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业污染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估算了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阐述了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分析了畜禽污染内在的经济原因,并提出了防治畜禽污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包括发展循环畜牧业、建设现代化的畜禽业物流体系、采纳各种环境经济手段、界定农村公共资源产权、实施优质畜禽产品品牌化战略、鼓励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 《环境经济》2007,(1):61-64
紧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为保障城市居民肉、蛋、奶等副食品供应,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畜禽养殖小区、专业村,产生的大量畜禽废弃物未经利用和处理随意排放,对大、中城市区域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尝试在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中引入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方法,依托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CA)、应用费用效益分析(CBA)工具,建立了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形成与发展,然后着重分析了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在开发管理、规划、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及对养虾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针对上述问题,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摄取的动物蛋白一半取自于水产品,鱼虾年消费量达3000万吨左右。国际上普遍采取200海里领海权后,日本远洋捕鱼额大幅度下降,现在年捕获量仅为70年代初期的一半。由于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促进浅海养殖面积达900平方公里,年产量达180万吨,由传统的养殖紫菜、海带、裙带菜、文蛤、牡蛎、扇贝、珍珠贝扩大到鰤鱼、甲级鱼、比目鱼、海胆、真鲷、黄尾笛鲷、河豚、竹(艹夹)鱼、银鲑、对虾、梭子蟹等。日本的浅海养殖产量占沿岸渔业总额的33%,金额的41%,并在逐渐接近远洋渔业的生产额。市场上紫菜的100%,裙带菜的90%、鰤鱼的80%。真鲷的62%,对虾、扇贝的30—40%依靠浅海养殖。在日本的整个水产产业中,浅海养殖已成为一个占有重要位置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三河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排放标准等相关规定,但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环境管理不善现象,致使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环境纠纷(信访)不断。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8)
国家针对东三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以经济转型为核心的振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新型生态化畜牧业是给农业带来可持续增值的治本之策。文章通过对东三省畜禽污染现状的分析,为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加快向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转型,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进步,寻求有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提出相关符合可持续进步法令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许多敞落住农村中的畜禽养殖场(户)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类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进行规范化管理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发展迅猛,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很大,逐步体现出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疏于管理,工程施工对电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工程区域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失衡.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的再生资源产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综合评价和分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生的环境经济综合效益,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双重外部性特征,从理论上分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环境经济效益,并确定社会最佳回收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剖析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78-2007年我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佳  肖海峰  杨光 《技术经济》2009,28(7):62-66
本文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测算了1978—2007年我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我国畜牧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4.71%;从总体上看,我国畜牧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且畜牧业政策、劳动者质量、规模化程度和科技投入量是影响我国畜牧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佳  肖海峰 《技术经济》2010,29(4):73-76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测算了"八五"至"十五"时期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十一五"时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八五"时期的43.34%上升到"十五"时期的50.79%,并有望在"十一五"时期达到53%以上。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副产品环境污染,这使人类享受物资财富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生存危机。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对环保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现状,指出我国环保产业在财税扶持方面存在着财政支出不足、财政补贴手段单一、税制不健全等弊端;提出综合运用财政工具、配置税收政策等对策,为环保产业架构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空间,使我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吻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业增长是人类社会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工业也是制造环境污染的重要力量.本文引用相关调查数据,从经济增长与环境法规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强度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增长趋势的关系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我国制定更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由于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污染发生的随机性、污染负荷的时空差异性,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确定性和非对称信息,这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面临的污染控制成本不确定性、污染者排污水平不确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后,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一体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指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须针对各责任主体设计独特化、具体化、精确化、针对性的环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8.
Industrialists often claim that, by rendering firms unprofitable and hence forcing them out of business, stricter emissions standards reduce the industry output and competi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situations where firms' pollution reduction increases the industry demand, but, because of inability to coordinate their emissions reductions, and thus free riding problem, they are unable to act in their own collective interest. For such situations, 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emissions standards on the equilibrium in an oligopoly market. It show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stricter standard leads to a larger number of firms in the industry, a greater industry output, and a lower total pollution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9.
Risk analysis studies the likelihood and potential severity of harm created by a hazard.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ublic “paranoia” about environmental risks is a product of mistrust, and that perceptions should carry weight in public policy. Application of social economic's “dual self” 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he willingness-to-pay approach to deciding whether risk reduction efforts are economical is flawed in its presumption against public values, its bias against the poor and the unborn, and its neglect of risk prevention. If comparative risk analysis can minimize rent-seeking and vi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n investment good, it may improve environmental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