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金融》2013,(16):58
据世界银行网5月16日报道,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全球发展地平线》报告称,从现在起十七年后,全球资本存量的一半、总计158万亿美元(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将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为不到三分之一),其中东亚和拉美地区在这一资本存量中占比最大。报告就未来20年投资、储蓄和资本流动模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报告认为,随着世界人口从2010年的70亿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85亿和发达国家出现快速老龄化,人口变化将会对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3,(6):58-58
据世界银行网5月16日报道,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全球发展地平线》报告称,从现在起十七年后,全球资本存量的一半、总计158万亿美元(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将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为不到三分之一),其中东亚和拉美地区在这一资本存量中占比最大。报告就未来20年投资、储蓄和资本流动模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资本流动显端倪 2003年发达国家在全球资本流动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美、德、英、法、日、加、澳、意等8国集中了国际资本市场总额一半以上的资本.全球1000家大银行总资产为46.5万亿美元,其中OECD(Orgam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国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40.7万亿美元,占87.5%.尽管发展中国家FDI占GDP的比重由5%提高到了19%,但是发达国家仍占有全球FDI总存量的2/3强.从增速看,新兴市场外资流人速度要快于老牌工业化国家,其中流入亚洲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较大的地区的资金数量增幅明显.在发达国家内部,流向美国的资金在减少,流入欧日的资金数量和速度却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庆民 《中国外资》2011,(18):17-17
<正>一、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一)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低迷,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继续续下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07年达到1.9万亿美元后逐步下降,2008年全球投资同比下降了14%,为1.7万亿美元;2009年全球投资仅为1.11万亿美元,比2008年大幅下降34%,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近60%。2010年,尽管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国际直接投资也只有1.12万亿美元,增加不到1%,仍远远低于危机前水平。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国际  相似文献   

5.
数据     
《中国外汇管理》2013,(13):10-10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6N26日发布的年度投资趋势调查报告称,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八量下降了18%,为1.35万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引的直接外资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52%。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9年1月发布的《2008年全球投资报告》称,2008年全球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4万亿美元,中国仍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8,670亿美元,作为国际资本流入最为活跃的东道国之一,中国年度FDI流入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已经连续17年保持发展中国家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9年1月发布的《2008年全球投资报告》称,2008年全球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4万亿美元,中国仍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8,670亿美元,作为国际资本流入最为活跃的东道国之一,中国年度FDI流入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已经连续17年保持发展中国家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资本大量流入、流出、再大量流入的过程。2007年,新兴市场资本流入达历史最高位——1.5万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流入额分别锐减为7686亿美元及5674亿美元。随后,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新一轮的资本流入席卷了新兴市场。2010年,资本流入规模猛增至1.2万亿美元。跨境资本流动尤其是资本的大进大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06,(7):64-65
世界银行年度报告2006年<全球发展金融>指出,2005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量达到破纪录的4910亿美元,驱动因素是私有化、企业并购、外债再融资,以及投资者对亚洲和拉美地区本币证券市场的强烈兴趣.资本流量急遽增加,包括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达到破纪录水平,与此同时去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6.4%,是发达国家2.8%增长率的一倍多.  相似文献   

12.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资本流动有增无减,并以更迅猛的态势得到长足进展,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量为例,在70年代,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量是100~200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1997年,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量已达到2800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4%.  相似文献   

13.
<正>近20年来,全球经济最大的格局之变就是日益广泛的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长期横亘在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藩篱终于被打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巨大的生产要素价格差也被金融资本视为红利,由资本追逐利润的强烈动机所驱动,包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在内的国际资本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资本流动的格局和规律,与全球经济分工不断深化下贸易的大趋势达到如此惊人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资本流动怪圈的理论解释 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国资本的不规则流动应归结于美元本位制和过剩的国际资本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间大量的资本流动增加了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在7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常收支占名义GDP的比重为2.2%,总资本流量占名义GDP的2.5%,两者基本保持一致。但到了90年代,经常收支占名义GDP的比重与70年代基本相同,但是总资本流量占名义GDP的比重却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财经视野     
《中国外汇》2013,(13):10-11
5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6月26日发布的年度投资趋势调查报告称,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下降了18%,为1.35万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引的直接外资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的52%。30%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为Shibor)的隔夜利率,一度飙升至30%,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记录,而一个  相似文献   

16.
杨君 《时代金融》2016,(5):30+35
全球资本的流动并不像理论所言,由资本富裕国家流向资本匮乏地区,更多地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地区),而且这种流动不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潜力.以台湾为例,国际资本的投机性进出成为影响其股市、汇市的最重要因素。对此,台湾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资本项目下关于金融投资的审慎管理措施,抑制了源自其他大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这些逆风操作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际储备增长迅速,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头寸总量基本未变,但外汇储备增长迅速。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增长迅速,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占全球储备的份额在逐年下降;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头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美元仍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货币体系、各国的汇率制度和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9月9日,在“世界资本论坛”上.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透露,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1万亿美元。而在此前渣打银行研究部8月21日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尽管官方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购入27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票据、抛售520亿美元美国国债,但如果对中国通过伦敦的净购买量进行修正.中国可能仍在继续增持美元资产。就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而言,预计中国目前的持有规模约为97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正>谈及资产证券化,人们多少会联想到2007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然而,现实数据说明,资产证券化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至今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5年6月底,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存量规模仍然达到10.1万亿美元,占其债券市场总量的25.7%。同  相似文献   

20.
马琳 《金融纵横》2003,(7):24-25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战略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愈益成为跨国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转移的首选地之一。特别是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已成为国际资本流人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