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关村核心区实施“助力计划”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3.
4.
目前中关村共有超过100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创园,孵化总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近5000家,“科技金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
6.
如今这条饱经风霜的街道华丽转身,成为一条集聚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创新创业大道”。“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创业孵化全业态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胡晖现象”是关系到中关村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正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胡晖现象’的意义不仅在于海纳维生公司的创业成功,更在于引发出的对成功的思考。”我拜读了关于“胡晖现象”的几篇报道,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古代“和氏献璧”与“伯乐相马”的故事。卞和因献玉璞被厉王和武王先后砍去左右脚,直至文王即位,“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日‘和氏之璧’”。“和氏璧”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美玉出乎丑璞”。伯乐善于相马,自然有其独到的“慧眼”:“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司马迁说“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后人有言“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伯乐的“相马经”,同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骐骥虽疾,不遇伯乐, 难致千里”。窃以为这两则蕴涵哲理的故事,有助于我们对“胡晖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4月首次举办“三三会”以来,这个中关村最具影响力的创业项目推介会已跨过第十个年头儿,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9.
成立于2010年3月、注册资本达100亿元的中关村“超级航空母舰”——中关村发展集团,近期又有了大动作。 相似文献
10.
微软与中关村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微软在中关村设立了中国首个代表处。随后在1998年,微软又在希格玛大厦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有了用户对ZAKER的黏性,让更多的用户对ZAKER产生依赖之后,ZAKER的目标很明确,也很有野心,那就是要占领用户移动互联网阅读的入口。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在海淀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从最初教授几十个学员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至今,新东方已走过了整整18个年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