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股市中,系统性风险偏高一直是一大问题.由于系统性风险会对所有证券产生影响且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加以分散,因而研究如何降低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PM模型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对我国1998年一季度至2008年一季度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测算并由此得出其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计量方法计算了各个影响因子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而且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除此之外,政策因素仍然对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有最显著的影响,我国股市仍来摆脱"政策市"的特征.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中的境外交易特征,考察了汇率波动对该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风险使银行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加大了银行同业拆借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文章就如何提高银行监管效率、降低银行系统性危机传染风险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颁布房产限购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房产限购政策有效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通过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缩小借贷规模,进而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融资约束越大,房产限购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作用力越强。该结论为引导企业“脱虚入实”,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颂 《中国外资》2010,(16):1-2,5
在我国股市中,系统性风险偏高一直是一大问题。由于系统性风险会对所有证券产生影响且无法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加以分散,因而研究如何降低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PM模型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对我国1998年一季度至2008年一季度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测算并由此得出其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计量方法计算了各个影响因子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而且与发达国家戍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除此之外,政策因素仍然对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有最显著的影响,我国股市仍未摆脱“政策市”的特征。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不仅是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新拓展,也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关注点.本文系统阐述了经济政策调整影响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并利用我国2007-2019年34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经济政策调整频率的上升会引起非银行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承担,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加强经济政策调整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考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以及经济环境的异质性,发现证券和保险类、规模较小以及经济危机时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风险承担受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高度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变化趋势,保持一定的政策调整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风险分为受外部影响的综合性风险和内部结构引起的网络性风险。如何控制以及预防系统性风险,应在宏观审慎政策应用到金融市场中,根据不同性质的风险,综合考虑其来源以及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监管目标和条约理论,让宏观审慎政策独立而有效,灵活组合应用,达到预防系统性风险的目的,避免了相关市场危机的发生。本文就宏观审慎政策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良药进行相关论述,旨在为完善可行有效的政策作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脆弱性银行及传染风险等指标有机结合,提出并度量了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以风险生成银行为起点,以风险承受银行为终点,从微观机构角度刻画了系统性风险在风险生成银行与风险承受银行之间的传染,兼具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及直接面向金融监管实践的优点。本文通过实证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风险和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均与规模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风险生成银行往往是那些遭受外生冲击较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受银行则通常是遭受外生冲击较小、且与风险生成银行持有资产结构类似(高度关联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对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结论,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论证了多轮传染和资产价格相关性等改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琳  廉永辉  方意 《金融研究》2022,503(5):95-113
本文基于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32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冲击”和“传染”两个维度考察了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连续性程度的提高通过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减弱银行个体与系统的关联性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连续性降低了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了银行间接关联程度而非直接关联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时期,政策连续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效应更大,并且本身破产风险越高、信息透明度越低的银行,其系统性风险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越大。区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发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的连续性上升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货币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从个体和微观层面关注民间金融风险,本文借鉴国外有关系统性风险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资源富集地区单一产业结构下民间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内生机制及其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民间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亮 《金融博览》2014,(9):35-35
系统性风险指的是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各机构之间,因为彼此关联及相互依存所可能引致的风险以及当其中某个机构或单一市场发生风险时,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对实体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呈现出负和特征.本轮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展示.因而,不论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多么“Mission Impossible”,但就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政策而言,持续的观测和预警系统性风险是政府提供金融稳定这一社会公共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程翔 《时代金融》2012,(24):256-257
商业银行体系作为开放式自适应复杂系统,其不良结构使得传统的风险管控技术难以有效地解析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与传导机制。本文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概念,正对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和传递两个环节,从动机和能力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和政府的系统性风险防控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程翔 《云南金融》2012,(8X):256-257
商业银行体系作为开放式自适应复杂系统,其不良结构使得传统的风险管控技术难以有效地解析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与传导机制。本文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概念,正对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和传递两个环节,从动机和能力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和政府的系统性风险防控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方意  王晏如  黄丽灵  和文佳 《金融研究》2019,474(12):106-124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建立“宏观审慎政策专门盯住金融稳定目标,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经济稳定目标”的双支柱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本文基于系统性风险视角,深入剖析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实现机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梳理宏观审慎政策实现金融稳定的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风险造成的潜在溢出性。目前从系统性风险的时间维度探讨双支柱政策的研究已较为丰富,可以总结为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货币政策的“资本缺口”机制。从系统性风险的空间维度探讨双支柱政策的研究,也即对双支柱政策如何作用和改变金融机构内部关联网络的研究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政策工具和影响机制上对空间维度双支柱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双支柱政策的制定提出如下建议:时间维度宏观审慎政策要关注并消除货币政策对时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性,同时要加强空间维度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4.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金融中介是以拆分风险为前提而吸收集中风险的风险中介机构.其风险管理功能观认为借方风险的差异性与金融中介的规模优势是其能否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而“主动性”的风险管理则表明金融中介机构有能力创造借方风险差异.然而,面对转轨时期由于制度因素形成的借方风险一致性所造成的巨大单一的系统性风险,单从金融中介的技术层面上是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的.此时,国家基于自身效用函数可利用指令性计划创造借方风险,并在更大范围内集中与拆分借方风险.但其若想从根本上构造金融中介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产权改革的前提下重构借方主体的风险差异无疑是必要条件,但这一制度变迁过程显然也是长期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系统性风险以及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策略。系统性风险作为一种负的外部性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横截面维度和时间维度。降低横截面维度的负外部性的政策是主要是降低由银行间业务链以及对手风险暴露带来的风险。时间维度,又称为顺周期性,应对顺周期性的方法是试图在繁荣时期建立资本和流动性储备以满足在危机时的资本和流动性不足问题。本文认为,解决系统性风险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和微观监管政策的协调,以及政策的国际间协调。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作为系统性风险调控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2009—2017年数据,构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并运用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效果。研究表明,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符,VAR模型结果表明长期资本充足率存在逆周期效应,流动性比例在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资本缓冲对系统性风险反应迅速,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起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角度看,当前金融风险可归纳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指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国际收支风险等。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此种风险爆发的许多因素并非是金融机构本身所能调控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各省份财险和寿险月度经营数据,使用TENET风险模型构建了省份间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网络,量化了各省份承保风险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回归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各省份承保风险空间关联性相对较低,省份间传染极低,不太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各省份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特征.样本期内,财险业承保风险的空间溢出总量基本稳定,寿险业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各省份风险状况及保险资金运用是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监管可据此施策.  相似文献   

19.
蔡源  崔婕 《金融论坛》2024,(1):15-24+69
本文基于2011年一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中国35家上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与空气污染均显著增加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气候和环境变化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和资金渠道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均有利于缓解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保险体系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吗?本文从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分析保险行业的系统重要性和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活动的系统风险相关性,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角度,判断保险体系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总体上当前保险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保险公司业务创新的进一步推进,保险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加,其中保险公司的短期融资和表外衍生品交易业务,是引发系统性风险可能性较大的业务。我们还对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