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与QAP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金融发展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3)金融发展净溢出板块主要由湖南、河南、宁夏等15个省(自治区)构成;湖北、重庆、陕西等7省(市、自治区)属于典型的经纪人板块;北京、天津、山东、福建与海南5省(市)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4省(市)归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禀赋、信息化水平与对外开放水平等因子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均有效影响了中国省际金融发展空间关联网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16个地市2003~2013年金融相关数据,构建金融空间集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益水平激励模型测度各地市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并通过地理空间工具描述其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利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各地市的金融空间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空间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城市,集聚辐射范围越广,其中上海市最为显著,舟山市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空间集聚效应,从空间特征上来看,整体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区域呈现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王鹏飞 《南方金融》2012,(12):99-102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并建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对2000-2011年广东各市金融发展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广东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空间自相关性。为此,广东应更加注重金融发展的集聚效应,促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正视并遵循金融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加强区域性金融合作,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执行区域差异化货币政策,给予落后地区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地理经济学派的分析框架,区域经济演进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共同塑造了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的信息属性,空间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拮抗,会形成"中心-外围"对立的二元格局。二元格局的存在有损于金融效率,不利于区域金融关系的协调,是区域金融发展的阻梗。金融协同发展是区域金融演进的特殊模式,是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新思路,对于打破金融行业空间二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金融协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机理进行探讨,并针对京津冀区域的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的空间良性互动可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220个地级市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地理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和异质性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本地区区域创新促进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大及特大城市、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但中小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没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而中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7.
高效的金融支农效率是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支持要素。但我国农村金融配置 资源的整体效率低下,且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从时空角度对金融支农效率的区域相关 性和异质性进行分析对于促进地区金融平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此,首先对全国28个省(区、市)2007-2016年的金融支农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空间面板 模型对各省(市)的金融支农效率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支农效率在 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即本地区金融支农效率会对相邻地区支农效率产生“溢出 效应”。其中金融发展规模、财政支农比重、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支农潜力对支农效率影响显 著,据此提出加快农地市场资本化进程、加强空间集聚区域金融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湘雄  呙玉红 《南方金融》2004,(9):22-24,10
随着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不断增强。发达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环境进而充分调动金融资源而得以迅速发展,而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往往很低,导致潜在的经济发展要素无法启动而难以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因此,怎样发挥区域金融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阐明广东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的二元结构,揭示广东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利用金融资源的不同效率,提出利用区域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面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新转变和国内金融改革的新趋向,“十一五”期间广东金融业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全面改进区域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抓住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机遇,加快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新的不确定因素,着力构建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先行化解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包含多个城市,对各城市间金融关系和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不同时点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资源联系程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和结构,考察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金融差异过大,将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减弱区域金融差异。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存在空间相关性,即某一地区的金融发展通过空间误差项对邻近或可辐射的区域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可促进邻近或辐射区域的金融发展,并且存在空间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为此,要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缩小区域金融差异,就必需建立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和金融交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分为不同的区域,区域不同地形地貌、政策导向与市场经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也会有所不同。由于市场经济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是核心,也是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有效带动区域与国家协同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成为了重点内容,由于中国有不同的经济带以及地区划分,所以经济发展也有着多元政策导向。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地理因素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并且产生了交叉学科——金融地理学。金融地理学包含着众多的因素,例如区域产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因素、区域中心发展等等。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探讨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通过整合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本文进一步探究区域金融地理差异,并且选取典型区域进行案例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影响区域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地理集聚与行业集聚特征明显.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影响差异.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空间效应分解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相近.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门限效应回归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其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集聚强度的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引入"空间"因素已构成对传统金融研究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区域金融研究引起了各国学界的广泛兴趣。从国内区域金融研究情况看,金融地理取向的研究局面还未全面形成,区域金融研究的"浅化"状态仍较明显,表现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简单粗糙的横向比较、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差距"与"差异"缺乏足够辨析、区域金融比较分析中"区域"边界范围合理确认的缺失、区域金融治理框架设计的缺失以及金融专项研究问题区域的缺失等方面。为此,有必要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区域金融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产业集聚都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展开的。本文将从空间异质性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发展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关系。本文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经典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周天芸  胡题 《海南金融》2011,(11):34-36,44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跨区经济活动,使跨区金融业务得了发展.广东区域金融一体化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eldstein和Heroic分析金融一体化的方法,对广东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广东省内各市的存贷数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甘肃省14个市州2015—2020年绿色金融发展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分析甘肃省各市州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并提出推动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甘肃省各市州绿色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经济基础是影响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基础和人才基础对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白鹤祥 《中国金融》2005,(18):42-43
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在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带来了未来相互间巨大的合作与共同发展空间。区域合作需要金融资源更加自由地流动,目前泛珠三角地区金融带有明显的行政区划色彩,弱化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促进效应。如何消除体制性障碍,强化金融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作为新兴金融模式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深刻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科技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及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金融科技能显著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对于不同类型城市有不同的效果.具体而言,金融科技促进了普通城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但是却对非普通城市的合理化效果不佳.进一步看,较好的外商投资与金融科技的结合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金融发展水平仅对部分重点城市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因此,应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差异采用差异化的调控政策,同时考虑政策的区域适用性、力度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