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年脱困是国企改革进程中,在一定政策条件下的阶段性成果,它使国企恢复了一定的元气。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宏观层面上说是调整优化整体国企的布局,对国企进行战略性重组;从微观层面上说是对具体的国企进行公司化改造,即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两个层面仍是现阶段国企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作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国企改革和发展有一定探索、体验和感受。章论述了国企必须解决好的四个问题:控制成本使企业创造最佳效益成为可能;开发产品使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稳定一线使企业与市场交换的产品“主战场”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加快改革、转机建制才能调动全体职工同心同德、奋发努力。切实把四个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我国的支柱企业,由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改革滞后。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国企的出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债权转股权;加快技改步伐;拓宽国企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4.
“排异”是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国企后产生的普遍现象,其结果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甚至使其流于形式.“排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对国企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原企业制度中的消极因素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攻击”;新旧治理机制融合的难度.克服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排异”现象需要从完善市场环境、创新企业文化、规范国资委职能、理顺新旧治理机制关系和改革经营机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衍生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市场将“人”作为“资源”来配置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必须选择。以此为立足点,分析了国企“衍生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的主要障碍,以及跨越障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国企薪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不改革一方面制约国企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还有一方面是岗位技能下降。国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是向新的薪酬管理观念的转变;二是向激励型薪酬制度转变;三是向拉开差距的新型薪酬制转变;四是向市场决定薪酬转变。  相似文献   

7.
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新进程。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当前的阻碍政企分离问题未彻底解决。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投资人的利益,但是,这种保护作用一旦被滥用,必然会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逃废或规避债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后仍面临着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的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创新问题没有解决.许多改为公司的企业也图有虚名.根本的出路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退"够,大中型国企真正实现股份制,小国企实现股份合作制,按"三个有利"标准对国企实行改制.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有的“内部人控制”理论进行系统评的基础上,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国企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在客观上是一股推动国企产权改革的动力,因而,当前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且只要环境适宜,“内部人控制”能实现其自适应性改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条转轨路径成为转轨经济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激进”与“渐进”对于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种区分在逻辑上并不能为制度变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能反映出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当完成自身的“转型”: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主题思想.以这主题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十六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强化“问题”意识 提倡“问题”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始于问题。提倡问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举。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创设探究问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律必须坚持的最高价值和基本精神。本文针对实践中的某一案例,提出了“自然债权”的“维权”问题。从“自然债权”是否真正消失“权利”、我国《破产法》的具体规定、以及法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提出了“过了诉讼时效”的自然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时,也能实现自己实体意义上的债权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作为“两课”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 深化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革,真正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贾平凹小说的"秦汉风"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秦汉地域风貌、人文环境为贾平凹的"秦汉风"小说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根据地与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是贾平凹小说"秦汉风"的生发、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口贸易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正在增强,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不仅面临订单减少的问题,更要面对蓝色壁垒的阻碍。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劳工权益与"中国制造"权益的失衡,当前应抓住机遇转变出口增长模式,转"危"为"机",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荀子与霍布斯系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思想家。荀子强调"礼",霍布斯强调"约",把他们的观点放在一起作一比较,虽有区别,但很多地方是互通的。人性恶是他们学说立论的共同基础;礼有强制与自主的一面,同样约亦有类似的性质,因此礼约之治事理不二;而礼约并举是法制文化社会之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