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奇璇  李岩 《西部旅游》2022,(12):49-51
文章通过对北京冬奥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北京冬奥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情况、经济情况、客源市场状况以及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议。同时,总结各国既往开发经验,从多个角度为冬奥旅游开发寻找新思路,明确冬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期提升北京在国际上的旅游竞争力,推动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蒋艳 《旅游学刊》2020,35(4):1-3
第一届冬奥会于1924年1月25日在法国的夏慕尼(Chamonix)举行。之后每隔4年举行一届,目前已经举办了23届运动会。关于冬奥会的研究比夏季奥运会少得多(Guala和Turco,2009),但是仍然形成了一些积累。其中,关于冬奥会对举办城市旅游休闲的影响,可为北京冬奥旅游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一、冬奥会对举办城市旅游休闲的积极影响(一)带来直接旅游收益以及持久综合收益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Albertville)举办冬奥会后,1993年冬季游客人天数比1989年大约多8%(May,1995)。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后,犹他州的冬季体育旅游蓬勃发展。2004—2005年滑雪季是有记录的滑雪者访问量最高的记录,超过了前一年创下的记录;2005—2006年度,犹他州的13个滑雪胜地共接待了410万滑雪者,而2000年犹他州只有300万滑雪者(Guala和Turco,2007)。  相似文献   

3.
倡导低碳旅游,推进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刚刚过去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再次把人类发展的命运聚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性命题上来.中国政府在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作出了相对于2005年基础上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减排40%~45%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区分低碳与普通产品的关键指标,但旅游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游客对于低碳旅游景区与普通旅游景区的偏好取决于体验价值的高低,同时受到旅行社低碳宣传的影响.文章构建旅游景区低碳系统,指出低碳服务投入所对应的体验价值是景区低碳化的核心内容,并将低碳景区体验价值分离为基本消费效用与低碳消费效用两部分.在初始需求基础上纳入旅行社低碳宣传以及景区低碳消费效用对客源市场的影响,构建低碳旅游景区需求函数,同时考虑低碳服务与低碳宣传对低碳消费效用的提升作用,形成一个景区与旅行社两主体微分博弈模型.通过不同机制下的均衡结果比较,发现成本分担与协同合作均优于非合作的独立决策状态,能够有效引导旅游企业增加低碳投入,并改善供应链收益情况,其中成本分担机制是现阶段旅游企业低碳合作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支撑。京张冬奥会的筹办在推动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完善的同时高效整合了京张冰雪产业优势,为后冬奥时代的京津冀整体要素流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应用空间网络分析(Spatial Design Network Analysis, sDNA)和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在定量分析冬奥会对京张交通网络通达性综合水平提升程度基础上,系统评估冬奥会道路体系建设对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冬奥会道路体系建设后区域交通格局得到显著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张北地区交通网络体系得到优化和扩展,形成了以京张铁路为核心的主要交通通道,张家口正式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有效改善了京津冀原本较为松散的路网结构。(2)京津冀节点城市功能性增强,衡水市、秦皇岛市、沧州市和张家口市交通通达性显著提升,延庆和张家口市交通中心性地位得到有效抬升。(3)京津冀交通体系重点发展区域由“京石保”向“京唐秦”转移,不断放大并深入到河北腹地,有效推动了京津冀空港、海港、陆港一体化发展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进一步的优化对策与建议为:紧密市级与乡镇尺度上的交通联系,提升全局路网通达能力;优化京张交通网络结构,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延续冬奥会道路体系综合效益;细化完善冀北、冀南地区交通网络,加强京承、京秦主通道建设等。结果将为科学规划和完善后冬奥时代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冰  汤姿 《西部旅游》2023,(6):39-41
<正>文章运用SWOT理论对黑龙江哈尔滨低碳旅游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识别当前哈尔滨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发现整体而言优势明显大于劣势。对此,文章提出可以从游客低碳践行、旅游企业低碳运营、政府低碳规划、旅游目的地之间合作运营等方面出发有效促进哈尔滨低碳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正近20多年来,可持续旅游已成为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极力支持和推崇的旅游发展理念和行动。随着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经济发展形式的相继出现,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也陆续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形式。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节能减排的战略选择,它以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发展理念为指导,采用低碳技术与材料,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一、低碳旅游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旅  相似文献   

9.
高媛 《当代旅游》2013,(10):21-21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响应.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起人们旅游方式的深刻变革。旅游景区作为开展低碳旅游的先验阵地,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应积极探索,建设特色低碳景区,使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低碳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是推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实践主体,但长期面临旅游企业、旅游者低碳生产与消费内在动力不足,低碳发展长效落实机制缺乏,监督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升旅游地低碳发展系统协同效率,推动低碳发展措施高效实施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议题。本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低碳信息共享为基础,基于供需协同、低碳优先、共同参与、可持续性、系统性5项原则,尝试构建以旅游企业、旅游者、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五大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低碳信息共享、低碳发展激励、低碳发展规制、低碳发展补偿4项区块链平台运行机制为支持的旅游地低碳发展模式,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反向规制机制、补偿机制推动低碳"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为旅游地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本研究意图突破传统低碳旅游研究局限,拓展可持续旅游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设置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对于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和熵值法分别测度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及环境规制强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呈波动变化趋势,中部地区处于较低水平但始终呈稳定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中国环境规制整体强度同样呈增长态势,且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环境规制与旅游业碳排放绩效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当前中国环境规制整体强度处于拐点之前。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发现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双门槛效应。(3)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技术创新单一门槛效应。在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下,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实现飞跃;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阻滞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提升;当科技创新跨过门槛后,环境规制有助于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提高;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则始终抑制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双碳目标的达成已成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在测算旅游业碳排放与碳汇的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和GM灰色预测模型,结合不同情景对旅游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展开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江西省旅游业碳排放、碳汇均呈现出增长态势,碳排放由前期平缓增长转为后期快速增长,碳汇则为持续平缓增长,20年间两者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21.09%和9.11%。(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将对江西省旅游业碳达峰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在基准情景、中等情景和低碳情景中,江西省实现旅游业碳达峰的时间差异较大,分别约为2035年、2030年和2025年。(3)预测江西省未来旅游业碳汇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在采取低碳情景的相关政策下,江西省旅游业能够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建议江西省旅游业从确保旅游碳减排和推进旅游生态化两方面采取措施,以顺利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3.
历史经验表明,冬奥会对举办国的滑雪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之际,对后冬奥时代中国滑雪产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滑雪产业经历了市场萌芽期、初步发展期、快速扩张期、高质量发展期4个阶段。新冠疫情对滑雪产业造成了短期负面影响,但并未改变其长期向好的态势。北京冬奥会从政策、场地设施建设、投融资以及滑雪人口等方面,对中国滑雪产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后冬奥时代,中国滑雪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政策红利、滑雪消费年轻化、产业发展标准化等趋势明显加强。预计2030年中国滑雪人次将达到5 700万,滑雪市场将逐步由初级体验市场过渡到以北京-崇礼、吉林市、长白山-通化、哈尔滨-亚布力、阿勒泰五大滑雪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休闲度假市场,此后较长时期内中国滑雪产业将进入主要由需求侧拉动的稳定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低碳旅游研究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关键领域。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SSCI及CSCD数据库中关于低碳旅游的文献为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Alluvial Generator程序、Excel统计功能进行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低碳旅游研究起步时间早,始于系统外部与旅游业相互作用视角,以生态环境和工程技术学科为基础,主要为了解决“碳中和”等现实问题,已形成固定的区域性合作网络;国外研究以定量研究为基本范式,其关键文献全部围绕旅游碳排放的测算,且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减碳体系。而国内低碳旅游研究与国外的快速发展时期相吻合,是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开展研究,依附于旅游及经管类学科,尚未形成固定的合作网络;国内研究在概念理论的定性研究方面优于国外,但整体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未形成完整体系,其关键文献包含基础概念、理论体系、碳排放测算、影响因素分析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在评估1990—202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状况基础上,预测2021—2060年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分析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任务与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可分为4个阶段;碳排放结构特征显著,旅游交通及休闲度假是碳排放主体;旅游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下唯有以低碳情景推进,方能在2030—2035年间实现旅游业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减缓阻力。(2)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旅游碳排增速快、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碳排放边界模糊、品质化旅游需求旺盛、减碳技术不足5大挑战;必须从宏观-产业、中观-目的地与企业、微观-游客3个维度确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任务;坚守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尊重规律、推广科技、差异化实现5大发展原则。(3)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应从供给侧、消费端、政策支撑3方面突破,在供给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减碳技术投入、增强碳汇能力,在消费端促进旅游消费主体、消费场所、服务组织的减碳全面响应,在政策支撑加快完善低碳政策、鼓励低碳政策创新。本文立足中国旅游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研究前沿,初步建立了旅游“双碳”理论,丰富了低碳旅游理论,可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A credible national tourism emission inventory is a key to the effective carbon management of tourism activities. Currently, there are no guidelines that define the scope and boundaries for evaluating national tourism emissions and great variations exist i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leading to confusion and misuse of these measures. This study compares four accounting frameworks, the Production Accounting Principle (PAP), the Kyoto Protocol Framework (KPF), the Consumption Accounting Principle (CAP) and the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Principle (TSAP), for their concepts, calculations,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and applications in serving different carbon management purposes. We argue that the TSAP inventory is the best framework to calibrate the full-scale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y concerning internal tourism consumption; the PAP inventory is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for monitoring territorial emissions and forms a base to apply abatement policies toward domestic producers, and the TSAP, PAP and CAP are all valid indicators that monitor th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output and GHGs. A case study of Taiwan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Camping is a nature-based tourism activity where individuals spend one or more night away from home in an outdoor setting. Inherent in the definition are time and space, as well as exposure to natural elements such as weather or extremes.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novel Camping Climate Index (CCI)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weather and climatic variability on camping occupancy and optimal camping conditions.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29 for-profit camping locations is analyzed and matched with daily camping occupancy data for the tent, recreational vehicle, and cabin categories. The CCI is empirically validated for camping behaviors compared to other tourism indices including the Tourism Climate Index and Holiday Climate Index.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create an index using observed camping occupancy data for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camping matched with daily weather data that also captures the overriding effects of extreme/adverse weather events.  相似文献   

18.
西北五省区冰雪资源丰富、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冰雪文化厚重,具备优越的冰雪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本文以2019年西北五省区125个滑雪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分析滑雪场空间布局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呈“双核心、集聚化”的空间格局特性,2个高密度区域分别为陕西中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较明显,冷热点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热,中部区域较冷”的非随机性分布特点。(2)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供给维度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冰雪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基础,消费维度的核心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辐射与消费市场。据此建议西北五省区应以中国冰雪旅游新发展极为战略目标,构建“多点连片”空间发展结构,放大核心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造多要素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区域协作与联动发展,塑造国际化冰雪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与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下,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冰雪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高度耦合性的特点与现实需求,本文从产业融合理论角度出发,对北京市冰雪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支持力、市场需求拉动力以及市场供给推动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动力对接形式与特点的不同机制作用下,北京市冰雪运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基本形成了延伸式、渗透式以及重组式3种融合发展模式,并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两大产业的延伸融合、渗透融合以及重组融合提出了融合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地理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旅游地理学,因发展历程尚短、理论方法体系不十分健全和完善,对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支撑乏力,迫切需要从相邻学科吸收养分。物候学与旅游地理学交叉性质明显,可多方面支撑其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物候学对旅游业的学科支撑作用、具体实践应用领域、服务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6个维度以及气候变化对物候旅游资源和相关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物候概念有助于系统整合旅游系统中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的相关旅游资源,而物候学应用亦可有效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服务支持子系统、交通子系统以及医疗健康子系统的效用;(2)物候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涉及利用植物季相进行景观设计、观赏季划分与观赏期预报、体验类生态旅游活动的时间规划、花粉浓度预报与冰雪灾情预警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五大方面;(3)物候学可在要素、行业、过程、时空、方位和部门6个维度上服务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4)物候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对于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相关研究人员在未来应注重气候变化对其的风险影响研究,深入分析游客感知、行为反应所受影响,并积极参与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行业报告编制。从学科发展和产业应用的角度讲,物候学可为旅游学的研究提供自然科学的理论支撑,也为当今气候变化背景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