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春节最吸引我的就是放鞭炮了。那时候我只能买得起小鞭儿,还舍不得一挂挂地放,总是小心地将一挂小鞭儿拆开,然后一个个地放,就是没响的也不放过,一定从中折断放"刺花",还发明了"剌花架大炮"等玩儿法。当然,能得到二踢脚、麻雷子,钻天猴、摔炮什幺的就更好了。这些"高级品"我往往会保留很长时间也舍不得拿出来放。那真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可见,过年还真不是三五日就一蹴而就的,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一系列琐事要做。老话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过年是水磨工夫活。不过,过年的热闹、喜庆也从这份“功夫活”里面慢慢打磨出来。放鞭炮一进腊月,空气里便漂浮着淡淡的鞭炮味,所谓的“年味儿”最开始应该是从鞭炮里弥漫出来的吧。过了腊八,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千头鞭、大雷子、飞天响、筒花、  相似文献   

3.
刘同福 《走向世界》2015,(11):76-81
过年,是中国老百姓最看重的传统节日。虽然过年只是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但老百姓在过年上的"投入"却会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进腊月,便开始忙年,赶大集、办年货,备礼物、回家乡,买鞭炮、贴春联,蒸馍馍、做年糕……忙得不亦乐乎。忙中有乐,那份幸福和期盼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腊月里的"忙"是为正月里的"乐"垫场的,从除夕夜开始,亿万个家庭便是亿万个春晚的现场,欢声笑语伴着阵阵爆竹声,仿佛要搅翻整个世界。"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吃罢热气腾腾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4.
黝黑的王根生,今年不到30岁,怎么也看不出是村里的“老人”了。1999年过年的鞭炮还没来得及放完,就来到了中关村,“那时的村里多热闹啊”。6月26日,来自安徽阜阳的王根生坐在北京大学东门前的天桥下回忆着过去。  相似文献   

5.
做灰豆腐     
在林玉英的生命里,灰豆腐的味道已经深入到她的骨子里,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在她看来,灰豆腐的滋味,就是过年的滋味,就是生命的滋味。从前街的旧屋出来,尽管扣上了绒帽,系上了围巾,林玉英还是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进入腊月,乡村里的节奏慢了许多,男人们,女人们,站着的,坐着的,靠在墙跟开心地说说笑笑,清冷的风拂过,欢笑声在小村里荡漾。"老嫂子,快年关了!啥时做灰豆腐呀?"林玉英停下,瞅一眼说话的女人,笑笑,"怎么,又馋了?有你吃的!俺兄媳妇在家做,俺去看看。"林玉英是栖霞市松山街道代家村人,今年86  相似文献   

6.
《走向世界》2015,(9):21
初一这一天最关心的就是附近几个村落"耍花会"的到来了。最先来的总是金钩寨的花会。我这一辈子,经过几个朝代,也已经过了80几个"年"了!时代在前进,这过年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从我四五岁记事起到11岁(那是在前清时代)过的是小家庭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山东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每逢年假,都有好几个堂哥哥,表哥哥回家来住。父亲就给他们买些乐器:锣、鼓、二胡、洞箫之类,让他们演奏,也买些鞭炮烟火。我不会演奏,也怕放炮,只捡几根"滴滴金"来放。那是一个小纸捻,里面卷一点火药,拿在手里抡  相似文献   

7.
和往年相比,我的中原老家的村子似乎没什么变化,不过多了一个高音喇叭。高音喇叭是50多岁的老王头买的,就架在自家二层小楼的楼顶上。从我记事起,村里就只有一个高音喇叭,在大队(现在叫村委会)的屋顶上。村领导时不时地用它"宣布个事儿",召集村民开个会,喊某某某来大队取信,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过了67个年,其中24个是在长江口过的,其余的43个,是在黄河边过的。长江口的年味与黄河边的年味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长江口的年味我出生在长江口入海口南岸的一个小村子,在吴淞口西北方向20里处,隶属江苏省宝山县,1958年后划归上海市。儿时,作为贫苦农家子弟的我当然很盼望过年。过年做好吃的。那时家里穷,平时一年到头几乎没有猪肉吃。过年了,奶奶怎么也会设法到小镇上去割几斤肉,烧碗红烧肉,包一点猪肉菜馅馄饨,对我来说,过年是解馋的好机会。过年还能吃上年糕  相似文献   

9.
春节回农村老家过年,与舅舅聊起家常.老家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田地、鱼塘都鼓励规模化经营,舅舅家的田地、鱼塘也随流参与规模经营了.种了一辈子田的舅舅,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因为在他眼里现在的农地规模化经营存在很多问题. ——"规模不经济".村里的一个葡萄精品园,好几百亩土地,整齐划一的搭起了钢筋大棚,种上了葡萄,很有现代农业的样子,但因为硬件投入、雇用成本等原因,葡萄园不赚钱,甚至还要亏本.葡萄园老板成了村里谈资笑话,还传出了老板破产跑路的传言.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重阳节,四川省仪陇县复兴镇玉皇观村的活动室里,挤满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村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会。"张书记在微信里说,村里要搞重阳会,我今天专程回来陪父母参加,凑个热闹。"在成都西城电梯集团当老总的本村村民李爱国说。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深深的院子情结,承载着我们对守拙归田园、饮茶会友、劈柴做饭这种平淡生活返璞归真的渴望。长期在城市蜗居之后,曾经拼了命想走出的乡村,如今却成为我们向往的生活。今年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我第一次体验了在北京六环外的村里过年。在房前栽花屋后种菜的小院里,跟一群生活在村里的城里人,搭灶起火,围坐夜下,美食美酒,家长里短。  相似文献   

12.
剩下了,咋办?@梦幻泡影:天啊,我看到个新闻说,男生30岁没对象,打光棍成定局。真的吓了一哆嗦,我马上要成为终身光棍了吗?这真的太可怕了,真怕被打上这样的标签。@蛋皮瘦肉寿司:我老家在江西农村,唉,在老家我已经是超龄“剩男”了,过年和平时放假都不敢回家。不过老家村子里也有很多没结婚的大龄男青年。@这样的天气你不曾体会:调查说农村将有大规模“剩男”产生,为什么不到城市找“剩女”呢?是因为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方艳 《走向世界》2012,(1):32-33
1988年"春晚",黄宏和宋丹丹在小品《回家》中是一对进城打工的夫妇。因为过年回不了家,远在他乡在大年夜里用"大哥大"给老家的父母磕头拜年。这是艺术作品也是现实。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开始大范围迁徙,  相似文献   

14.
我是武汉市新洲区人,属于武汉市周边远城区。年前腊月二十八,从汉口回到新洲老家,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就一直困在老家,已经40多天了,从最开始的每天惶惶不安到现在平静地接受现实。家里目前三口人,父母加单身狗的我。由于疫情,哥哥一家在汉阳区没回老家过年。在过去的40多天里,每天基本就处于我妈做好饭投喂我跟我爸的状态,饭点起床,吃完饭看电视、玩手机、补觉。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春季的一天,老家的一位同学给我来电话说,她决定还是从老家回到太原(她念大学的城市),先在学校住下,然后慢慢找工作。听到她的消息,我第一感觉是:都毕业快两年了,怎么还是离不开大学。这位老同学叫小乐,为了继续留在学校,她已经参加了两次考研。期间,小乐也找过一份工作,但她跟我说,那就是鸡肋,她最终丢弃了那个鸡肋。今年春节小乐回到湖南老家,村里的人还是把她当学生来看。小  相似文献   

16.
又到春节。又忆当年。小时候家在普兰店过年杀猪炖萝卜干子,爸爸带我给村里的老百姓家写春联,妈妈带我们动手用面做各种各样的花儿走油,姥姥和馅带我们一起包饺子……每当想起这些温暖的场景,我就想哭。现在他们都不在了,我是户主了,却再也找不到那时过年的感觉了。唯有《春节序曲》响起,我闭着眼睛任泪水夺眶而出,听儿子问一句:"爸,你怎么啦?"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年味己渐去浓浓的味道,关于过年的喜悦仿佛都停留在了童年。而在滇西腾北一个位于中缅边境高黎贡山腹地的小山村——大塘,我仿佛又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年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年味已渐去浓浓的味道,关于过年的喜悦仿佛都停留在了童年。而在滇西腾北一个位于中缅边境高黎贡山腹地的小山村——大塘,我仿佛又找回了那种久违的年  相似文献   

18.
过年回老家成为大多在外工作的中国人不二选择,行路难由此成为归家游子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我们的老家不在乡下,如果我们的老家也在城市……那回家路就会顺畅得多。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春节,这一切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过年回老家成为大多在外工作的中国人不二选择,行路难由此成为归家游子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我们的老家不在乡下,如果我们的老家也在城市……那回家路就会顺畅得多。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春节,这一切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姜智翔 《走向世界》2013,(31):14-20
<正>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当看到电视直播中女航天员王亚平从飞船返回舱安全出舱的一刻,王亚平的家乡、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村沸腾了!村委会大院里,掌声、喝彩声、鼓乐声及振耳欲聋的鞭炮声响成一片,这个平日里静谧的小山村此刻如同过年一样。村委院子高高挂起的大红横幅"王亚平,家乡人民为你感到骄傲!"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