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琼 《北方经济》2006,(20):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内容和要求.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但收入分配关系的完善和相对公平涉及到和谐社会的诸多方面,不仅关系到构建和谐的社会结构,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和谐社会的一块基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完善分配制度应从何处寻找突破口,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寻找分配领域矛盾产生的根源,建立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分配制度,必须突破传统的就分配论分配、就和谐论和谐的狭隘思维,要在分配与和谐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即从和谐社会的特点及其对分配制度的要求出发,从分配影响和谐的路径入手,寻找以分配促和谐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刘伟 《新财经》2005,(11):108-108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二元性特征在强化,不能不说是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严重损失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切社会经济矛盾之所以存在,之所以严重,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经济不够发展。就拿我国现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来说,与其说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还不如更准确地说,它首先是一个发展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谐社会的四个立足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原 《发展》2005,(1):13-13
和谐社会的概念应该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概念,是针对不和谐而来的.其实,对于"和谐社会",社会学一直有这么一个理想,比如帕森斯主义,他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子系统,共处于一个大系统之中,功能互补,良性互动,那不就是"和谐社会"吗?但我想现在提和谐社会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现阶段频发的各种不和谐现象、各种社会失衡甚至社会冲突来谈的,因此其内涵,应特别强调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这两者要找到一个均衡点;一个层面是社会内部的各种群体之问的关系,也就是如何达成使不同的利益群体能够和谐共处,使他们之间能够达成权利的均衡而非失衡.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减少所谓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是关系到促进和谐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重要课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一翻思考,以求认识上的一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心理的重构期,易产生社会心理失衡问题。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社会心理失衡的多个因素及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和谐诸矛盾的关键。因此,改革和创新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是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推动社会和谐的突破口。所以,要实行兼顾两头保效率,带动中间促和谐的收入分配政策;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促进社会收入结构的合理化;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强转移支付和税收征管的力度,为低收入群体、地区、行业提供有效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而且中国经济多年来受困于生产过剩,内需不足、社会生产力与消费水平发生巨大反差。劳动与资本所发生的结构性失衡,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平 《北方经济》1994,(5):31-34
内蒙古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宏观战略选择单平(内蒙古计委经济研究所)从改革的进程和趋势看,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将是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市场经济,将为内蒙古的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提供极好的环境。因此,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内蒙古如何正视挑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低迷,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开始凸现,而最为显著的则是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引发的居民消费不振,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也给刺激内需政策带来了极大的隐忧。本文认为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技术进步方式的选择,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明确要求用五年时间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政府信用在整个信用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深入研究政府信用问题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5,(3):22-22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近日撰文指出,在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中,在资产层面上应着力于战略集中。实现战略性调整,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推动企业组织形态、所有制结构等不断优化,而且还要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流动,在布局与结构上都更加符合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须积极稳妥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制度改革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动的过程中更是如此。社会分配体制的变革与转轨时期分配秩序不规范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6.
一、对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判断1.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模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据有关部门测算,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结果大体如下:1978年国家所得占32%,集体所得占18%。个人所得占50%;到1995年国家所得占11%,集体所得占20%,个人所得占69%。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体制痼疾中,收入分配问题始终位列其间。近年来,政府加快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由于我国转型时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欠缺的调节机制,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8.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4-18
文章认为,收入本质上是一定分配制度的产物,它不是基于贡献原则而是基于社会原则。正因为收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分配体制和法律制度,因而收入差距的拉大实际上也反映了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公正性。因此,完善社会制度、理顺公共领域以缩小收入分配就是政府的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19.
自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山东省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以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以民众的需求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和谐山东"的重要举措。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就是要实现老百姓说的“大家好”。只有共同富裕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万众一心,事业就越来越发达,经济越来越繁荣,日子越过越红火,整个社会充满良性互动,这就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不断完善法律机制,政府依法办事,公民遵纪守法,一切进退有规,行止有序。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确立利益均衡机制。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能取信于民,公民以诚信为本。人人以诚实守信为荣。 和谐社会需要政府建立长效的平安机制,使人民安居乐业。 和谐社会还需要人与自然友好相处。政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要采取完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