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银行卡产业基本特征的分析,结合对云南、山东、内蒙古等地区银行卡特约商户回佣收费状况的调研,分析了国内银行卡产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POS回佣收费应根据地区状况等因素采取差别定价机制和改革的建议,即在我国商户细分的基础上,按照商户交易规模实施二级差别定价,根据交易区间实施超额累退制定价方案,建议将发卡行、银联、收单行的收益分配比例进行适当调整.采取POS差别定价机制代替现行的单一定价机制,有利于解决"银商"之间有关手续费率的争端,有利于发卡行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和保障银行卡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外银行卡POS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银行卡产业的基本特征以及银行卡交换费的作用进行研究,结合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外POS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银行卡POS交易定价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研究认为:就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而言,我国银行卡POS交易定价应该遵循国际POS交易定价规律,由现有的单一定价模式转变为差别定价模式。最后,本文提出了适合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POS交易差别定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重点,同时.提出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收费定价机制。坚持银行服务合理收费原则。综合考虑成本、利润和风险因素,兼顾各方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银行卡定价机削。因此,面对目前社会上反复翻炒“银行收费”问题的现状,要切实推进个人朝阳业务——银行卡的快速发展,给银行卡科学合理地“定个价”,骤显重要。银行卡定价涵盖账户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透支利率、商户回佣率等多项内容。必须由市场“察其行、观其果”,以期回归市场“本真价”。并成为主导银行卡产品结构和战略调整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16,(4):8-9
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为进一步降低商户经营成本,扩大消费,引导银行卡经营机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发改委、人民银行就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有关事项发布通知。通知明确完善定价机制的具体措施。发卡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由现行区分不同商户类别实行政府定价,对借记卡、  相似文献   

5.
从银行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市场的长期实践可知,合理的收费模式和定价体系不仅是市场有序竞争的基本条件,而且是银行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在银行卡网络的组织和运行模式,尤其是收费模式上,与国外有很大区别。一、我国银行卡定价体系存在的问题2013年2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实施工作的通知》(银发~20123263号)相关规定,境内银行卡受理终端发起的消费交易的发卡行服务费和银行卡清算组织网络服务费实行政府定价,收单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相似文献   

6.
《新疆金融》2011,(11):148-152
<正>由于银行卡产业的重要性,需要监管部门正视并尽快解决产业发展特别是受理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银行卡产业规模是各项政策出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银行卡POS交易定价机制方面,调整分润结构、实现差别定价并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完善银行卡价格形成机制应是坚定不移的方向。而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和保障银行卡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则是监管部门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网络经济和双边市场的特征。交换费定价是银行卡产业中最重要的定价,可以作为调节双边市场的可控变量,实现银行卡产业交叉网络外部性和使用外部性的内部化。我国银行卡产业交换费的定价没有考虑商户细分、交易量规模和借记卡、信用卡的差别定价因素,不利于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因此亟需进行改革。本文对银行卡产业的定价机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定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案例论收单行在银行卡风险管理中的不可替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的境内银行卡受理不支持跨行交易,各行POS终端只受理本行卡。在这一模式下,发卡行与收单行实为一家,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随着金卡工程的推进和中国银联的成立,银行卡受理联网成功构建。在这一态势下,发卡行与收单行出现了“角色分离”,形成了“发卡行管控持卡人”、“收单行管控商户”的职责分工。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银联出台了新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的特点:一是在费用支出依据上,ATM、POS分别按照交易笔数、金额固定支付费用;二是在代理行(收单行)、中国银联、发卡行三者利益分配上,ATM、POS跨行交易收益对象分别是代理行与中国银联、发卡行与中国银联;三是收益分配的来源上,ATM发卡行从持卡人取款交易中按每笔2元和交易额的1%收取,POS收单行从特约商户消费交易中按双方约定的比例或笔数收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新的跨行交易分配办法,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不利于调动商…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新政将于9月6日正式实施,通过与部分收单机构座谈,预期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新政落实存在以下难点,从而提出推进落实的措施建议. 一、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助于规范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本次价格改革,取消了现行商户分类定价规则,采用借、贷记卡分离定价,将大幅压缩套利空间.现有的商户分类定价机制下,部分收单机构为了追逐利润,通过将高费率商户套用低费率商户MCC码等方式,套取利差,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risk and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in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European banking industry. Based on a broad set of European banks for the period 1996–2002, our study first shows that banks expanding into non-interest income activities present higher risk and higher insolvency risk than banks which mainly supply loans. However, considering size effects and splitting non-interest activities into both trading activities and commission and fee activities we show that the positive link with risk is mostly accurate for small banks and essentially driven by commission and fee activities. A higher share of trading activities is never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and for small banks it implies, in some cases, lower asset and default risks.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业 《金融论坛》2006,11(12):22-26
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架构。从公司制度诞生至今,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始终和公司的健康运行密切相关。由于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公司的特殊性,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一直是国际银行业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这种变化趋势对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利用市场竞争的力量来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注重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的结合,注重法律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实现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理  何云  牛慕鸿 《金融研究》2020,478(4):91-111
对外开放是否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上升,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本文基于中国39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检验了“引进来”(用外资持股比例作为替代指标)与“走出去”(用海外资产占比作为替代指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开放与商业银行的风险之间呈现非线性曲线特征并存在临界点;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过高的外资持股比例与过低的境外投资规模会带来风险;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境外投资规模存在一个阈值区间,在阈值区间内,可能导致银行风险上升。政策建议是:外资参股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比例可能不宜过高,鼓励中小型商业银行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特定时期的目标来调整对外开放策略,同时应强化风险预警与防范手段,在坚持与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实施宏观审慎原则,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4.
乔海曙  张贞乐 《金融论坛》2006,11(11):48-52
对于银行突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则会演变成银行危机,乃至会对社会金融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从内生性突发事件和外生性突发事件出发,探讨了“蝴蝶效应”导致发生局部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运用外部性经济学原理,对银行突发事件的负外部效应和风险溢出进行了探讨。对于突发事件与银行危机的解决,可以从监管机构与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加强治理: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央行要发挥金融稳定职能实施外部援助,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增强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防止工作人员道德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信用卡业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加快其自身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分析是充分了解商业银行运营情况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央银行履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吉林省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具有地区发展特色的村镇银行等区域性中小型银行的崛起不容小觑。本文从总体财务状况、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成果结构等方面对我省银行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为我省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被动开放银行业,政府无力尽监管之责,外资银行一旦经营失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而现在银行业全面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有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全面开放并不是放任,监管也不意味着制约,要在开放中不断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Banks are engaging in leasing activities at an increasing rate, which is demonstrated by aggregated data for both European and U.S. banking compani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leasing activities at the bank level.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xus of leasing in banking. Beginning from an institutional ba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key features of banks’ leasing activities using the example of German regional banks. The banks in this sample can choose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leasing contracts, providing the banks with a degree of leeway in conducting business with their clients. We find a robust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f banks’ leasing activities on their profitability. Specifically,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leasing stems from commission business in which the bank acts as a middleman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potential defaults of customers.  相似文献   

19.
赵本阳  康枫 《济南金融》2013,(10):67-71
国家明确提出,“要以行业应用为落脚点,实现与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创新型应用的整合。“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社保应用要覆盖60%的人口、居民健康卡持有率达80%”,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业务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清晰厘定金融IC卡行业应用范畴边界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以战略远景为指引,针对金融Ic卡行业应用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采取最有利于发挥优势的实施策略,探索形成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业务发展模式,以促进整体价值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