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0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渐规模化,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产业转移不仅使东部地区实现了"腾龙换鸟",而且也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可把承接产业视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资源优势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如何做好产业承接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地区只承接高科技产业而不承接低端产业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存在片面性,有可能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应当兼收并蓄,在不违背节能减排原则的前提下,多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低端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产业高梯度的中国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的集聚趋势和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目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河南省有效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东部边际产业不能顺利实现向中西部地区进行转移的问题已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将此问题称之为"区域产业转移粘性"问题,研究了产业转移粘性的原因和对策,笔者认为对此问题完全用"区域产业转移粘性"进行分析并不恰当,笔者首先对区域产业转移粘性这一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西部顺利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困境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潮中,中西部地区承接外来产业转移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承接基础和空间。研究表明,重庆市作为中西部最大的产业转移承接地,要充分利用承接外来服务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外包承接、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的服务业,着力提升重庆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产业转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作为承接地的中西部地区各城市都暴露出了严重的生态贫困。本文基于此背景,追溯了城市生态贫困的理论起源,分析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生态贫困现状与特征,并结合现状给出了治理城市生态贫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阶段,大量产业将转向中西部。西部欲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增强利用外资的能力,一是要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西部产业集群,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二是构建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与西部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东部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动了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桂东地区由于地缘关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前沿优势。文章在全面分析桂东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入二十一世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日趋加剧,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压力显著加大,大量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疆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应该抓住此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海关而言,应从五个方面着手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融入大局,强化建言献策,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创新思路,提升监管效能,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高效的通关环境;主动作为,突出工作重点,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的特色服务;利用优势,加强统计分析,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及时的预警监测;把好国门,正确履行职能,为新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工荒”问题和国外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部分企业开始试图寻找新区域、开拓新市场,将企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或周边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形成了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其中,越南以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引起了中国众多企业的兴趣。本文以第四次产业转移为背景,从转移方和承接方的角度,对越南承接中国加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法规层面明确了各区域的差异化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各地产业发展的落差为地区间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环境,冀中南地区作为京津3小时交通圈内的区域,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以邢台市威县为例,对冀中南地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因素做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把西部大开发推向纵深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及趋势,文章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通过产业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促进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装备制造业、生产者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建设,并提出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承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开放水平;近年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有序转移。重庆承接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在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要素、自主财力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从法规层面明确了各区域的差异化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各地产业发展的落差为地区间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环境,冀中南地区作为京津3小时交通圈内的区域,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以邢台市威县为例,对冀中南地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因素做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掀起了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很多国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纷纷通过国际产业的承接,推动了本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的总结,为吉林省中小城镇带来启示,从而更好的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大幅下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调整区间.但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普遍好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除了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推动作用的显现.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均较低的比较优势可以吸引东部地区的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降低加工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应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实现加工产业的顺利转移,还应采取政策引导、改善软硬件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