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为71.29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93.56%,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出口额仅为9 00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49.69%.  相似文献   

2.
产业     
《中国机电工业》2015,(2):20-22
钢铁行业受产能过剩与环保新政双重"夹击"以前被奉为座上宾,现在"希望你赶快搬走"钢铁,或许算得上是当前最悲催的行业了,没有之一。由于前些年的极度扩张,我国粗钢产量仅在八年内就翻了一番,致使这个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潭难以自拔。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8.227亿吨,约占全球预估产量的一半,但较上年仅增长0.9%,增速为1981年以来最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企业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当这些日企收购洛克菲勒中心时,它们看起来几乎马上就要主宰世界了。在当时的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日企占了整整36%,而美国仅占30%。然而今天,全球财富  相似文献   

4.
正中资石油企业在阿拉伯产油国进行高标准生产运营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回报当地社会,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阿拉伯国家所在的中东地区是石油天然气富集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7%。仅在波斯湾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达910亿吨,占全球的64.5%,其中沙特占25%,伊拉克占10.9%,阿联酋占9.5%,科威特占9.1%。除石  相似文献   

5.
我国化工行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化工系统以基础原材料和农用化学品为主 ,占68.93 % ,达接近70 %的高比例。而合成材料的比重仅为5 %左右 ,明显过低。化学加工工业亦仅占18.77 %。我国化工行业内部结构相对落后集中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石油化工所占比重过低。现代化学工业实际上是指石油化工为主的行业结构 (一般地说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所占比重至少在60 %以上 ) ,而我国石油化工的比重过低。如以石化总公司、石油总公司、海洋总公司、原化工系统产值 (不含采油 )加在一起的总产值为分母 ,以石油化工为分子 ,则石油化工产值 (不含炼油 )占总产值的1…  相似文献   

6.
我国纺织工业用水为各行业第六位,纺织行业中印染用水占80%,化纤、纺织等用水占20%。而印染厂回用率仅7%(主要还是冷却水回用等),整个纺织行业回用率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很多国家都把节能视为"第五能源",煤炭、石油(包括天然气)、水电和核能是世界及我国主要开发和利用的四种能源。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率为40%~50%,而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还不到30%,大有潜力可挖。众所周知,节能分为三种方式: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据国外权威数据表明,管理节能约占实际节能的16%,技术节能仅占实际节能的3%,然而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2年12月10日为止,我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90021家(不包括复印打字企业),其中国有印刷企业71 90家,仅占各类印刷企业的7.99%;集体企业23834家,占26.48%;外商投资企业2107家,占2.34%;有限责任公司1 6430家,占18.25%;个体、私营企业35287家,占39.19%;其他企业51 73家,占5.75%.  相似文献   

9.
阎婧 《中华商标》2005,(4):25-26
1990年国家评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600余家。目前这些企业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勉强维持现状的企业约占70%,有约20%的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已经失去存在的意义。大多数"中华老字号"企业的金字招牌正日趋没落,如何提高"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竞争力,这个课题不仅为企业、也为政府有关部门所关注。一、客观评价"中华老字号"的品牌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前 ,世界煤炭贸易量大约是 5亿t,我国虽是产煤大国 ,2 0 0 0年我国出口煤炭达到 5 884万t,仅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 10 %。我国年产煤 10亿t,占全球产量的 30 %左右 ,出口量仅为产量的 5 % ,而澳大利亚每年产煤 2 2亿t,出口煤 1 7亿t,出口量占总产量的 77% ,可见 ,我国煤炭出口比例偏小。另外我国煤炭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 ,占到出口总量的 90 %以上 ,出口结构不太合理 ,难以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此外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基础设施落后 ,开采技术不高 ,达不到规模效应 ,采运过程中的损耗较大 ,管理混乱 ,效率偏低 ,再加上运输费用、出口…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超过60%,远远超过28%的世界平均水平,且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和钢铁等重化工方面.我国石油消费量排全球第二,但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仅为2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低于印度7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仅占总体能源消费量的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3.7%.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窗帘产品达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4%。占1~8月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总额的8.16%,所占比重仅低于被子及床上用织物制品。出口数量为2.99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95%。出口单价较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13.
化纤     
我国腈纶的差别化率仅为20%,远不及发达国家。意大利Eni-MonteFibre公司的差别化率达到39%,日本Exlan公司的差别化率为35%,而钟渊化学公司完全生产改性腈纶,差别化率到达100%,英国Acordis公司碳纤维占20%、有色腈纶占70%。数据显示,差别化率高的国家和地区也恰恰是我国差别化纤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7.94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39.5%。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弃电量、弃电率逐年下降。201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4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8.1%;全国可再生能源弃电量约5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约395亿千瓦时,"三弃"现象虽有所好转,但电力消纳压力依然存在,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正>火电灵活性改造,即通过热电解耦或者技术改造等方式,将机组的最小技术出力由传统的50%降至40%~20%,使其具有更加灵活的调峰能力,是当前解决"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的主要措施之一。"十二五"以来,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我国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据中电联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仅"弃风"电量就达到339亿千瓦时,最为严重的"三北"地区平均弃风率接近40%;2016年"弃风"电量上升到497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达到18%。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电力工业也存在着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一次能源结构影响,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偏低。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占71.43%,天然气发电占2.94%,非化石能源发电仅占  相似文献   

17.
驰名商标之市场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颖 《中华商标》2008,(2):11-13
近日某网站上发布的网络调查结果(图一)显示,截至2007年12月5日,认为"没有必要认定"驰名商标、"应由市场说了算"或"应由消费者投票认定"的投票者总数占50%以上,而认为应当由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来认定的投票者分别只占投票者的29.939%和12.003%。那么,究竟是哪些不正常的市场现象使人们对驰名商标制度仍抱有怀疑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前电力工业也存在着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一次能源结构影响,非化石能源发电所占比重偏低。2009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占71.43%,天然气发电占2.94%,非化石能源发电仅占25.63%;作为基础电源的煤电,其布局仍然不尽合理,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互联网下的90后61.7%在90后大学生中,每天接触网络的学生比例为61.7%,而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每天接触的学生比例仅占11.9%、6.8%、16.3%和6.1%。初次上网大多集中于初中阶段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始于小学或更早的占26.1%,始于初中的占46.1%,比例最高,始于高中的占23.2%,从大学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仅占4.6%。  相似文献   

20.
(一)建国30多年来,我国煤矿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煤炭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煤矿机械科研设计与制造的关系不协调,与生产极不适应。主要表现在:1.煤矿机械科研设计十分薄弱。全国34个重点煤机厂各类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7%,但其中产品设计人员仅占0.6%,工艺人员仅占1.2%。北京煤机厂是重点煤机厂中工程技术人员数量较多的一个单位,但从事产品设计的只占全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