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该干的“市上减持”不干了,该干的“统一股市”还得干。排除了减持因素的干扰之后,我们应该而且能够聚焦于中国股市的结与解-非流通股的全流通。已经浮现出来的两个全流通方案,为进一步研讨如何改造股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承认流通股股东所拥有的流通权的价格以及原始契约的基础上,设计出流通权证交易市场和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权证持有人之间的竞价交易市场,以此解决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4,(3):42-43
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作为当前国内证券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全流通,成为此次论坛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这无疑是解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问题的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该文提出: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应当尽快开放证券市场,使流通股与同股同权的非流通股特别是国有股,能有效地按照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在流通、转让中实现其最大的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长期困扰证券市场的重大问题,问题的解决对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对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摆脱内部人控制,避免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方面提供制度上的保证,随着转配股问题的顺利解决国有股减持就成为目前证券市场最关注的热门话题,减持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未来走向。因此,有必要对国有股减持的意义,目的,减持范围与程度,减持的方式有个全面的认识,并寻求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林娜 《辽宁经济》2004,(9):67-67
中国股票市场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为国民经济运行筹集了巨额的资金,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计划经济体制逐步为市场经济所取代,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证券发展的要求,由此产生的诸如上市公司难以彻底转换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关于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十三种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得出了六点较为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报告》2005,(108):1-15
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对当前非流通股的流通权进行定价。实际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和股票发行完全相反的过程。在当初股票发行时,非流通股股东“放弃”了股票的流通权,并以此获得了部分“股权”作为补偿;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好相反,非流通股股东“收回”股票的流通权,但必须以放弃部分“股权”作为对价。在这个过程中,应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流通股股东在获得流通权对价前后,其股票市值完全相等。  相似文献   

9.
10.
王平 《特区经济》2003,(3):50-52
<正>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不仅明确了资本市场今后工作的基调,同时也为中国证券市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十六大报告为指针,对于理解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国有股流通问题,找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应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减持既是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又是中国股市走向规范化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国有股减持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员工持股计划:从美国到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中两国的员工持股计划目的、持股资金来源、股权设置方式、股票流动性及外部环境等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所面对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程度及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都与美国企业有所区别,所以,中国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从应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股权分置下国有股流通试点行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总结已有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流通试点公司选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选择试点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从19个竞争性行业中选出最佳的试点行业,为国有股流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新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认可了MBO这一新生的杠杆收购形式,MBO从此在我国迅速盛行起来。作为西方国家实行公营部门私有化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MBO在我国的盛行使一度陷入困境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看到了新的希望。本文从分析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和存在  相似文献   

16.
梁丽娟  王欣 《改革与战略》2008,24(2):138-140
文章以沪深2005年年底完成股改的2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幅度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应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减持幅度一次过大.  相似文献   

17.
盛毅 《改革》2020,(2):125-137
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和任务有显著变化。内涵变化体现在:将宏观层面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企业层面的多种经济成分融合分开,明确后者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功能定位进行,明确分类改革才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任务变化体现在:垄断性国有企业、特殊领域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类国有企业、母公司等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要对象,吸纳新的非国有投资主体、创新其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和渠道需要有全新的探索。基于以上两个变化,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分商业类和公益类、母公司和子公司、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特定时期的国资委,在国企集团整体上市后,势必面临自身职能的重新定位、国资监管体制的调整和监管模式重构的新挑战.上海先行探索地方国家出资企业的新架构——包含两个层次的国资监管体系:第一层次是指行使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职能的“国家出资企业局”;第二层次是指履行直接出资人权利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投资和经营平台).国家出资企业局未来在国资体系中定位为终极出资人身份,成为国资运营且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定位为直接出资人,负责国有股权直接管理,成为国有经济的多元微观载体和行为主体.这一制度安排在国资法框架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国资监管的连贯、规制和规范和监管半径的简化.  相似文献   

19.
国企自身的特征容易导致公司出现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委托代理等问题.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职工之间不能各司其职,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链条过长加剧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为高管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提供了条件,国企所有者缺位使得虚拟的所有者对高管的监督缺乏动机,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国企高管权力失衡的原因之一.研究认为应该结合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精神,加强党组织和职代会在国企治理中的参与度,通过明晰产权主体和补全所有者缺位,建立动态的权力配置机制和实施相应激励措施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期合理有效配置高管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试析林木资产的计价入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资产计价入账方法的选择是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问题之一。林木资产计价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各自有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但相对而言历史成本法更为适合,因此,在对林木资产计价核算时应始终坚持能够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尽可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不具备历史成本计价条件的再考虑用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