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制度变迁中的四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从其层次来分,有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次级制度安排:从其主体来分,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从其途径来分,有制度移植与制度创新;从其方式来分,有渐进式制度变迁与激进式制度变迁。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制度变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制度供给滞后;制度需求不足;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刚性和制度博弈的存在。制度缺失的存在表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实现全面的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3.
借鉴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制度变迁的人性化逻辑;指出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制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制度的转变,是一个合乎人性化逻辑的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实质上看,渐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变迁的成本表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成本的长期性;二是制度变迁成本的递增性;三是制度变迁成本的超经济性;四是制度变迁成本的可控性,与此同时,影响渐进改革制度变迁成本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人们的知识积累程度和认知程度;二是宪法秩序,三是制度变迁方式;四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五是非正式约束的影响,只有使制度变迁的成本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使社会成员对改革给予持续支持。因此,必须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路径,降低渐进改革制度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具有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制度安排必须是其自身的连续的扩展过程,而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在这一点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基于这一点,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投资者保护乏力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逻辑所导致的制度安排缺乏自身扩展性。对此,可以采取鼓励发展私募资本市场,鼓励投资者自发性的制度创新;强化证券监管机构的事后处置效力与效率;重视证券业协会的作用;塑造社会约束环境等制度措施,以解决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保险理赔制度变迁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理赔制度变迁是我国经济转型中保险制度安排的一项重大变迁,单纯静态地分析其变迁方式和经济绩效,难以深刻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此,运用制度变迁的有关动态理论,结合我国经济转型制度环境,可对我国保险理赔制度变迁的演进路径以及变化趋势,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跟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一是股权结构问题,即持股者的身份构成和股权集中度问题;一是股权的流通性问题。我们将之笼统地称为股权的制度安排。国有股减持说到底就是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变迁;因此,可以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来阐释国有股减持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股权制度安排源于经济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从制度均衡的角度看,这种制度安排是非均衡的,因而,变迁是必然的;由于利益摩擦、国家有限理性以及制度变迁的时滞等问题,制度均衡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中所存在的制度缺陷造成了证券市场运行的扭曲,减弱了信息机制与价格机制对资源的引导与配置能力,由此造成证券市场的低效率。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功效及原因作出全面分析,从深层次上揭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客观逻辑和现实政策逻辑,进而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于历史制度主义的使用不能仅仅是对其语言系统支离破碎的片断性行为,正确把握其逻辑体系才是科学的态度。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典型性地体现了历史制度主义的思维逻辑与分析方法,历史制度主义用于解析制度变迁的框架图的研究有着建设性的价值。从历史制度主义解析制度变迁试图解答的过程、宏大历史背景关注及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其逻辑框架进行透视,使对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解深化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制度变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农民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创新农业制度变迁成本分摊方式,必须:1.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筹集制度,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减少农民的生产共同费用分摊;2.国家要支付农村失业和社会救济的费用;3.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费用要外部制度化;4.由于国家政策造成的粮食制度变迁累计成本国家要一次性承担,不能再由农民承担;5.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摊方式要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权力寻租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层面。分析了我国经济转轨阶段权力寻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阐述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及其对制度反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主成分方法构建了各省区的年度制度指数,设计了制度的工具变量,即各省区的矿产资源禀赋和海外市场接近度,然后利用回归方程分析了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变革直接推动了我国省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关于中国改革30年经济增长原因的解释,认为改革启动后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源于经济主体的制度外行为,并通过对经济理论中关于制度、行为主体行为的重新审视,尝试将制度外行为作为变量解释制度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及长期的小农经济是制约中国制度变迁的三大制度因素,正因如此,从1978年开始的26年的改革,中国选择了一条以产权改革为中心的市场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虽然使国家的生产力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制度结构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使改革进入了一个艰难的胶着状态,突破这种胶着状态的唯一出路在于以现代市场经济为目标,构建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均衡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体制三次较大变革的分析,认为我国财政体制的变迁既受到内在制度成本压力的推动,同时又受到外在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笔者认为财政联邦制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体制模式,但在我国目前不具备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制度概念视域的转换,从人与物的最一般关系的分析中,确认了人对物相对独立性的原因和内涵,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独立性所导致的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或人的无限的否定性,进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度饥渴。从制度的自由观出发,论证了自由度落差是制度变迁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分析了制度变迁的两种雏度,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繁荣和挑战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制度逻辑,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私营企业,在制度安排上存在着明显的“三缘性”和家族化特征,这一特征使其在衍生初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私营企业的制度安排表现与环境的不相容,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制度创新是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个体商业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演变为例,分析一种具有独特中国特征的中国制度变迁方式,其中政府与私人的博弈以及私人与公有经济组织的竞争构成该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分析表明,在制度演进问题上,既有的制度需求框架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契约演进论则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和西方新制度学派都将制度分析作为影响经济的内生变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对我国变革时期的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起到航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5世纪郑和领先于西方各国七下西洋,但由于制度落后,导致近代中国错失海洋贸易机遇。而荷兰、英国因在制度创新方面各有特色而成为贸易强国。美国作为持续时间最长的贸易强国,其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系统优势尤其值得重视与借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贸易大国离不开制度变迁,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仍然要通过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