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将货币区视为有关国家扩展政府边界的一种努力,由于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定有政府的状态总是好于无政府的状态,因此这种努力就具有改进全球福利的意义。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民族国家一开始都不愿意政府边界的国际扩展危及自身的货币权力界限,相互之间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本文依据蒙代尔定理,着力讨论了国际货币冲突及其博弈均衡的内在机理,认为货币区的产生是经济理性对国家主义的一种胜利,但货币区本身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最后结局。随后本文以美元和欧元为例进一步阐发了货币区的演进逻辑,最后从重商主义经济角度切入探讨了亚洲货币区的有关问题并就中国的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准备把他的研究拓展到国际贸易、国际货币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分析,以建立国际经济理论体系,但遗憾的是马克思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这项研究工作。建议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任务,它有助于改变目前只有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学的局面,丰富人们对国际经济现象的认识。目前经济已经趋向全球化,各种国际经济形态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本文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论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而这种按货币价值计量的总量,来自于资本作为一种预付、是对劳动的支配这种特殊的资本性质。通过引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统一的利润率(一种货币增殖的比率),马克思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总量上的货币经济的本质。而同样强调了货币重要性的凯恩斯,通过对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的论述,把货币的信用关系归之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关系,其企图将价值、分配理论与货币理论联系起来以建立一种新的货币经济理论的尝试,可以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到货币论的推演中找到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与资本的理解上有着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王汉儒 《当代财经》2012,(11):46-54
基于国际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根源在于欧美国家"民主超载"的政治体制。欧洲"民主超载"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和巨额财政赤字。美国的"民主超载"孕育了当前"美元为主,欧元为辅"的非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种传导机制,放大了欧洲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最终造成了欧债危机。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货币与财政的大转向和“三低时代”的到来,导致当今主流经济学陷入广泛质疑和批判,同时催生了“现代货币理论”的广为流行和关注。现代货币理论的流行源自对货币与财政关系迥异于当今主流和正统经济学的理解。正统经济学综合了正统交易货币和稳健财政研究传统,遵循了实物货币与实物财政相结合的实物分析进路,在“政府预算约束”理论框架下来理解货币与财政之间的联系,分析主权政府的行为逻辑。与之不同,现代货币理论则综合了非正统债务货币和功能财政研究传统,遵循了信用货币与货币财政相结合的货币分析进路,从现代货币循环流转出发来理解货币与财政之间的关系,分析主权政府的行为逻辑。正统经济学对于货币与财政关系的理解本质上是消极、被动和狭隘的,因而存在缺陷。尽管现代货币理论同样存有不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恰好可以弥补和克服正统经济学的缺陷,从而增进对货币与财政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确立的经济学体系都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回顾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计划和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以说明国际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解释当代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经济现象和探索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田立 《经济研究导刊》2011,(35):118-120
低碳经济的意义远非环保那样简单,从金融学的视角看,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将对未来国际货币新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当今国际货币秩序的最核心特征是美元主导。美元之所以主导国际货币秩序,原因就在于它有对冲资产——石油。这也造就了美元特殊的货币发行机制,这种机制也成为未来世界主导货币的机制选择,唯一不同的是,未来主导货币的对冲资产不再是石油,而是二氧化碳排放权。  相似文献   

10.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受到经济实践批判的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指出了其理论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即经济主体的理性原则、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建立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否定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反对政府干预,力图完成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全面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玮 《经济师》2009,(5):172-17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世界经济失去了被清楚界定的政府干预规则,造成国际经济失衡.要深刻认识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吸取历史教训。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应该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高度,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共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的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平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楠 《金融评论》2014,(2):110-122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弊端,如何摆脱美元的束缚,构建债权国和债务国有效、对称责任框架之下的稳定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全球经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尽管美元本位因全球金融危机受到质疑,但是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格局在未来可能不会出现根本性变革。中国的国际货币战略核心不在于谋求彻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而是如何基于自身需要提出利益诉求,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保证国内金融体系和资产定价体系在长期内免受重大冲击。后危机时代,应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国际增长引擎创造更为有效的汇率体制,进而使中国更积极有效地参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西方大国间的国家竞争一刻也未间断.各国经济实力竞争在于产业国际竞争.国内外对产业竞争的研究涉及经济学(包括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管理学和文化学.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国际产业竞争存在比较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存在逻辑悖论。按照传统的加总方法,异质品模型会出现威克塞尔效应、技术再转换和资本倒转,这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核心命题相悖。柳欣教授认为,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斯拉法在其模型中加入了统一利润率的假设,悖论破解的关键在于放弃新古典经济学的技术分析,重新回归社会关系分析。然而,在柳欣教授的经济思想中,明显存在着货币经济和实际经济的“二分法”缺陷。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其开创性的研究使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到一起,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作为创始人,他还将新经济地理学融入了主流经济学。此外,克鲁格曼还与几位合作者打通了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区经济学传统研究之间的通道,并对国际货币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建奇 《经济研究》2012,(4):113-123
主权信用货币是否注定充当国际储备货币面临两难,尚缺乏严格的理论与实证。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国际储备货币收益率之和。以美元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国际储备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这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提供了新的解释,当前的美元困境也得到了经验验证。对此,我国必须深入研究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同时构建保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性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征 《大陆桥视野》2013,(20):11-1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流派。它突破了货币周期理论,把来自供给方面的技术冲击等意外真实冲击看做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认为经济波动不是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否定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和短期的观点;坚持货币中性主张;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它以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的理解,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不干预经济,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开始干预经济,其经济职能有了很大转变。政府职能的这一转变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原因。对这一理论原因的全面剖析有助于充分完善经济法中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也有助于分析各经济领域的法律监管现象。经济学和法学是分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个层面。经济学和法学分析都严格遵循政府干预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目的在于使理论分析与历史演变相吻合,并更好地阐明政府由不干预经济向干预经济过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财经科学》2005,(4):155-161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的一种有利于中国的配置.由于多元世界货币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人民币在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稳定人民币的币值,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种理论能为现实提供理论依据,现实能为理论提供现实基础,这将是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众多的货币经济现象(包括电子货币)证明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合理性和现实性,而新货币经济学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在大量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电子货币是新货币经济学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在经济领域的某种现实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