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性伪之分     
在儒学发展的历史上,一般认为苟子是所谓的“性恶”论者,以与倡导“性善”论的另一位先秦儒学大师孟子相区别。然而事实上,苟子的人性论,不只是提倡所谓的“性恶论”,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他的人性论,是由一系列命题构成的人性论思想体系,其中心思想就是苟子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样的论述,这是苟子论述其人性论思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厚今与崇古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6,57(11):72-72
厚今与崇古是古代儒学思想家关于历史发展变迁的两种观点。所谓的“古”,是指过去的历史文化形态及其社会政治制度;所谓“今”,则指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儒学的古今观表达了儒学思想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深刻认识。他们试图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理想与现实、继承与变革之间的阐述,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与方向。因而,通古今之变是儒学思想家揭示历史、批判现实、规范未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皓婷 《商》2014,(22):99-99
儒家思想在传统社会中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对普通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儒学被称为“儒教”,但儒教与西方宗教并不一样、它主要不是外在他律,更强调内在超越,这种对内在超越性的认识,构成了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基础。而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历从孔孟的萌芽到汉代董仲舒的拓展到宋明理学尤其是心学的发展逐步完善和沉淀下来的。本课题将系统整理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太谷学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首尾活动百年有余。学派的宗旨在于加强自身修养,走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一生为民众做有益的事,以达到“祈天永命”之目的。太谷学派接近民众,对儒学的研究多有创新。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宋代理学并无关系,而直承《周易》、《论语》等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5.
郭梓林 《浙商》2008,(3):109-109
2005年,我提出“思想统治企业”的观点,因为相对于“思想统治”来说,中国企业家靠“金钱统治”到靠“感情笼络”企业的时代,已经或即将成为过去。而所谓企业家思想,我认为主要是指经营思想、管理思想和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6.
“性命双修”是道教内丹理论的思想内核,它改造并吸收了儒学的主要哲学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既承继了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思想,也发展和超越了儒家心性理论.尤其是从道教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用“性命”说把“三教”统摄在一起,把“常道”、“元神”同儒家和佛教的“本心”、“本性”作了形而上的整合,在形上的层面上一同放在本体的高度;既提升了“道”的形上内涵,也兼纳并蓄了“道本体”、“心本体”、“性本体”等理论.把“道”、“神”、“心”、“性”放在同样高的位置上,这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发展也是开拓性的.本文运用“一元二分”的方法,对“性命双修”理论从本体上进行诠释,作形而上的剖析,意在深化对中国哲学本体论形上内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娟 《商》2013,(15):199-199
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的重要组成,中华法制文明的浓厚意蕴和博大精深与古代儒家化的法律及思想密不可分。“引礼入法”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自从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罢黔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引礼入法”又经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期间儒学与法律的联系更为紧密,达到礼、律并重的程度。盛唐《唐律》的颁布成为礼法合一的标志,儒家思想也成为封建王朝法律的主导思想。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在后世封建法制的立法、司法领域里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文章通过介绍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进程。分析儒家化法律的特征,最后阐述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立法和司法的影响,提出相关看法供诸位学者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10,(11):118-118
秦王朝二世而亡,无论是对于汉代的统治者,还是政治思想家,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汉代统治制度的建立以及论证和支撑这种制度的统治思想文化形态,严格说来,都是要从秦王朝的短命中汲取教训。秦末农民大起义,给整个汉代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响,董仲舒清醒地看到了统治者权力的局限,人民力量的强大,在汉王朝取代暴秦的统治以后,如何才能够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阿育王     
阿育王是佛教的护法名王,一译“阿输迦”,意译为“无忧王”。他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生卒年代不详,在位年代约为公元前268年一前232年。他继承并发展了父祖统一印度的事业,使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他把自己统治的业绩及对人民的教化要求,刻在岩壁及石柱上,即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老子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丽  白婷 《北方经贸》2010,(6):108-109
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历程。虽然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学占居了统治地位,但道学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思维方式也一直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据历史学家研究,凡是道家的理论占统治地位时,中国社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在当代社会,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吸取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并与之一脉相承的,其中道家的老子思想更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的理念来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儒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过震撼中外的巨大影响。在一些发达国家中被用于推动和发展企业,最成功的例子是日本的迅速崛起。“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将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应当成为企业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人的管理是其核心和本质,就这一点而言,正可借鉴儒家的“仁学”思想。“仁学”即  相似文献   

12.
春秋决狱是汉代司法制度中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春秋》是儒家经典,是儒家“六经”之一,阐发了孔子的各种政治、伦理及哲学观点,集中体现了封建宗法等级的尊王攘夷、尊君卑臣等原则。西汉中期,社会的发展给儒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儒家思想不仅渗透到法律内容中来,而且对断狱也有很大影响,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博士,精通“春秋大义”,并常引“春秋之道”、“春秋大义”来指导断狱,因此成为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曾撰写《春秋决事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报刊源自西学东渐之风,在几十年发展间有了鲜明的本土特征。传统儒家文化遭受近代报刊的冲击,其正统权力被挑战,相关儒学体制逐步解构。然而“制度化儒家”的衰落不等于儒家文化的分崩离析,近代报刊的民族主义立场以及“文人论政”风气使儒家文化以新的形式继续流传。  相似文献   

14.
Values     
企业的“王朝周期律” 鲍尔默最近宣布辞职,不禁让人想到网络外部性与伊本·赫勒敦。2000年,微软股价达到最高值,占据了绝对的市场统治地位。而令人奇怪的是似乎没有人喜欢微软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刘宇 《财贸研究》1997,(3):71-74
<正> 儒家伦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汉、唐、宋、明时期的充实、发展,吸收了国内各学派思想(主要是道、法、墨家思想),融合了外来文化(主要要佛教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伦理道德体系。传统观念认为儒家伦理否定对利的追逐,过分肯定个人修养,缺乏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儒学外传,使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证明儒家伦理并非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悖,而是相互融合。以内在超越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基础的儒学,包含了现代化的潜力,能够兼顾利益与效益的追求,并能挽救大工业时代人文价值的失落。  相似文献   

16.
在营销界,胜利属于那些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生存法则的企业。上海通用经过几年的厉兵秣马,终于在2005年成功出击,颠覆了在中国车市“统治”了20年之久的“大众王朝”,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冠军。  相似文献   

17.
王霸之辩     
古代中国思想家通常用王道与霸道来概括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就儒家的立场来说,“王道”是以仁义治天下,强调以德服人;相反,凭借权势以武力来纠合诸侯,或者利用刑罚来统治,就是“霸道”。  相似文献   

18.
王美玲 《商》2014,(46):224-224
《孟子》中儒家哲学概念具有模糊性,因此,翻译《孟子》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书中的儒学术语.孟子常论及“仁”、“义”、“利”、“孝”、“善”等观念,这些孟子思想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在英语之中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词语.要想准确理解阿瑟·韦利(Arthur Waley)英译《孟子》所蕴含的思想,首先要明白其中的字义、词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儒家文化是治天下、平天下的智慧源泉,也是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思想。本文分析了儒家“以民为本”思想与中国企业制度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这是先秦儒学大师苟子关于天人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表达了他对天人关系问题认识的基本观点。所谓明于天人之分,简单的说,就是苟子认为天有天的职能,人有人的职能。敬天而事是传统天命神学的基本内容,通过事天活动,让神与人、天与人相沟通,因而事天成为贯通天人的桥梁。儒家在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一方面保留了它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又消解了它的神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