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科学界定旅游业碳排放统计边界既是低碳旅游研究的难点,也是制定旅游业碳减排政策与措施的关键。已有研究在统计指标选取上多以借鉴和优化为主,计算结果难以相互佐证。文章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相关领域溯源,逐一评价了现行统计指标,研究发现:(1)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统计边界的主要因素是研究视角不同、统计口径混用,导致研究结果之间横向不可比,纵向不可加;(2)狭义和广义统计边界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在污染者付费的基础上兼顾受益者负担原则;(3)基于属地责任原则,外部交通不属于旅游目的地碳源,而应计入广义的统计边界。研究指出:旅游业碳减排措施应明晰责任边界和外部性,兼顾经济收益和环境代价;在边界相对统一的前提下,不同研究对象的碳强度不同,旅游业是否为绿色产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在评估1990—202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状况基础上,预测2021—206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分析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任务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可分为4个阶段;碳排放结构特征显著,旅游交通及休闲度假是碳排放主体;旅游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下唯有以低碳情景推进,方能在2030—2035年间实现旅游业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减缓阻力。(2)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旅游碳排增速快、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碳排放边界模糊、品质化旅游需求旺盛、减碳技术不足5大挑战;必须从宏观-产业、中观-目的地与企业、微观-游客3个维度确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任务;坚守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推广科技、差异化实现5大发展原则。(3)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应从供给侧、消费端、政策支撑3方面突破,在供给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减碳技术投入、增强碳汇能力,在消费端促进旅游消费主体、消费场所、服务组织的减碳全面响应,在政策支撑加快完善低碳政策、鼓励低碳政策创新。本文立足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研究前沿,初步建立了旅游“双碳”理论,丰富了低碳旅游理论,可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境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群  杨兴柱 《旅游学刊》2012,27(1):73-82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热潮的掀起,旅游业作为减碳的重要部门,其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立足旅游碳排放视角,对国外关于旅游业三大主体碳排放的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的公众认知、旅游碳足迹测度、碳抵消目标及具体措施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据此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框架,提出旅游碳足迹测度及碳减排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深入揭示了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并为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为例,分析森林、湿地、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禀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森林、土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碳汇能力以及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长江经济带挖掘生态碳汇在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月琴  甘畅  王凯 《旅游研究》2020,12(1):59-72
基于2000~2016年长江中游地区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核算出该地区旅游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工具,分析产业结构、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产业结构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的同时表现出显著的区域非平衡特征;产业结构、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影响更大;产业结构优化在长期内有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作用,但目前研究区技术进步对旅游业的减排效应尚未显现,未来减排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设置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对于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和熵值法分别测度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及环境规制强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呈波动变化趋势,中部地区处于较低水平但始终呈稳定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中国环境规制整体强度同样呈增长态势,且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环境规制与旅游业碳排放绩效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当前中国环境规制整体强度处于拐点之前。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发现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双门槛效应。(3)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技术创新单一门槛效应。在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下,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实现飞跃;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阻滞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提升;当科技创新跨过门槛后,环境规制有助于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提高;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则始终抑制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8.
尚玉飞  陈瑶 《西部旅游》2023,(12):70-72
<正>江西省抚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然而与省内其他地级市相比,抚州市旅游业总量较小,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抚州市旅游业进行SWOT分析,同时提出了新时代抚州市旅游业发展路径,旨在帮助抚州市抓住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梦雅 《西部旅游》2023,(18):13-15
<正>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现实发展方向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双碳”发展目标下,我国文旅产业正逐步向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基于此,文章结合文旅融合概念及内在机理的相关研究,指出文旅产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并据此提出文旅产业绿色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开封市旅游收入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发展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分析目前开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升级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开封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的首个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理念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北京冬奥会中碳减排技术与碳中和措施为研究导向,挖掘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低碳旅游发展的启示。研究表明:(1)北京冬奥会以双碳目标、可持续性理念与两山理论为指引,将碳减排技术与碳中和措施贯彻到赛前、赛时、赛后利用的全过程,为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提供参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2)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对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科学选址旅游项目、制定低碳旅游标准、高效利用现有设施、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打造低碳产品体系、构建碳中和机制、鼓励游客绿色消费八个维度探讨低碳旅游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余颖  张捷  任黎秀 《旅游学刊》2003,18(3):25-28
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其开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章采用2000年7月江西省旅游市场调查的数据,逐一对老年旅游者的客源地结构与特征、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文化)、行为决策(旅游目的、信息来源、出游喜好、旅游方式)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老年旅游者出游行为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对江西省11个市(1997-2006年)国内、国际旅游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各市的国内、国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的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绝对差异的变化有所不同,国内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国际绝时差异表现不明显.为进一步揭示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借用位序一规模分布理论研究该省的旅游规模规律,发现江西省各城市的国内、国际旅游规模符合住序规模分布,国内旅游规模由集中向分散均衡转变,国际旅游规模呈首位分布发展,但有集中发展的趋势.此外从影响江西旅游差异和规模的因素出发,提出了江西省各城市今后的旅游发展政策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冰雪旅游迅猛发展,已成为北方地区冬季旅游的新兴动力产业。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目前冰雪旅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冰雪供给产业链短小,效益低下,对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弱小的现状,针对冰雪旅游研究的不足,从大冰雪资源、大冰雪消费、大冰雪产业、大区域布局、大系统协调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发挥多要素综合驱动、广泛联动的冰雪旅游对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冰雪文化创意、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培训、冰雪休闲娱乐等核心主导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间广泛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前向、后向、横向的联动,以及产业和区域间投入产出效应,构建大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大冰雪旅游全产业链,构建大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塑造特色冰雪文化品牌,促进大冰雪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大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冰雪旅游的内涵及外延,可为中国冰雪旅游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A credible national tourism emission inventory is a key to the effective carbon management of tourism activities. Currently, there are no guidelines that define the scope and boundaries for evaluating national tourism emissions and great variations exist i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leading to confusion and misuse of these measures. This study compares four accounting frameworks, the Production Accounting Principle (PAP), the Kyoto Protocol Framework (KPF), the Consumption Accounting Principle (CAP) and the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Principle (TSAP), for their concepts, calculations,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and applications in serving different carbon management purposes. We argue that the TSAP inventory is the best framework to calibrate the full-scale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 concerning internal tourism consumption; the PAP inventory i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for monitoring territorial emissions and forms a base to apply abatement policies toward domestic producers, and the TSAP, PAP and CAP are all valid indicators that monitor th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output and GHGs. A case study of Taiwa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响应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析不同空间尺度的传统村落旅游响应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山西省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总体呈现东部高于西部,中部、东南部高于北部的空间特征。(2)县域尺度上,旅游响应度差异明显,中等响应度县域约占80%;地市尺度上,呈现了传统村落数量较多的晋城市、晋中市与传统村落数量最少的太原市旅游响应度较高的非均衡特征;区域尺度上,太行、长城、黄河3个旅游板块的旅游响应度表现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而汾河流域旅游响应度则呈现出中游>下游>上游的空间分异规律。(3)不同尺度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的主导影响因子具有差异性,传统村落集中度、旅游发展水平和区域景区优势度对县域尺度的影响明显;旅游发展水平与接待规模对地市尺度的指示性较传统村落集中度显著;从区域响应度影响来看,除传统村落集中度外,传统村落历史价值和区域乡村旅游组合对3个板块响应度的支持力明显,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对流域旅游响应的作用显著。(4)综合不同尺度影响因子发现,传统村落旅游响应度对传统村落资源禀赋、区域资源组合和旅游发展环境较为敏感,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较弱;传统村落集中度对旅游响应度的影响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结果可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旅游开发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