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特别是他的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绝对地租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来源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课题。近两三年来,《教学与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先后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一些政治经济学读物也对此问题发表了编著者的看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也想就有关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我们知道,科学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来的。在《资本论》第3卷、《剩余价值理论》第2册以及在与恩格斯的通信里,马克思对地租问题,特别是绝对地租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正> 绝对地租问题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经济学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对地租这一经济范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还存在?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已经消失。他们的理由主要是:(1)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接近或赶上了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2)一些国家目前约有2/3以上的农户实行了土地占有者与农业生产者合为一体的生产形式,因而大部分农户已不需要支付绝对地租。我认为用这两条理由来说明绝对地租已经消失,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条件下,绝对地租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的垄断价格(以下称“垄断价格论”)。他们引用马克思的这种地租“来自市场价格超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简单地说,只能来自产品的垄断价格”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63页)的论断,作为自己的论据,另一种竞见认为,绝对地租是从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 《经济研究》1983年第9期刊登的李慧中同志的《也谈绝对地租和垄断价格》一文,认为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来自垄断价格。此见不敢苟同。李文认为:“农产品高于生产价格或高于价值出售的两种情况,都是垄断价格。”并且引证马克思《资本论》中“绝对地租的先决条件或者是产品价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以上的已经实现了的余额,或者是超过产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的论述,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是对马克思著作的误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十分清楚,是在说明绝对地租有两个来源:一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但没有超过它的价值的余额,一是超过产品价值部分,即马克思称之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个似是而非的矛盾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理论,是从农业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有机构成,从而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出发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农业有机构成接近或高于工业有机构成,还是仍然有一段差距,这是学术界正在进行争论,需要根据大量的实际数据来进行研究的问题。但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有机构成将会出现与工业有机构成相等的趋势。假定在上述有机构成完全相等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继续存在还是完全消失,这是国内外学术界正在热烈争论的问题。不管是主张“完全消失”还是主张“继续存在”的同志,都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有关论述作为根据。如何  相似文献   

6.
略论绝对地租消失的经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条件,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从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本身,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绝对地租消失的原因和经济条件: (1)“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 (2)“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就会消失。”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凡是土地都必须交付地租,否则便不能耕作,因此似乎可以认为只要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个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存在,绝对地租便不会消失。但是,  相似文献   

7.
在《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地租量的确定在文字叙述上有所差别。据此,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讨论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确定,得出结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这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次序的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正> 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与农业中也存在着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从而绝对地租也是工农业产品价值或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工农业绝对地租量的规定性,对于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工农业产品的理论价格,无疑是必要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绝对地租量的规定性时,实际上抽象了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对绝对地租价值构成的影响。本文试图引进资本周转因素,考察工农业绝对地租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9.
斯密认为绝对地租是自然力生产的,李嘉图等同了价值和自然价格,便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比工业多年生产的剩余价值便转化为绝对地租,他并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较低时,取代原来的绝对地租的地租如何决定;考茨基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表示怀疑,并认为农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抵消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作用;杨学成认为绝对地租原来只是劣等地才有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等地和优等地也有了。为了统一地解决非农用地的绝对地租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优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时的绝对地租问题,他提出了绝对地租来源和形成新解;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对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农场为对象的。《资本论》中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主要也是以英国的实际情况作为例证。当时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考茨基,于1899年写了《土地问题》,把观察的对象扩大到法国,美国和德国,结合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情况,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列宁说;“考茨基的这本书是《资本论》第3卷以后最出色的一本经济学著作”,肯定了它在系统地考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贡献。不过,考茨基的著述也没有超出《资本论》的时代背景。列宁在许多论著中探讨了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主要的是1899年写成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以及  相似文献   

11.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农业高度机械化和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农业在技术装备程度、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与工业大大接近起来。同时,战后在农业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渗透和干预也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农业的这些重大变化,必然会对资本主义地租的形成、形式和演变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国外理论界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中的地租问题展开过广泛讨论。下面把所见到的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意见加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土地价格与地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我国封建制度下土地价格与地租关系学术界有以下两种意见:其一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价的大少取决于地租大少”的公式,来解释我国封建制度下的地价和地租的关系;如《辞海》中对于地价的注解说:“地价的大少,取决于地租的大少和利息率的高低”。胡如雷在其《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一书中,在提到土地价格时说:“地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租的多少。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确定地价的基础。”从而把地价与地租的关系,说成是“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必然关系。其二是认为,封建社会的土地价格不是一个纯经济范畴,其“本身就渗透着政治持权的因素。”从而认定我国封建制度下土地价格的基本构成,是“土地丰度和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桁林 《经济经纬》2013,(1):27-32
地租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土地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梳理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并检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政策成效。李嘉图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和相对(极差)地租,这种理论的实践后果在中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印证与验证。第一,到底要不要绝对地租,是采取法律手段强制剥夺还是任其自然演化,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历史选择;第二,相对地租是集中还是分散,各有得失,应如何选择?这些都是问题。笔者借助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梳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政策加以全面系统地审理,深刻反思土地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绝对地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绝对地租理论是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理论界对城市绝对地租的认识存在着意见分歧,本文运用《资本论》中的地租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土地经济运行的实际,探讨了城市绝对地租的特点,来源和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城市地租理论研究的深 化,为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及其以前地租的一般概念和基本范畴城市地租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整个政治经济学一样是阶级性很强的一门历史科学。资产阶级有为其阶级利益作辩护的资产阶级地租理论,无产阶级也有为本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谋解放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阐明其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点的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样,作为这个学科的创始者马克思,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制关系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前提,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本文用马克思的观点解读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地租及各种地租存在的原因、条件都成立,农村集体组织可以拿到绝对地租及级差地租I,农民应该拿到级差地租II,但在农地流转、征地补偿中,级差地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的实现问题,所以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解读我国农民收益的分配问题,对农民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利息作为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一样,绝对地租也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利息"。使用土地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是违背土地所有权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绝对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与平台载体。绝对地租的存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绝对地租来源于利润平均化前的扣除。扣除的价值实体构成部分的不同,形成绝对地租Ⅰ和绝对地租Ⅱ。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马克思以前地租理论概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及其地租的本质。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理论,并非始起于马克思。从威廉·配第开创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以后诸杰出代表,都曾相继论述过资本主义地租问题。对此略予回顾,对于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如何批判地继承其前辈们地租理论,从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地租理论体系,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指出亚·斯密的错误教条及其在再生产问题上引起的矛盾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曾指出,要阐明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学说,就应从亚·斯密谈起。“因为这个问题的错误理论是他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中,这种错误理论完全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为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实现问题,在《剩余价值学说史》和《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其地租理论时,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土地私有制和资本逐利驱动下造成的农业凋敝、生态退化、地力枯竭与浪费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对“不合理的农业”批判中,马克思建构了关于“合理的农业”的系统性、原则性构想,特别是他关于合理利用地力、农业扩大再生产、发挥科技中介作用、农业生态安全等思想具有深刻批判性、强大的系统性和全面的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党的十九大为乡村振兴擘画了美好蓝图,脱贫攻坚的胜利将乡村振兴推向了全面实施,“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展新卷、结硕果的关键期,马克思在《资本论》所论及的“合理的农业”思想,对于我国目前在实践层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而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