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小广 《投资北京》2009,(12):22-23
2009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而奋斗的一年,明年经济形势如何为人关注,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小广对中国宏观经济作出的总体判断是:2009年到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企稳整固期.中国经济可能的走势是“根号”型发展。投资和价格是北京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投资分析专家齐心判断2010年北京投资运行将更趋稳健,价格专家王小娥对北京价格走势则给出将温和上升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微观经济的景气状况及微观主体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测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为掌握企业、居民和银行等各个微观主体的景气状况,了解他们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期,准确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先后组织实施了企业家问卷调查、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和银行家问卷调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这三项问卷调查在山东省的组织实施, 目前,这三项调查制度已经比较成熟,数据质量经过反复检验。本期将刊登这三项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 以期反映微观主体的判新和宏观经济走势,提高分析的有效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王辰  刘明娟 《新金融》2006,(1):19-19
一、经济形势:高增长、低通胀,警惕产能过剩 对于2005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专家们各抒己见。对于整体经济走势,大部分专家的观点是高增长、低通胀,但是要警惕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及2009年全国宏观经济走势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和预测,是各级经济工作者和研究部门的重要课题。淮安市发展和改革研究会课题组综合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和对2009年乃至以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瞻望如下: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经并将继续放缓;消费景气指数趋于疲软;货币政策出现大幅松动;贸易顺差日益走向平缓;通货膨胀形势出现逆转;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市场即将在近年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本文通过均线分析原理。肯定了经济中长期向好的趋势。同时提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复苏并保持慢牛上行的走势提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从年初单向风险转变为双向风险类型的可能性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同时防备和应对信贷和经济过度扩张可能派生通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处于经济一线的企业、银行、居民对经济的把脉和形势的判断,往往更直接、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为了摸清经济一线对当前宏观经济的看法,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对全省200位企业家、100位银行家和1000户居民每季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2012年河北省经济低位运行,物价水平整体回落.预计2013年全省经济增长将逐步趋于平稳,有望实现弱势复苏,物价水平将呈小幅震荡走势.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 分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前瞻 一、宏观经济先扬后抑走势回顾 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逐步摆脱了通缩现象,经济增长率开始上升,自2006年起突破10%,2007年超过11%,远远超过政府确定的8%的目标,出现明显过热现象,并从2007年第三季度起开始下滑,季度增长率逐步回落(图1)。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前提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国内外专家对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是偏紧。国内方面,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尚好,但存在以下问题:影响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宏观经济供求总量仍然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但结构调整需要继续推进;经济增长的自主性正在增强,但体制和制度性障碍对经济的自主增长还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是直接与两年来的治理整顿相联系的.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六个方面的明显转变:过热的经济增长得到降温;投资消费双膨胀的局面有了改观;国民经济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明显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国际收支转为顺差;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管理在实践中取得经验。在此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双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紧缩力度”的贯彻,1989年下半年出现的消费  相似文献   

10.
一季度历来是观察全年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宏观经济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4月16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之后,央行随即宣布自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6%。以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13次、今年内第3次上调准备金率。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呢?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下半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种不确定性将成为2009-2011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主要特征。未来三年,经济增长是否会大起大落?是否会爆发全面恶性通胀?投资、外贸、消费三大动力将有何变化?宏观当局又将如何应对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对2009-2011年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宏观调控的取向,为我们把握未来三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提供了一个前瞻性视角。  相似文献   

12.
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有多重要 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领域这个大环境.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管理者来说.正确看待、分析、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及其中长期走势十分重要。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变化多端,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关键在于抓住本质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首先的重点是分析研究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一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不少学者指出有"趋热"迹象。毕竟今年1-2月份GDP增速可能高达11%以上,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再度抬头是很自然的。但是同时更应看到,从2006年至今,诸多令人无法忽视的现象,显示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也在迅速深化。这轮经济高速增长也许比普遍预期的更为强劲和持久。  相似文献   

14.
2020年3月6日下午,中国财政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联合举办了“疫情对财政经济冲击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如何积极作为视频会”。会议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主持,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河北省财政厅、河南省财政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京东数字科技、阿里研究院等单位的四十多位专家参加会议,隆国强、高培勇、樊丽明、陈昌盛等15位专家作了发言。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研判、抗击疫情的财政政策、疫情防范与财政改革、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疫情对中国财政经济形势的冲击及对策等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日,湖北省评协举办了2009年资产评估专业技术研讨班。来自全省80多家机构的部门经理及部分评估师共126人参加了本次研讨。 研讨班邀请了宜昌市委党校的刘克梁教授就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走势和应对特点、社会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讲解,对评估行业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期,关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走势的分歧非常明显,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季报的披露也将进入密集期。不过,在中国相互矛盾的宏观数据中,笔者个人认为信贷的高速增长以及实际利率水平的大幅降低,对把握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底,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脱钩的说法一度盛行,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回落使得这种分析几乎销声匿迹。但是,从各种经济数据分析,在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几乎忘记脱钩论的时期,2009年可能是中国经济重提脱钩论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所变化。温家宝总理日前表示,宏观经济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对于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最新变动,我们要有正确的解读和认识。国际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大,保增长、促就业和避免金融动荡渐成共识。近期,多国主权信用评级和银行评级遭到下调,希腊就是否要对欧盟新的援助方案举行公投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围家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步加大.金融形势呈现出的多重复杂性,给银行信贷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正确判断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走势,正确什价当前经济环境变化给信贷运行带来的影响.这既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这对银行正确理解和积极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确保信贷运行的平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从宏观经济形势、区域经济金融状况及自身要素三方面概括了农业银行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并就如何发展城市业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今年经济走势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在偏热区间增长后快速回落 总体看,我国宏观经济在两年内经历了一个较大的经济周期,从疫情冲击的"深坑"中快速恢复,并于2021年二季度基本达到一个高点,三季度开始由于一些政策风险因素经济开始加速下行.结合数据看,2021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18.3%,2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滑落至4.9%.所以经济呈现非常明显的变化,一二季度处在一个相对比较活跃的偏热区间,增长后快速回落,呈逐季下降态势.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反复和疫情前一些结构性因素对需求水平形成制约,需求疲软;三季度开始全球供应链紧张和一些供给上的因素出现一些生产短缺,引起了生产弱化,导致供需两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