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7,(3):83-90
基于创新的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考虑,选取知识分享意愿这一典型个体心理因素,并引入知识治理这一客观情境要素,通过跨层次研究,分析了知识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知识分享意愿部分中介知识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而知识治理,可区分为正式知识治理机制和非正式治理机制,在分享意愿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它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建议:企业领导应有意识地结合企业目标和个体愿景,进行知识分工、知识制度的安排和工作岗位的设计,并积极协调内部知识冲突,帮助员工跨越资源壁垒,引导员工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分享和创新中,这是知识领导力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绩效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8,(3):118-123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比西方企业,中国企业内的员工知识分享更具有非正式和个性化色彩。如何有效识别影响知识分享的文化因子,促成员工自愿性知识分享对中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以339名企业员工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情感信任、关系取向、想要面子对于显性、隐性知识分享而言均是关键的前因变量;认知信任仅对于显性知识分享是关键推动力;怕丢面子仅对隐性知识分享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公文透明化、员工档案透明化;非正式的互助分享模式;更开放的、明确的、多维晋升规则;基于知识贡献度的绩效考核方式;匿名分享机制方式,希望能为中国企业知识分享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备要素,尤其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知识分享和知识创新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以我国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员工知识分享在科技企业中的渠道、阻碍及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知识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我国企业却大多未采取实际行动以全面推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分享。现有研究对于知识分享必要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分享所能带来好处的分析上,尚未论及知识分享缺失会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认为,如果企业在知识分享方面做得比较差,就会造成知识割据的情况比较严重,员工讨价还价的能力就相对较高,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的组织政治行为将会增多,从而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序格局的情境下更易于产生组织政治行为,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知识分享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更加严重。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本文的研究表明,知识分享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知识工作者知识分享问题,研究企业中人际信任、情感与工具性关系、组织公正、直接主管赋权使能、个体知识分享以及学习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前四个变量的确可以影响并预测个体知识分享水平,而知识获取与分享行为亦会正向影响个体学习能力,因果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汽大连柴油机厂为例,通过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五论"的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创造来源于员工隐性知识开发与转化的观点.同时指出企业要开发和利用员工的隐性知识应注重激发员工贡献隐性知识的积极性,建立将员工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的制度模式和创造员工分享知识的组织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能促使员工分享信息与知识、贡献智慧与能力,则远胜于资本、劳工、土地和机器的价值创造。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在知识管理中,IBM、微软、联想等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越来越便利和频繁.关于人际信息传播的理论很多,但是较分散,本文总结了三大块人际信息传播理论:口碑传播理论,知识分享理论,音乐电影分享理论.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员工是相对于在编的正式员工而言的,他们没有同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确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待遇,是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劳动和用工制度的不断深化,用工形式逐渐多样化,非正式员工队伍也在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23):166-167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企业的绩效创造。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基于知识分享视角的研究较少。该文从知识分享视角就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知识分享对员工的绩效有比较大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没有受到年龄、学历、司龄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提供了不同的管理视角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模块化与知识员工激励——一个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员工的激励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问题,但由于知识活动难以监控和测度的特点,传统的激励机制对知识员工而言效果不佳。模块化是广泛应用于欧美制造业的产品设计方法,应用于KM中的主要作用是将大型的复杂的知识体系分解相对简单、小型的独立模块,从而使小型长期的合作团队成为独立的企业基本知识活动单位。这种分解有利于产生一种基于利他合作的知识员工激励机制。本文构建了三个博弈模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别解释了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知识员工的理性选择是不提供知识;小型团体中,只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耐心,依靠非正式的规则就可以理性地实现难以移植到大型群体的利他主义合作;长期合作的团队比短期的团队更容易实现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IT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T行业对知识和信息的依存度很高,因而掌握知识和信息的知识型员工在IT行业中就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地管理TT行业中的知识型员工就成为IT行业的关键问题。在企业与员工之间,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的心理契约,而对于IT行业的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因此,研究IT行业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如何结合心理契约有效管理知识型员工,已日益成为IT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人其实永远活在正式和非正式两个层面上。企业往往关心员工在办公室内的时间。关心他们在正式会议上的意见,忽视了非正式意见的存在,这样的企业内其实信息的交流是不完善的,企业中不同层面上的经理人的隔膜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7,(6):4-6
职场中越轨行为很普遍且隐蔽性较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组织的良性发展,企业需主动干预职场越轨行为。同样地,非正式群体也广泛存在与各类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群体具备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本文着重探讨企业非正式群体的正向功能,即分析它通过"情感认同"、"‘规范’属性"、"对核心人物的信任"三类媒介,促进员工良性互动,满足员工情感需求以及促进个体对组织的价值认同,从而对职场的越轨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的加深,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之一。创新的实现需要知识的获取、吸收及转化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社会资本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员工的角度论述了员工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非正式创新的关系,并就如何促使员工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的非正式创新成果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对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管理的必要手段。以湖南烟草知识管理系统平台为实例,提出了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模型,探讨了系统实施理念和范围,分析了系统采集知识条目、多维分类存储、知识分享、知识推送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对企业核心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和员工传承共享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非正式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决策的每一个程序,几乎都离不开对信息的传播。这些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个渠道。前者是建制型的,主要传递正式信息,即官方信息;后者是非建制型的,主要传递非正式的文化信息。非正式组织在企业文化理论中,是与非正式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是指非建制型的信息传播渠道。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多种角色密切相关的。从一个特定的企业来看,每一个人都只能在特定的岗位上扮演特定的角色。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时扮演着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角色,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在企业正式组织之外,构成了一个隐形的联合体,成为企业中的“人际潜流”,影响着企业的各种决策和协调。管理者应有效地掌握住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使其为企业发展所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协作、与他人互动是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该如何测评这些途径的效果呢? 新员工通常都有接受正式入职培训的机会,可能还会得到一本员工手册,但是员工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却是非正式途径——通过观察、互动、与其他员工协作进行学习.刚入职的一两个月,新员工往往要观察同岗位其他同事的工作流程,或者观察同事们如何处理和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种非正式学习,也被称为社会学习,但是多数专业人士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很难测定.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中的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交流与共享、也不易被复制或窃取、尚未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虽然企业隐性知识外显化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隐性知识分享通常会对企业及社会国家带来巨大效益,因此如何建立促进隐性知识分享的高效机制,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就成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些物业服务企业中或存在着这类现象:一些资深管理人员、客服人员掌握的管理实践或服务经验难于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分享和运用;某关键岗位人员调动或离职后,其参与项目管理的管理实践就大部分被带走了,可能会导致该关键岗位工作质量不稳定;某物业小区内发生的事故事件或某类客户投诉经常会在其他物业小区中重复出现;企业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集中于进行文本化制度知识和流程知识的学习,遇到突发情况时,员工缺乏判断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