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的经济大体上进入了后危机时代,这使银行和我国的经济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进行商业变革。研究表明:我国还应不断的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有效性,就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应有利于商业银行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不能够完全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改革转型。本文就商业银行具备的企业和社会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风险管理、改革转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以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2.
顺应巴塞尔协议III,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资本监管做出明确规定。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重点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对提高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资本在银行安全稳健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是其能否进行正常经营的前提。因此,强化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意义重大。面对中国银行业现存的问题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本文结合了2004年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借此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  相似文献   

4.
我国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初步构建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管理办法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商业银行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本文从加强资本监管弹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外贸易》2004,(3):62-63
中国银监会2月27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是中国银监会综合借鉴新老巴塞尔资本协议制定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监管制度。这一于3月1日正式施行的办法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计算、监督检查、信息披露等。体现了审慎监管的理念,规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新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之上.并适时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规定交易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或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还须单独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相似文献   

6.
资本监管是当今世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于2004年制定和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初步构建了我国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框架,并推动了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但其所体现的监管理念仍然停留于1988年巴塞尔协议所确立的单一资本充足率考核指标上,并未全面考虑金融刨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制度安排和设计存在局限性。针对这些情况,应从加强资本监管弹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完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银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和10.5%,与现行监管要求保持一致。同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5%,略高于国际规定的最低标准4.5%,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达到这一监管要求,不会对其产生实质影响。而为帮助商业银行开拓资本补充渠道,银监会还表示将研究资本工具创新的配套政策。根据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并考虑资本监管对信贷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办法》设定了6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过渡期。  相似文献   

8.
监管资本套利,是商业银行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2010年是新资本协议在中国正式实施的元年,监管资本套利也必将成为中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讨论了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动因以及经济影响,依据结论的政策含义,总结了对我国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郭薇 《致富时代》2011,(11):73-73
资本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本监管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适度的、有效的资本监管也是《巴塞尔资本协议》不断完善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该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中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内容的更新进行了研究,就如何调整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概括了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监管要求,接着结合新的监管要求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的理论阐释,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资本监管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监管的强制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变动与风险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低资本监管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但对银行的资产风险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银行规模有助银行提高资本和规避风险,但盈利水平对资本变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银行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稳健经营的基本标准之一,也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达到国际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要求,《新巴塞尔协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04年银监会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规定指标以来,各银行都着力提升或维持资本充足率在指标以上.但是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能否减低银行风险或者帮助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国内学界尚无定论.而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作用和缺陷,以及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和实现盈利是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经营目标.随着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以及监管资本套利等形式的出现,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对巴塞尔协议进行不断完善,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许友传 《财贸经济》2012,(12):53-62
资本充足率所蕴含的合理风险信息内容包括:(1)在监管资本约束状态下,若商业银行采取了理性的行为反应,资本充足率将与违约概率负相关或至少不相关;(2)在信贷资产快速投放并消耗大量资本基础的情形下,唯有当监管资本的增补速度大于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速时,资本充足率与违约概率才有其理论上的正相关可能;(3)资本充足率应与银行违约风险负相关。基于此判定标准与推理逻辑,我们以银监会推行巴塞尔II中国化的2004年为起点,以此后上市的主要商业银行为对象,从多维度研究了其资本充足率的风险信息内容及其信息质量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主要商业银行在2008年之前的资本充足水平与其违约风险指标倾向于负相关,而在2008年之后更倾向于正相关,这隐含说明资本充足率的风险信息质量降低了;(2)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风险信息质量似乎弱于主要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仅远高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而且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但一方面资本充足率带有浓厚的美英等国限制别国商业银行国际扩张的阴谋色彩,另一方面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我国银行也没必要保持过高的资本充足率。因此,我国的银行业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应对资本充足率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为了参与国际竞争要满足最低的资本要求,另一方面完全没必要保持远超过规定的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17.
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详尽的说明,并且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以其为准则开展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我国商业银行情况比较特殊,如何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资本监管,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从内外部资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措施以使商业银行在大规模放贷之后资本管理水平能够得到上台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重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让人们认识到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金融风险的巨大危害,引起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视。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已经过去了四年,然而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的影响尚未消除。文章以资本充足率为研究视角,在简要介绍资本充足率及以巴塞尔资本协议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2012年6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监会2004年2月27号 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一办法充分体现了资本充足监管思想,使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更加微观化、数量化、可操作化。与  相似文献   

20.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所规定的3年过渡期结束,2007年1月1日起我国资本充足性管制真正拉开了帷幕,在这几年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是否有效仍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实证结果和管制中存在的不足,就如何提高管制的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