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及我国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绍钧 《南方金融》2005,(10):25-27
伴随着世界金融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原有金融监管体制,向统一、混业的监管方向发展,以适应金融集团化发展的需要。面对金融发展趋势,本文提出,我国也应当适时调整监管架构,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协调相关监管机构;研究实施金融集团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电子化日益成为趋势,各主要发达国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设计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实施流程再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也对流程银行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论文从农业银行角度出发,对其流程银行建设及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金融机构间的并购现象逐渐增多,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只经营单一业务的局面,金融机构开始以金融集团的形式来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某一金融集团同时经营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金融集团是在放松金融监管的背景条件下出现的,因而对金融集团的监管不可能回到限制金融机构经营业务范围的老路上去,依靠市场的力量加强对金融集团的约束将是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信息是市场机制发挥约束作用的重要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集团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林霄 《新金融》2005,98(4):14-17
金融集团作为金融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创新,既带来了成本节约效应和收入效应,但是也造成了利益冲突、风险扩大、战略目标冲突等管理上的问题。金融集团的组织模式构造必须在综合考虑金融集团组织优劣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合理安排集团总部的职能,采取强化金融集团组织效率发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于客户提出的日益苛刻的金融创新需求,单个金融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往往难以充分满足,这既是金融集团这一组织形式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对金融集团进行业务协同创新的必然要求.金融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集团业务协同创新过程可以看做是金融集团内外知识整合并释放出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六大协同创新机制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变动趋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开放深化,不再是一种政腐完全自主的相机抉择,而必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统一规则和制度杠架来实施,必须自动地参与到金融国际化的潮流中。金融开放加快的直接效应是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将大大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由此必然演化为金融市场结构的急剧大变动。中国金融业大整合时代的来临,使政府金融监管面临关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改革金融监管制度,重塑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已成为中国政府发展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德国于2002年实行统一监管,金融监管局依照《欧盟金融集团监管指令》,对金融集团统一监管。德国金融集团监管的制度安排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人民银行监管干部培训计划和安排,本人在完成国内4个月的培训之后,又于2001年10月参加了新加坡金融监管局举办的为期3周的金融监管业务培训班.既学到了金融监管方面的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又了解了新加坡经济、金融形势与策略以及金融架构.尤其还实地观摩了新加坡票据交换与处理系统、新加坡货币局的货币清分与处理系统的运作.感受颇深的是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当局在管理金融运作等方面处处体现出一种新的监管理念、新的监管方式以及面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把新加坡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结构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的发展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西方国家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措施中的经验,论述了其给中国的监管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效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更为沿线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契机。由于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不一,金融监管架构模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本文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及金融合作情况,对沿线代表性国家的金融监管架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沿线国家金融监管特征,提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光宇 《银行家》2013,(1):20-21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作为一种互联网与金融业相结合的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的理论框架——在新的架构下银行业已经不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而资金供需双方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直接完成匹配。这既是传统货币金融理论的一次前沿创新,也是现行金融业的一场"范式革命"。商业银行可能相对领先地对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做出了及时反应,这一过程当中各家银行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深化,纷纷推出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不仅扩展和完善了传统的银行渠道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技术、新理念、新形势驱动下的金融业态不断涌现、金融产品加速创新,金融机构均致力于构建完善、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金融集团通过申设、并购金融牌照,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联盟,逐步建立以金融集团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圈,形成开放闭合的服务体系。在这一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圈中,资源能力互补性、利益协同机制、信息科技链接机制是关键性制度保障;在"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集团战略理念下,金融科技逐步成为变革、优化综合金融服务架构、流程和产品的战略工具,发挥着金融集团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的功效倍增器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陆晓明 《金融博览》2014,(17):30-3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认识到金融稳定在经济稳定中的重要性,相应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监管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三政策组合,各国也普遍开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三政策与各自目标间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已成为各国关注和最具争议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美国三政策组合的实验及效果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采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搭配来同时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目标,这是一次全新的经济金融政策实验,其结果关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实践揭示,金融监管对货币政策效果及经济目标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可能超过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投资银行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在由于与中国经济转轨、金融组织体系变革等相联系而具有长期性,因此应该把它的发展纳入到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大局中考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的业务主要属于投资银行范畴,并且其当前的业务发展为其向投资银行转化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加入WTO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向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方向发展,于是,一个设想中的双赢结局应该是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这些金融集团的投资银行机构.组建这样四个全能化的金融集团,无论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建设,还是对于我国应对国外金融机构的挑战,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国性的金融集团悄然成形,而以地方政府控股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集团为主导的产业类金融集团近年来更是迅速发展,在我国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金融发展格局下,这考验着我国的金融监管防线,需要正视其中的风险,研究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韩金融集团普遍采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和外部因素驱动,实质上并未改变银行子公司"一家独大"的现实,非银子公司的发展规模和在集团内部的话语权仍长期偏低。尽管如此,日韩金融集团在集团运营管理架构、人事安排、控股公司与子公司关系、子公司业务协同、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仍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风险特征与监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多种金融机构的聚合体,多元化金融集团通过合理的组织模式设计,以及金融监管当局所允许的各各金融业务互动,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的范围经济,还可以分散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一金融业务风险,实现金融集团的“综合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监管: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现代金融业向着混业经营方向发展。功能性金融监管在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更加侧重金融效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从而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敏 《新金融》2010,(9):21-28
文章围绕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以及监管改革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虚拟经济、金融网络以及金融创新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工作无论从监管理念、规则设计,还是组织架构、监管手段等各方面,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未能实现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三大风险领域全覆盖式的监管,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金融监管严重滞后,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失效,对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缺失,金融资产价值计量会计原则存在制度缺陷,金融救援计划在有效控制了市场恶化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危机后在金融体制和监管规则方面进行了金融改革。文章最后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曹莉  任浩 《金融会计》2015,(2):61-67
上世纪90年代,混业经营成为美欧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集团的不断涌现。美欧均对各自监管实践做出一些调整,但都不甚彻底,相关风险最终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爆发出来。对此,美欧进行了深刻反思,通过重塑监管框架、明确金融集团定义、统一审慎监管要求、强化当局间合作等措施,着力强化金融集团监管。我国金融业虽秉承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发展模式,但近年来银、证、保业务相互渗透日益频繁和深入,金融集团已然存在。本文对美欧金融集团监管的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比较,尝试借鉴其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推进金融监管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及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