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乡一干部在裁员中下岗后,找领导诉苦说:“我当了20多年的干部,现在下岗了,我能做什么,我只会当干部呀。”领导一时竟也无话可说。一句“我只会当干部”令人回味无穷。在很多单位、部门,特别是行政部门,这种情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的确,在我们的一些乡村干部中,有人只用一张嘴就可完成诸多纷繁复杂的工作,因此整天只在嘴皮上用功,并且成天谋划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这样的人自然就“只会当干部”了。由此,笔者不由得对时下一些乡村干部的素质产生了忧虑。我们知道,一个地方能不能更快地发展,决定因素在于人,在于干… 相似文献
2.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县乡干部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活动上,忙于酒宴应酬,而不愿深入田头地尾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需求;他们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小城镇草坪、广场,忙于“政绩工程”,忽略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当前,县乡干部“非农化”倾向的主要表现有三种:一是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严重。群众说他们工作在乡镇、“筑巢”在县城,露脸点个卯、拔腿便回城。遇到突发性事件或需紧急救助的事情,农民往往求助无门,许多矛盾的最佳处置时机被错过了。二是在议决策、定措施、调资金时“避农离农”,宁可… 相似文献
3.
河南《新乡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位被村民投诉的村官;封丘县獐鹿市乡西陡门村徐春明,198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因侮辱妇女被开除党籍;1995年徐春明重新入党并再次担任党支部书记,1996年又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第7胎)再次被开除党籍;2002年5月,在未经村民选举的情况下,獐鹿市乡任命徐春明为代理村委会主任,并主持工作2002年9月,徐春明在未经有关技术部门勘查和无县以上人民政府批的情况下,私自将其弟徐春(该乡土地所所长)的6,7亩耕地以修路需土为由,破坏土地资源,以4000元/庙的高价卖土谋利;同年同月,徐春明乘农网改造搭车收费,在按规定每户收取了190元之后,又额外向村民每人加收了28元,后经上级督促,退还每人10元,剩余款至今未退;2003年12月,徐春明向村民们征收了每车30元的车船税,开据的却是过期票据;2004年春,徐春明又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乡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4.
5.
最近,我们在农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时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挂职干部在开展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要善于搞好服务,当好“五员”:一是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现在,农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多、不全面、不系统。挂职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是宣传党的各项农村方针政策的最佳宣传员。挂职干部要注重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宣传给农民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当好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息员。当前,制约调整结构,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信息渠道不畅、致富信息不灵。…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办理一些涉及扶贫款物的案件中,经常发现扶贫款物被贪污、挪用、挤占等情况。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扶贫干部先“扶”自己。某些干部在帮扶某村的过程中,不住村里,而是天天开着车住县城招待所,还带着老婆孩子到扶贫点游山玩水。被扶单位不但要陪吃陪住,还要报销其各项开支。包扶单位拨下的扶贫款,这位“包袱”干部先为自己“扶”去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8.
9.
10.
现在一提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位高权重的大官的贪污腐化,其实不管从基层实际情况看,还是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村干部腐败也是一个存在的现实问题。据笔者观察了解,村干部腐败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争权夺利,村委会成“家天下”。农村以姓氏划分地域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个村、乃至几个村以单一姓氏为主宰,形成顽固的宗族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族权便代替了政权,甚至出现了基层组织职务“世袭制”的状况,村干部成了宗族利益、家庭利益的代言人。贪污受贿,小村官成大贪官。村干部职务很小,权力不大,可调配的资金不多,但是,一旦狮子开口,贪污腐化,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当前,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村组干部难当、干群关系紧张等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村组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还没有从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模式中解脱出来,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这里发表王柳林等四位同志撰写的《欠发达地区的“村官”角色应如何定位》一文,对于我们“村官”,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村官”,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定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发挥在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领头雁”作用,很有帮助,值得一读。———编者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调查采访时,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农村干部的家属抱怨说:县里乡里的干部到村里下乡,把自己家当成了宾馆饭店,总要吃了饭才走人,有时忙得不行,还得给干部们准备酒菜。为招待上级领导,她家搭赔了不少粮食和工夫。其实在农村,这位村干部家属反映的情况很普通,每年县里有关部门和乡里七站八所到村里下乡或办公事的人不少,这些人来了就径直到村干部家,有的事一时办不完,有的事就是办完了,上头来人也会留下来吃顿饭。村集体有 相似文献
16.
17.
18.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形象如何,是群众心目中的一面“镜子”。然而,笔者在下乡时,却发现村干部中存在“四怪”不良现象,令人担忧。 一怪:公私用钱靠借贷。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边远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起来越少,有的连买稿纸笔墨的钱都没有。一遇公事,干部们只得东挪西借,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