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 ,正值春雨飘飘洒洒 ,我怀着几分滋润 ,如泛绿的柳丝儿来到人行宿松县支行报到。上班第二天 ,行长递给我一本《中国金融》杂志说 :“这是我们金融系统的权威杂志。”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搞金融工作 ,不看《中国金融》是不行的。你看完这本再到我这里来拿。”说起来也怪 ,这人世间的事情真是怪得很 ,如果说这是缘份吧 ,却又很难说得清。有些看似无缘的事情 ,却有了情真意切的缘份。打从行长手里接过《中国金融》 ,我似乎一下就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心里暗下决心 :《中国金融》 ,不管千万里 ,我将始终追随你。由于我是半路出…  相似文献   

2.
刘廷焕 《中国金融》2006,(18):26-26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有特别的缘由表示祝贺,这个特别的缘由还要从我的工作说起。 《中国金融》杂志自1950年创刊起,一直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办,受到人民银行历任行长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人民银行对自己的这份刊物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为了使《中国金融》杂志更好更快地发展,人民银行不仅关心刊物的定位、办刊方向等问题,还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我2000年2月25日起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从此,这份刊物的成长、发展就与我息息相关了。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金融大战略》一书的发行,标志着我2015年至2019年在新疆担任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和新疆外汇管理局分局局长以及新疆金融学会会长期间,带领人民银行团队以及有关金融机构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资金融通之道并破解“美元魔咒”难题的实践取得了开局成果,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格局”,即“三新”立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有较大的调控空间 《金融博览》: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圆桌会上回应了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包含了货币政策,易纲行长指出,我国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的调控空间,您如何理解? 明明:“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今年货币政策总量层面的基调.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今年的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国金融出版社今年9月上旬和10月中旬,分南北两片在井冈山市和忻州市召开了《中国金融》《金融市场》宣传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在认真学习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回顾总结前一阶段《中国金融》、《金融市场》的宣传工作,正确认识当前金融宣传工作的形势、任务,交流各地金融宣传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今后的金融宣传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银行和有关专业银行分行的特约通讯员和一些特邀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在会上  相似文献   

6.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2005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理解它的内涵和实质,对做好人民银行分支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马经行长在2005年第6期的《中国金融》发表题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有以下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大连,“两先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和“三个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背后,既有金融力量的鼎力相助,又有金融服务的保驾护航。在实践中,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蓬勃力量。近日,围绕金融赋能新时代大连,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关守科接受了《中国金融家》记者的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本质、影响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说,今年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后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长座谈会又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了全面部署,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目前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改革等热门问题上,但市场参与不能不认识到,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将引致整个金融生态重大变迁,对金融生态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41年“不了情”1964年,我走出校门奔赴山区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在人民银行县支行报到的那天,我发现了一本《中国金融》,刊中报道的一位农村信用社主任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在日后41年的工作、生活里,《中国金融》成为我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今年,《中国金融》又举办读者调查活动,我认为这是发扬“与读者共同办刊”的优良传统,为刊社与读者之间搭起定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中国金融》从不安分、不守旧中勃发的活力和一种强烈的敬业、乐业和创业的团队精神。结合自己40余年阅读《中国金融》的思考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虽然今年两会我只带来一个提案,但意义重大,我希望通过《中国金融家》杂志将它全面地展示出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原行长马经言语间让记者甚感亲切,“这个提案就是支持横琴新区建立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  相似文献   

11.
<正>观警示教育纪录片《诱惑的黑洞》之后,我顿时有了读明代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之中某一篇之感。看刘金宝从北大荒的拖拉机手,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交易员;从银行普通职员,到省级银行最年轻的行长;从金融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总裁、"中国十大金融人物"、"香港十大财  相似文献   

12.
宋汉光,别署光汉堂主,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行长.人民银行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论文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入编“浙江书法百家群星谱”、《越中名人谱》。  相似文献   

13.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简单的二十个字描绘出美丽乡村的精彩画面。在河南,“金融画笔”正在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赋能增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金融部门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更是金融机构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接受《中国金融家》专访时,道出了他对金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国务院确定的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都明确了人民银行今后将围绕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方面开展工作。也就是说,维护金融稳定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具体的监管职能(市场准人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被分离后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而维护金融稳定.从各国中央银行既有的实践看.大多通过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安排进行,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要求.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及存款保险制度(包括投资者补偿机制)共同构成一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成为一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不太完善的情况下.重新认识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合理地解决相关问题和建立相关制度.发挥其稳定金融作用.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强 《金融博览》2004,(11):44-45
今 年“五一”前夕 ,中国金融工会作出决定 ,向全国金融系统 2 0 6名先进个人颁发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人民银行安徽省芜湖市中心支行行长刘又林榜上有名。刘又林在金融战线上已经工作了 2 4个春秋 ,从科员一步步走上行长的岗位。时光在变 ,位置在变 ,但是责任感和激情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8月6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宣传部和《西安金融》编辑部共同举办了西安分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分行辖内的部分中支行长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各位行长交流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体会。本刊将分两期将各位代表的学习心得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周小川行长发表在《中国金融》2005年第1期上的《再谈中国经济中的股本一债务比例关系》的文章后,我颇受启发,对调查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文章不仅仅清晰地阐释了“股本一债务比例关系”这样一个经济学论题,更重要的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央银行金融调研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6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宣传部和《西安金融》编辑部共同举办了西安分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分行辖内的部分中支行长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各位行长交流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体会。本刊将分两期将各位代表的学习心得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19.
津津:朱行长,恭喜擢升,应该叫朱助理啦!从支行行长到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助理,营销的舞台更大了,津津我“问道”的视野也更宽啦。上个月咱们相约,这次的主题是“客户经理如何‘说话'”,有人认为它是客户经理展开营销的“第一道门槛”,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20.
常亮功 《中国金融》2006,(18):32-32
1976年,我告别了农村插队生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银行员工。在次年一次清理旧房时,意外发现两份旧得发黄的《中国金融》周报(《中国金融》在1958年10月至1960年中期曾经以周报的形式出版)。由于“文革”的原因,《中国金融》早在1966年9月就已经停刊。这两期周报的出现让我倍感兴奋,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在头版新闻登载了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金融家关爱金融工作的活动报道;二是刊登有陕甘宁边区银行及其货币发行的回忆性连载文章。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两份报纸珍藏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