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宁  郭碧燕 《经济论坛》2002,(12):28-28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就像是一驾马车的两组车轮,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文化的进步是互动的,但在这二者的关系中,经济发展优势是占主导地位的。这可以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来解释。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驱动,这种“革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如果有什么事物阻挠了它的发展,它就会冲破障碍,“勇往直前”。文化这个人类社会的软件随着人类社会各个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硬件条件不断地融合、更新。这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和竞争者都产生相应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战略发展中把培育品牌提高到重要的地位。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动态而且多元化的媒体对企业品牌的热捧和压制,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多选择性,可以让一个品牌在几年或几个月内走红,也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社会淡忘。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的社会历史决定作用既是普遍的绝对的,又是特殊的相对的——普遍和绝对寓于特殊和相对之中;我们对这种决定作用应当从普遍的绝对的和特殊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把握,从这两个方面的联系上把握。为此。在经济发展或日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上,倘若我们只看到其普遍性绝对性而看不到其特殊性相对性,就会陷入机械唯物论;倘若我们只看到其特殊性相对性而看不到其普遍性绝对性。我们就会陷入历史唯心论。这两者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从而是不能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正与负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只有变革这种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而代之,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比较完全地统一,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比较和谐地相处。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而先进的文化更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而深厚的动力。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缺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符合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凤武 《技术经济》2004,23(1):56-5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进步,才能从根本上使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科技进步独占鳌头.才能创造领先于时代的效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增长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进步是一个由多方面、多环节组成的不断创新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具有主体作用。企业科技进步是现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研究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企”,迫切需要研究企业的科技进步,探索企业科技进步规律,为加速实现企业科技进步实施有效的科技进步管理指明方向,进而通过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社会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的增长已经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知识、科技和信息方面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经济领域将发生一场“知识革命”,一些传统的审计监督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无形资产是先进的生产力要素,但是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无形资产方面管理滞后,流失严重。在以往的审计中主要以有形资产为主,很少关注无形资产的审计,也忽略了无形资产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无形资产的指标。将无形资产这种至关企业生存发展的资源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是新世纪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审计,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愈来愈为各国所关注和重视。在当今技术商品竞争剧烈的大千世界里,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谁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和发展高新技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去,我国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一般都是通过资源、生产、需求情况调查,在汇总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总的战略目标,尔后按地区、部门分解,搞“棋盘作业”式的静态供需平衡,其思路是有计划按比例,追求高速度。这种战略虽有利于提高工业化水平,但容易造成积累率过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不良后果。更应指出的是,这种战略实施结果多是粗班型经营,重产量、轻质量,只管任务,不计成本,严重地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开放十年来,我国不仅逐渐突破“棋盘作业”模式,而且科技意识大大地加强了。特别是我因进行技术进步与产品结构调整研究过程中,在总结国内经验的同时,提出了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为导向,以产品结构调整为轨道的发展社会经济战略的“新思路”。这正如十三届七中全会所指出:“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技术研究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科技工作,要加强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力量,形成纵深格局,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产力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对社会生产力造成空前的破坏;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不同经济时代的区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增长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区域开发中,开发的方式及主导产业是与经济增长的方式相联系的。农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增大,逐步超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动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日益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经济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资源配置从以有形资产为主逐渐转向以无形资产为主,区域开发突出了整合智力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本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加大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力度,这将是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重要任务。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本文重点论述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制度是社会关系的外化,包括三方面两层次内容,它们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内涵的经济制度、以社会政法制度和思想意识为内涵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各种具体制度.前两方面制度处于本质层次,是决定社会、经济性质的制度,后者则是前两方面制度的具体体现与贯彻.不同制度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发展,其发展有着不同方向和样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作用.一种制度如果能够反映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物质技术要求并且符合人类自身本质要求,则能促进经济发展向着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如果这种制度只反映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物质技术要求,但不符合人类自身本质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难以带来科学的经济发展.科学的经济发展就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相应地制度建设要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杜木恒 《现代财经》2003,23(2):9-12,19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经济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笔者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是生产关系而不是财富关系;分析社会财富既是劳动的结晶,又是所有要素共同创造的结果;由此进一步阐明资本关系首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历史性选择,而不是伦理上的是与非;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资本关系是改革开放的客观必然,这种关系事实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生产力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各国都把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首位,并为适应本国政治地位和加速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各自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在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还认识到,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及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经济师》2000,(10):209-21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目前 ,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和白炽化 ,但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之间在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方面的较量与角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伴随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未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 ,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速度。企业只有通过技术进步 ,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努力更新并发展新产品 ,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竞争能力 ,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 ,在企业的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成了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普遍流行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以此为基础,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形成了一种经济发展就是一切的社会意识,由此演绎开来,衡量社会生产进步就是生产力这一尺度。我认为,把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点,不仅在理论上抹煞了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而且在实践中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一、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要素的  相似文献   

16.
求实、创新是科技兴煤的成功之道兖州矿务局赵经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技术的竞争;企业经济的发展、后劲的增强,最终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就煤矿企业来说,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集中生产,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不仅是当今...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是在对如下两个问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论述的。一,人类在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的主体经济的产业性质是不同的,已经和将要经历的主体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二,人类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之一是劳动力及其劳动力管理体制。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区别中,关键的要素是劳动力在主体经济发展中的性质及其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本文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角度界定了无形资产的内涵,并分析了作为知识的无形资产的主要特征;再由此,指出了无形资产管理的不和谐之音,即无形资产及其载体在价值计量上的相互独立性,以及无形资产价值形成过程中与其载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这样的矛盾统一体,给无形资产管理带来的困境和挑战,并就无形资产载体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环境营造,以及无形资产本体的管理,利用和谐管理理论中和谐主题辨识,“和”与“和则”以及“谐”与“谐则”的方法论,从认识论上突破了无形资产管理的这一瓶颈,从而探寻到了无形资产的和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孙世芳 《经济论坛》1996,(12):10-12
对农业产业化几个问题的认识孙世芳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变革。如果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侧重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农业产业化则是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进步,是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大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不...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产业化就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而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各领域的全面应用和深入渗透。信息技术产业化与经济社会信息化之间有着互动关系,两者必然紧密结合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