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旭  娄峰 《金融评论》2012,(5):1-14,122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估算与实证分析:1998-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开放,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警示我们,在金融业发展、开放与创新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结合中国实际,选择微观、宏观和国际市场三大类17个金融经济指标,采用主观赋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1998-2007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变量对中国金融安全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违约风险(不良贷款)和国际游资风险构成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威胁;资本市场风险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同方向变动;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淼  雷家骕 《经济纵横》2019,(8):88-105
基于"空间维度—风险防范—细分指标"步骤筛选指标构建中国宏观金融安全指数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基于同比增长率循环构造中国宏观金融安全分指数;将九个分指数运用熵值法赋权合成中国宏观金融安全总指数,对监测期内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顺周期"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8年中国宏观金融安全总指数呈下行态势,近两年缓慢回升,安全程度有所提高;中国宏观金融安全分指数走势各不相同,长期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宏观经济运行、债务安全三个分指数呈下行发展态势;从近一年短期走势看,宏观经济运行、债务安全、外汇安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五个分指数呈波动下行走势。对中国宏观金融安全指数的测算和分析有助于客观判定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安全态势,构建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间的"防火墙"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设计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有关金融自由化的相关文献和定义,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并结合其影响程度分别赋值,得到了衡量金融自由化程度的8个指标序列,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8个指标整合成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  相似文献   

5.
在原有金融状况指数的短期利率、汇率、股价、房价的基础上,加入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贷款总额3个变量,通过广义脉冲响应方法来构造中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并且将两个指数对货币政策测度的效果运用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较金融状况指数而言,金融稳定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着更强的相关关系和更为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的含义包括三个关键性的内部指标系统:区域金融安全微观监测指标系统、区域安全宏观监测指标系统、区域安全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系统。把区域金融安全内在关键性指标作为区域金融安全衡量体系的基础构成,把区域金融安全的外在影响性指标当作补充构成可以构造出区域金融安全计量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金融条件指数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关于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的研究现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机制变异,传统构建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强调时变权重和引入非金融变量两条改进思路。实证部分首先构建固定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作为对照,再利用TVP VAR模型构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条件指数,检验了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优于固定权重情形,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的金融状况;信贷可得性的引入优化了金融条件指数;本文构建的金融条件指数先行于通货膨胀约11个月,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很强。构建合理的金融条件指数对于提高危机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实现经济金融双重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总量宏观分析的视角,提出了金融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冲击—传导机制”假说,据此用中国的数据构建金融状况指数(包含房价的FCI1和不包含房价的FCI2),再对金融状况指数(FCI1和FCI2)与房地产指数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产价格中房价比股价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状况;在引入金融状况指数的金融变量中,利率与房价的相关性最强;房价和利率对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更长。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和房价指数对FCI冲击的响应显著,并存在不同的表现。由于房价对居民财富、金融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货币政策理应干预房价,必须精准把握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的力度以及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照IMF(2006)和ECB(2006)对金融稳定性的定义,将金融稳定性归纳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和具有抵抗巨大冲击的能力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中国2004~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均值化后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对当前金融稳定性的状态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4年以来的5年间,我国金融稳定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但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区域性差异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郑婷予 《技术经济》2017,36(9):98-105
基于"网贷之家"发布的2014年中国各地区网贷行业综合发展指数数据,测算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环境指数、信用环境指数、金融环境指数、法律环境指数和受教育水平,研究了它们对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区域性差异的作用机理。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环境指数、金融环境指数和信用环境指数影响成交得分,受教育水平、法律环境指数和经济环境指数影响安全收益得分,经济环境指数和金融环境指数影响流动性得分,它们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均间接影响了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经济环境指数、信用环境指数和金融环境指数是直接影响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区域性差异的外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明斯基的内生金融不稳定假说作为理论内核,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融资类型指标,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用指标构建法得到了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进而将其与企业融资类型、各省生产总值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不稳定的加剧对各省生产总值长期存在负向影响;各省生产总值的发展对金融不稳定有减轻作用;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即企业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的增加会加剧金融不稳定;同时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对各省生产总值影响为负。因此,中国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证明了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正确性。为保持我国金融稳定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应适当出台政策抑制企业融资向庞氏融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周期理论,其方法论基础则是哈佛指数.哈佛指数中关于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以及扩散指数、合成指数对现代经济景气指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失败,表明了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跳出哈佛指数构建思想的窠臼,按照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实,运用功效系数的原理,可以设计出中国经济增长敏感指数,该指数可用来实时监测中国经济运行状况,测度中国经济增长的冷热度.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更简单的金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抓住具有预警性的关键指标,通过重新审视金融危机案例事实认为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各行业间融资不协调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并结合国际行业分类标准提出基于金融安全监测视角的行业分类.基于此,从融资与产出角度分别建立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指标体系,并通过功效系数法将协调度指标转化为金融安全指数.实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金融安全指数基本能反映目前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前反映未来两年的金融安全状态,使监管部门能提前监测到潜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风险管控的范畴逐渐下沉至区域和地方,因而厘清影响省域层面金融稳定的关键指标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值法构建2015—2020年的我国省域金融稳定指数,并在时空上对比各省指标权重和指数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省域金融稳定差异来源。研究表明:省域金融稳定状况呈现由“中间低—四周高”向“中部集聚”迁移的空间格局;各地区风险因素总体集中在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稳定程度呈现负相关趋势;东北地区的金融稳定指数可能存在地缘性风险辐射;空间分级后影响同一层级金融稳定指数的因素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流动性和工业企业负债3个指标;时间序列上影响指数均值和离散程度的指标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波动率。基于以上结论,从宏观、区域、省域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的构建——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使得金融稳定问题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以简化的总需求方程为基础,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Kalman Filter算法构建的旨在反映中国金融状态的金融稳定状态指数(FSCI)表明,主要金融变量对中国金融稳定状况影响的贡献具有时变特征;1999-2008年中国金融运行尽管有所起伏,但基本平稳。通过样本内和样本外检验发现,该指数包含了重要的金融变量的未来信息,对中国金融稳定状况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稳定指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金融业的稳定状况;然后基于STR模型构建了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并以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泰勒规则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与不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相比,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满足泰勒条件,在拟合优度方面表现更好,有助于中央银行在实现价格、产出目标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传统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率、渗透性和可持续性四大维度展开,选取了12个指标加以综合评价,结合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出全国各省份的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以及本文构建的传统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了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数字普惠金融比传统普惠金融对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影响更大;但从区域层面来看,传统普惠金融对三线以上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比数字普惠金融更大;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比传统普惠金融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中国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精准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收集了近10年关于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文献,从金融脆弱性形成的原因、金融脆弱性的衡量指标及现状、金融脆弱性到金融危机的演进机制和进一步研究展望四个方面对中国金融脆弱性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为研究中国金融脆弱性问题的学者提供文献帮助及启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有代表性的金融指标的结构化特点,构建具有时效性的金融压力指数以识别中国金融体系的压力性;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MS-VAR)研究中国金融体系压力的区制特征,并利用Granger线性与非线性因果检验分析金融压力与工业一致合成指数的增长关系.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压力较高;中国金融压力从高区制状态返回到低区制状态需要较长时间;金融压力指数对一致合成指数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影响,反之却不成立.对金融压力指数进行预测表明,中国金融系统压力在2011年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工业一致合成指数下半年将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状况指数是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是一个纳入了利率和汇率对货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考虑到银行信用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权重的估计,计算了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并通过考察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1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变化是中国货币环境“松紧”的一个良好指示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葛兰杰原因;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以作为政府适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