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化是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在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力量,由农村过渡到城市,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带来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城乡发展差异、基础设施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这些因素都可造成地区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探究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从这些众多的因素中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改变原有发展条件、创造新的条件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也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出现一定的波动,各地区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结构等差异也非常明显.文章还定量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水平、教育水平、外商投资等,其中外商投资对外贸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大.区位因素是对外贸易的基本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鉴经济韧性和海洋经济相关研究,对海洋经济韧性进行定义,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核密度分析、Arc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结论:(1)从整体上看,2010—2019年间,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0年的0.825上升至2019年的0.882,年均增长率为7.45%,且2015—2019年间增速更快。(2)从地区来看,大连市海洋经济韧性高于其他五地,但增幅较小,锦州市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增幅最大,为12.5%,盘锦和营口海洋经济韧性增长速度较快,葫芦岛市和丹东市海洋经济韧性增长相对乏力,分别为4.4%和6.8%。(3)2010—2019年,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2010年大连市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处于高水平等级,其余五地均处于低水平与中低水平等级,呈现出以大连为高地的空间格局;2015年,大连市仍维持在高水平等级,其余五地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盘锦增长最为明显,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共提升三个等级;2019年,辽宁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极大地缩小,大连、盘锦...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是我国的文化资源大省,由于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本文主要利用泰尔指数证明文化区域间的区域差异和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是导致陕西省文化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选取了几个有代表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进行排序,用灰色系统理论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其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之间存在的地域差异,主要集中在主枢纽港和周围各港口之间的矛盾上,各港口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整合各港口资源,形成港城经济互动,从而多方位吸引"物流"来实现。最后,提出发展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的根本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减排新形势下,中国碳排放的增加受到全球的重点关注,如何降低中国的碳排放成为一个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以综述的方式总结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碳排放的多种因素,通过对经济学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从三大区域、八大区域和碳聚集三个划分标准展开。影响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为三大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贸易、人口和城市化也对碳排放有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引发了大规模的省际人口迁移。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的10%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近10年来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近10年来省际人口迁移规模逐步增加,以从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和安徽等重要辐散区向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迁移为主,且有增强的趋势。长三角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域迁入规模增加,迁入总量接近广东省,而广东省的迁入规模在大规模增加的同时,向周边省区迁出的人口规模也在大规模增加。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农村外迁移民安置效果区域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距离衰减理论为基础,在提出影响区域外迁移民安置效果因子公式假设的基础上,以涵盖三峡工程外迁安置的11个省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对部分典型安置点的入户访谈,运用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实证研究分析了三峡工程农村外迁移民环境适应状况在不同省市的区域差异,侧重探讨了距离及地理环境因素对三峡工程农村外迁移民安置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从研究中获得了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鹏飞 《时代经贸》2009,(12):15-16
我国由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公共品供给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这就要改革公共品的供给机制,通过对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改革,完善我国的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熊筱红 《经济地理》2002,22(4):455-459
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乡镇企业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点,接着通过对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区域环境因素的定量分析,得出:河南省各县(市)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及其变化与2000年区域环境因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在各因素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消费水平、尤其是农业人均纯收入对乡镇企业发展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赵莹雪 《经济地理》2003,23(4):467-471
在建立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广东省98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当前广东省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类型及其空间差异特点和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各类型县域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吕文明  刘海燕 《经济地理》2007,27(3):467-469
城镇化必须与区域协调和工业化协同发展,文章分析和论证了湖南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省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才志  谢巍 《经济地理》2011,31(4):666-672
文章综合考虑了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用水强度及人口规模四因素对产业用水量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中国1997—2007年的三次产业用水量变化进行分解分析,以从时间序列上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量化其贡献率;同时结合ISODATA聚类模型对各效应进行空间聚类,从而对各效应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规模的扩大拉动了我国产业用水量的增长,1997—2007年其效应平均值分别为670.47×108m3和33.47×108m3;而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对产业用水量的扩展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同期效应均值分别为-208.62 m3和-480.62 m3;②1997—2007年经济水平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 056.96%和12.83%,而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17.64%和-852.16%。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技术水平是导致我国产业用水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③各种效应的空间分异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和人口数量与效应的驱动作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国产业用水的"零增长"与"负增长"的目标需要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实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将在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得以解决。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产业用水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伏牛山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瑞 《经济地理》2006,26(3):538-540,544
伏牛山是我国中部地区一座重要的山岳旅游目的地,由于行政区域的分割和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三大旅游板块,之间存在着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等级、类型、数量和垄断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因此伏牛山旅游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与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其中旅游产品的创新是差异化发展的根本;管理体制创新、旅游交通网络化建设、整体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是一体化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孙希华  张淑敏 《经济地理》2003,23(5):611-614,620
文章定性、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及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认为当前山东省发展经济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正视地域差异,跟踪省域经济差异警戒水平,采取适度的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系统空间开发模式,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盖文启 《经济地理》1999,19(5):24-29
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通过分析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特征与趋势,提出实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