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金融电脑》2002,(12):81-81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已走过13年历程、《中国信用卡》杂志创办已8年、‘金网在线'网站开通4年,杂志社已确立行业宣传的核心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程卫在今年的杂志社特约编辑工作会议上作了上述总结.  相似文献   

2.
一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是一瞬间。而2004年至2005年间的一年,对我而言却是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是在我生命中留下鲜活记忆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今年 ,《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诞生5 0周年的大寿。在这样的喜庆日子里 ,人们不免要回忆起这本刊物 5 0年来既坎坷又光辉的往事。就我来说 ,恰好一生工作经历的两头与《中国金融》结上了不解之缘。 195 2年 ,我大学毕业不久即来到《中国金融》编辑部。 195 8年春节前夕离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远涉青海支援边疆文教战线。在外面兜了一个大圈后 ,回到了总行 ,最终又回到中国金融出版社 ,不久兼任了《中国金融》杂志的主编 ,直到离休。提到缘份 ,首先想到的是对这本刊物的感情。说也奇怪 ,我遇到凡从《中国金融》编辑部出来的同志 ,不论男女老…  相似文献   

4.
陈耀先 《中国金融》2006,(18):25-25
《中国金融》杂志的编辑记者与别的媒体的不一样,记者成群的场合,你也许见不到他们,而当你一个人正想说话没对象时,会静静地走过来,听你聊个透。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有好几次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接受《中国金融》记者采访的。  相似文献   

5.
忆通联     
王治民 《中国金融》2006,(18):40-41
1979年,是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年,停刊多时的、全国惟一的金融刊物——《中国金融》杂志复刊了。我这个在人民银行总行各生产基地和“五七”干校经过十年多“苦心志”、“劳筋骨”磨炼的老编辑,又被调回《中国金融》杂志社的编辑岗位上。一年后,被安排到新组建的通联部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2006,(18):98-106
从创刊至今,《中国金融》杂志一直十分注重对金融系统基层部门工作的报道。虽然每一个阶段因政策、历史原因及工作重点的不同,对基层来稿的处理各有侧重,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杂志关注各地工作的鲜活实际,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大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运行状况的初衷却始终如一。20世纪50年代,“问题解答”、“问题谈论”、“读者来信”、“读者论坛”等基层栏目关注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围绕人民银行某一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谈论,涉及金融部门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谈工作中的经验、问题、建议,也谈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基层方面的报道较为集中在“读者论坛”、“来稿摘编”、“意见与建议”栏目中。此后,编辑部对基层栏目方面的设置也在不断的探索思考中。I990年,《中国金融》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编辑部邀请部分通讯员、作者会谈,在多方征求意见后,编辑部决定要努力多上基层的稿件,争取让基层稿件占到版面的三分之一。进入新世纪,《中国金融))杂志多次进行读者调查活动,对读者提出的中肯意见虚心接受并扎实改进。2004年杂志改版后,针对基层方面的报道,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基层声音”、“政策反馈”、“调查研究”三个栏目各有侧重,对基层工作的报道更为立体化,内容更为精练,版面篇幅也更为固定,激发了基层作者、读者的积极性,得到各界的广泛肯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工作中心,本刊近期主要围绕以下课题组织稿件:一、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水平,扩大信贷有效投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研究央行职能调整后如何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如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进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研究。三、探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三大监管机构如何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更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手段、加强监管合作,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四、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具体研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  相似文献   

8.
<南方金融>与金融改革相伴,为金融改革服务,其发展应不辱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南方金融>从创刊至今已走过了23年的历程,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9-1984年为创刊阶段;1985-1998年为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为扩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朝花夕拾     
杨亮 《理财》2008,(1):91-91
"当……"钟楼的报时钟声从远处传来,晚上七点了。揉揉被电脑折磨得生疼的眼睛,狠狠地伸个懒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窗前。窗外的天已经黑透,路灯点点柔和而安详,照亮着回家的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黑的夜有了灯光的点缀才不致于乏味,瞪大了眼睛想要看到远处更远更远的地方,那是一种不可言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11.
马永伟 《中国金融》2006,(18):24-25
殷介炎在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期间,曾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在《中国金融》600期之际,他欣然为刊物题词:保持格调,积淀文化。他对本刊记者说,一本好的刊物,不仅仅记录和反映了历史,还厚积了文化。《中国金融》杂志就是这样的刊物。在创刊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通过600期刊物,对新中国金融事业进行全景式记录和反映的同时,也积累了灿烂的金融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强化了刊物的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他希望,今后的《中国金融》杂志文化特色会越来越鲜明,文化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06,(18):47-47
《中国金融》杂志从创刊之初就肩负起传达贯彻党的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报道金融动态和基本知识、交流金融工作经验等为金融业发展服务的使命。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在对中国金融业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忠实报道中,做了许多工作.今天的《中国金融》杂志已经在国内经济金融界具有很大影响,在金融行业拥有广大读者,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刊物和全国性的金融政策指导类刊物。  相似文献   

13.
14.
周正庆 《中国金融》2006,(18):22-22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历时56年,刚好等于我参加工作的年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金融生涯、成长进步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成长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06,(18):50-60
回顾600期《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创刊时肩负“密切配合国家金融工作,正确地解释国家金融政策”的使命,到1979年重新复刊时“传达贯彻党的经济工作,重点是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主要任务,再到当前全面向现代财经金融媒体转型中“坚持刊物权威导向和政策立刊”的定位,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金融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国家金融政策,刊登了各个时期金融系统领导同志的大量署名文章。再读这些在当时对宣讲和解读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权威性文章,用心追寻其间一些规律性的线索,我们或可重新梳理起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金融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2006,(18):42-43
衷心祝贺《中国金融》杂志创刊56周年并发刊600期! 《中国金融》杂志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创刊、成长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站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沿,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宗旨,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任务,通过解读金融方针政策,反馈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实际金融问题,服务金融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  相似文献   

17.
18.
孔凡胜 《西南金融》2005,(10):53-53
《西南金融》2005年度通联工作会议于9月3日在成都银厂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辖内(川贵云藏)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及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通联组组长、通讯员代表,四川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四川一级分行、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省邮政储汇局等单位的通讯员,共80余人。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局毕志勇处长也光临会议指导,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2006,(18):107-108
1950年 10月《中国金融》杂志创刊,迈出了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的第一步。由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交流金融实际工作经验。首任主编为杨培新。  相似文献   

20.
《投资与合作》2007,(2):112-113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时光的车轮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07年1月30日北京之夜,《投资与合作》杂志社举办了“2007·TopCapital迎春酒会”。美洲国际会所大宴会厅迎来了150多位中外投资界的领袖精英,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室外虽然是冬季的阵阵寒意,但是大宴会厅里却欢声笑语,春意浓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