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次尝试使用因特网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去××化"构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构式在句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一般不作补语;表达的整体意义是"消除××的性质,使××不再存在"或者"使××(性质)减弱";具有新颖简洁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会计实务中,债务重组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延期利息包含在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中,对收到的延期债务利息,债权方做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处理,债务方作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处理。例:A企业1999年12月31日应收B企业账款的账面余额为65400元,其中5400元为累计应收的利息,年利率为9%。但B企业连年亏损,现金流量不足,不能偿付应于1999年12月31日前支付的应付账款。经双方协商,于1999年末进行债务重组。A企业同意将债务本金减至50000元,免去B企业所欠的全部利息,将年利率从9%降至5%,并将债务到期日延至2001年12月31日,利息按年支付。A企业已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8000元的坏账准备。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A、B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1)B企业: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65400-50000&;#215;(1+5%&;#215;2)=10400(元)。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付账款65400元;贷:应付账款——债务重组55000元,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400元。到2000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借:应付账款——债务重组2500元;贷:银行存款2500元(50000&;#215;5%)。到2001年12月31日偿还本...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接触角度看“××门”语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密切,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也越来越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元语言的强大内因,但外来语言的强势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语言的相互影响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基于报刊语料,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诠释近几年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涌现的"××门"这一语言现象,并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从文化归因、用语习惯、英语的强势影响以及社会心态等多角度来分析"××门"词缀产生的原因,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语言与社会共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企业重组是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利用企业重组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有利空间:通过设立分支机构,降低企业增值税负担;以不动产投资进行税收筹划;利用吸收合并,降低税收负担;巧用企业分立,获得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其他利用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  相似文献   

5.
业务流程重组(BPR),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企业管理领域里的一场革命.这场管理革命,不仅很快风靡全球,而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管理者的思维理念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迈克尔·哈默等人以客户、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为背景,提出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此模式已在我国得到应用,它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为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已成为当代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2000年第12期刊登了高云同志的《债务重组损失如何冲减坏账准备》(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对于其中债权人就其债务重组损失按债务重组损失占全部应收债权的比例冲减坏账准备的第二种账务处理方法 ,笔者认为还不够完善 ,现略陈管见。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笔者认为 ,在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 ,若债权人做出了让步且该债权已提有坏账准备 ,则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应冲减的坏账准备比例是已收回和已放弃的债权占全部债权的比例 ,而不是全部应收债权和可收回债权之差占全部应收债权的比例。因为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一个备抵科目 ,它所反映的是应收账款中估计未来不能收回的部分 ,在数值上 ,它等于应收账款余额和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之积。在“高文”所举的例题中 ,债权人已收回和已放弃的债权为32000元[商品抵债(已收回)20000 +免除债权(已放弃)60000&;#215;20%] ,占全部应收债权80000元的40% ,应冲减的坏账准备相应为160元(400&;#215;40%)。这样 ,对于该项重组后的债权而言 ,与之相对应的坏账准备为240元(400 -160) ,占未来应收债权48000元[(80000-20000)&;#215;...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哥"是在2009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类词汇。"×哥"的传播有其词汇模因的社会语言学原因、认知基础、语用特征、价值、修辞动因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体改研究所的肖元真等同志认为,要进一步推进我国的企业重组,必须突破下列六方面障碍。 一是观念性障碍。由于认识的差异和滞后,严重阻碍企业重组行为的开展。 二是体制性障碍。从本质上讲,企业重组属企业行为,但政府部门从多方面直接参与企业重组活动。  相似文献   

9.
陕西并购重组企业文化整合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重组是国有企业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重要举措。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资产并购重组的成败。缩小企业文化的差异,积极构建新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重组成功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0.
财务分析在企业重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企业重组模式与方式的选择标准在于企业价值创造。财务分析时于明确企业重组价值来源渠道、确定企业重组价值创造水平、搞清企业重组的受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过程。重组根据企业改制、资本营运战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分为原续型企业重组、合并型企业重组、分立型企业重  相似文献   

12.
到1998年底止,株洲市共有破产企业22家。按行业分类,属于建材行业7家,机械行业6家,纺织行业4家,化工行业3家,电子和食品行业各1家。从经济性质划分,全民所有制企业16家,占72.7%;集体所有制企业6家,占27.3%。22家企业总资产为6.4亿元,负债总额为10.13亿元,负债率为158.2%;共有职工19193人。生产都处于停产状态,工人下岗。这22家破产企业已重组的20家,暂未重组的2家。20家重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9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13.
企业重组会引发多种文化冲突,企业重组的成败取决于企业重组中文化冲突结果能否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型企业文化。通过适当的文化冲突管理,可将文化冲突引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对我国企业重组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重组过程中加强企业融合的必要性,探讨了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融合的对策,以期有利于我国企业重组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将债务重组的收益直接计入到当期利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如实反映企业重组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债务重组盈余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对债务重组盈余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意见进行探讨,希望可以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开展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极大地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防止了企业借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在执行过程申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对新准则进行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17.
企业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重组通常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方向,以重组双方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管理范围形成和扩散其核心竞争力,产生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以达到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营活动。本文在考察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企业重组绩效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期望通过对样本企业的实证研究,探索重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合理评估企业重组绩效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大型企业集团主要的发展战略。但并购重组的企业必然涉及原企业的深刻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折射出来的是原有的习惯、理念、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并购重组后只有在共同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统一,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的彻底融合,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完成企业重组。  相似文献   

19.
企业重组交易定价是企业重组的一项重要内容,实务中企业重组交易定价忽视税收因素,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的现象普遍。分析定价方法的运用及应考虑的税收因素,阐述重组交易价格与计税依据的关系和协调,以引起对企业重组交易定价税收因素的重视,避免税收在这一环节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对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关系到我国化解过剩产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债务重组是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识别出僵尸企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债务重组后其是否存在绩效改善。实证结果表明:债务重组能够降低僵尸企业杠杆率,提高其盈利能力,此效应在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低杠杆僵尸企业更为突出;企业杠杆率和存货周转为债务重组效应发挥作用的传导变量。因此,处置僵尸企业需要根据僵尸企业自身经营特征针对性进行,淘汰不具有价值的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