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明彦  周杰 《银行家》2012,(10):83-84
正虽然2012年一季度世界经济迎来了短暂反弹,然而欧洲经济于二季度重又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走向和欧无的命运,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欧债危机阴霾下的欧洲银行业安然无恙还是危机重重,或许能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德意志银行2012年二季度的财务表现"窥斑见豹"。德意志银行2012年二季度净利润为6.61亿欧元,同比下滑45%;每股收益0.68欧元,而上年同期每股收益为1.24欧元;税前股本同报率为6.8%,上年同期为1 3.9%。二季度税前利润9.6  相似文献   

2.
魏佳  刘玄 《新金融》2020,(5):22-27
德意志银行是"大而不倒"银行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近期陷入的经营危机反映了国际金融监管趋严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转型挑战。本报告基于对德意志银行危机成因的剖析,阐述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欧洲银行业面临的金融监管成本高企、政策性歧视等外部困难,探讨商业银行在调整战略定位、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内部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难题。随着我国对混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放开,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加快,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对德意志银行危机成因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借鉴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在国际化进程中引导银行资金有序健康地进入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3.
谢建敢 《海南金融》2007,23(5):20-2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线索,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银行业国际化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认为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业国际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的经济背景、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等因素推动其发展.随着银行业国际化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绩效日趋改善,其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效率系统的稳定、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4.
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背景下,欧洲银行业终于陷入流动性困局。特别是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将欧元区银行流动性推进了自雷曼兄弟倒闭以来最严重的境地。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欧债危机,而且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新一波动荡,进而危及恢复进程中的实体经济。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应对防范。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全球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复苏态势,但复苏的区域差异和国别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欧洲银行业衰退仍在继续,美国银行业复苏态势明显,中国银行业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球银行业美国、欧洲、中国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业已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改变全球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主流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拓展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欧债危机致使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主权风险和信用风险骤升,将承受较大的投资损失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欧洲银行业危机形势较为严峻.流动性困境和主权风险敞口过大是欧洲银行业的近忧和远虑,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较为浓重,银行股价大幅下挫,今年以来评级机构下调了英、法、意等国银行评级.目前,欧洲银行业危机基本可控,但是还需要银行重组...  相似文献   

7.
欧债危机致使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主权风险和信用风险骤升,将承受较大的投资损失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欧洲银行业危机形势较为严峻。流动性困境和主权风险敞口过大是欧洲银行业的近忧和远虑,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较为浓重,银行股价大幅下挫,今年以来评级机构下调了英、法、意等同银行评级。文章认为欧洲银行业危机基本可控,但是还需要银行重组资本、筹集资金,政府为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等救助措施,以彻底解决欧洲银行业危机。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1年以来的欧债危机并没有像人们所祈祷的那样渐渐远去,而是如同幽灵一般紧紧依附和缠绕在欧洲经济机体之上,其间频繁的兴风作浪不仅让欧元区倍感窒息,也让全球经济颤颤惊惊。十分严峻的情势还在于,欧债危机正在向令市场极度敏感的银行业传染。与此相应,人们期待着欧洲人的再一次创造——推出“欧元债券”并最终彻底关上欧债危机这只“潘多拉魔盒”。  相似文献   

9.
宗良  王家强 《银行家》2011,(11):97-103,7
2011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展示了后危机时代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发展与整体格局。在目前国内外银行业发展形势下,尤其是部分欧洲银行在全球金融运行背景和自身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下经营困难,甚至被拆分背景下,全面、深刻认识和剖析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同业间优劣之势,对我国银行业有效应对复杂局势、推进稳健发展意义重大。《银行家》在上期刊发《2011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透视》一文基础上,将主要侧重点转移到我国银行业与国际同业间的优劣势对比,选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就此次全球银行排行的分析报告,以此为切入,为国内银行业正视差距、调整奋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银行战略与公司治理——基于德意志银行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银行业风险来源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作为德国最大也是全球顶级的银行机构,德意志银行根据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冶理结构,该战略调整对当前我国银行业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金融市场中,德意志银行不仅以庞大的资产身躯傲视群雄,而且以善变与多彩的经营风格令同行望其项背,特别是最近几年,德意志银行全力撕破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德国保守气氛并大步迈向全球市场后,其在国际金融界发出的威慑力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6日至8月16日,笔者随总行教育部领导到英国对其银行业的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考察,先后听取了《欧洲货币》组织教师对整个英国银行业的教育培训情况介绍,并实际考察了伦敦欧洲货币组织、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通过考察,更新了现代金融企业培训的理念,增长了国  相似文献   

13.
欧洲央行日前启动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希望能进一步缓解欧债危机。这会对欧洲的经济有所帮助,但欧债疑云短期内不会消失。从效果上来看,欧洲央行此前推行的第一轮LTRO防止了欧债危机的扩散,欧洲银行业的风  相似文献   

14.
罗宁  王婕 《金融论坛》2012,(2):66-73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欧元区制度问题的激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呈愈演愈烈之势,逐步从边缘国家扩散至核心国家,并从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业危机演化。目前,欧元区重债国采取的财务整顿政策难以在短期发挥缩减赤字的作用,反而加大复苏风险;对重债国援助资金总量有限,其发放门槛徒增短期违约风险;欧洲央行购买国债虽有利于缓解危机恶化,但量化宽松的政策与其控制通胀的设立宗旨存在矛盾。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应调整涉欧资产配置,进一步加强国别风险研究和管理,积极稳健地推进国际化经营,打造资产、业务和经营地域多元化的国际化银行。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在、欧债危机不断恶化、各种客观条件对欧美银行业提出更大挑战的大背景下,欧美银行业改革也在监管者的推动以及各方利益博弈之下不断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16.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11,(10):77-77
五大央行联手为欧洲银行业注入流动性 9月15日,欧洲央行宣布在年底前.将与美联储、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协同为欧洲银行业注入美元流动性.这是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几大央行首次采取的联合行动。该流动性招标采用有合格抵押品作担保的固定利率回购协议。并将足额分配资金。三次招标的时间分别为10月12日、11月9日和12月7日.每次操作的期限为84天。  相似文献   

17.
此次中资美元债市场的波动根源,在于美元流动性的紧缺。短期来看,这会增加发行主体的再融资压力,但整体看,因发行主体偿付压力而引发中资美元债危机的可能性较为有限。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影响,市场避险情绪浓烈,海外资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在此背景下,中资美元债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对此,本文分析了中资美元债市场调整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球视野     
银行业去年关闭5500家分支机构 欧洲央行日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欧洲银行业一共关闭了5500家分支机构,约占欧盟银行分支机构总数的25%。自2008年以来,欧盟银行业关闭的分支机构数量已经超过2万家,约占欧盟银行分支机构总数的8%。目前,欧盟银行业分支机构总数仅剩218687家。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欧债危机重创欧盟银行业,迫使欧盟银行业精简机构和裁减员工。希腊、西班牙等重债国银行业今后仍可能还将继续关闭其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3,(6):1-1
<正>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并波及全球经济。受欧债危机拖累,欧元区至今仍然徘徊在复苏边缘,世界经济也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运行时时受到欧债危机及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变动的影响,研究欧债危机发展演变的内在机理、研判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可能的影响、了解各国对欧债危机的应对策略并为我所用,都是当前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别设立应急项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及对策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美国次债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动荡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市场约束力的下降;接着从危机的发源地、危机产生的机制以及对各国央行带来新的挑战三个方面认为这是一场新的全球金融危机;最后从中国的境外投资、金融市场、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以及汇率制度五个方面论述了次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