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黎民 《上海保险》2004,(3):27-29,33
去年,国务院以375号令发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历经两次大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鉴于工伤认定范围与商业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2003年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还是2010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于一般工伤认定均要求符合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三个要素。但是,在实践中,三者关系及它们各自的具体含义存在较大争议,从而导致操作上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厘清和明确。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工伤保险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阶段,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条例》实施前已经发生工伤的人员(简称老工伤人员),其待遇和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深入研究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管理的有效办法,是当前工伤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障范围扩大 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制度适用范围和工伤范围进行了调整,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只有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5.
姜群 《金卡工程》2009,13(9):155-155
近年来,法院审理的工伤认定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此类案件主要依据的是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保障工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起了较大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多元化,行政案件中工伤认定案件逐渐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目前我国有关部门也在抓紧修改工伤保险条例,可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新政     
工伤认定范围扩大 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修改。修改后的条例草案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完善了有关制度。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  相似文献   

7.
论《工伤保险条例》对雇主责任险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兴 《上海保险》2003,(11):13-15,7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第375号令公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成为全社会,特别是保险行业关注的热点。制定《工伤保险条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新颁布  相似文献   

8.
核心观点:《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1款第(1)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该条款主要是针对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能坚持工作,需要紧急到医院进行抢救的情况而设定的。如果是在回家之后再到医院救治或突发疾病死亡的,就不属于这一条规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税收征纳》2012,(8):43-43
为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中“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的规定,现就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田路平 《金卡工程》2008,12(11):89-89
工伤认定就是对劳动者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或者依照法律规定的情形发生的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是否为工伤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是否给予工伤保险赔偿.工伤认定首先要弄清其范围是什么,其次要注意认定的前提即劳动关系的存在与否,最重要的是实务中的事实劳动关系如何判断.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开始实施,至今已10年。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7亿人,成绩斐然。为纪念《条例》实施10周年,本刊策划组织了跨越6省(市)的10个人物专访,通过他们与工伤保险的故事,展现我国工伤保险法定权利变成现实权利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0月1日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以后,至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前,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一直不高。此前以及此间的许多工伤人员,没能获得工伤保险的保障。这些人员被称为“老工伤”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这样的人员有100多万人。近些年来,各地“老工伤”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老工伤”人员迎来了春天,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对于什么是工伤,《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抽象概括并加以列举的方式作了界定。但是由于客观情况千差万别,工伤案件十分复杂,条例的规定不可能穷尽实践中的各种情形,特别是当遇到一些法律规定的边缘性案件时,如何认定,各方认识易于发生争议和分歧。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在此,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工伤认定的原则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于近日召开宣传贯彻新《工伤保险条例》座谈会,人社部工伤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孙彦等出席。会议透露,北京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和异地就医的交通、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4日下午,人社部工伤保险司召开《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十周年座谈会。来自国务院法制办、全国总工会、人社部、北京市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官员、学者、律师、用人单位、工伤职工畅谈——  相似文献   

16.
案例洪某是一化工公司员工,2010年11月16日因工作事故受伤死亡,公司未给洪某缴纳工伤保险费。同日,洪某亲属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人社部门在2010年12月24日作出洪某属工伤的认定决定,2011年1月4日分别送达洪某亲属及公司。在计算洪某工伤待遇时,洪某亲属与公司产生争执,公司认为洪某工伤认定在2011年1月1日前已作出,计算赔偿标准应按旧《工伤保险条例》确定,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条例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法》第四章共用11项条文对工伤保险进行规范,构建了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设置了工伤保险今后立法的基本原则。依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去年底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2011,(9):65-65
主持人: 我一朋友在2011年7月8日遭受了工作伤害,用人单位未给其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该单位比较小、经济效益不佳,老板表示无力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工伤待遇,要求我朋友协商处理(即放弃部分要求),否则不同意支付,让我朋友去打官司。《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先行支付制度,请问这种情况他可以申请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吗?如何申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保障》2012,(3):67-67
主持人:《工伤保险条例》只规定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但并未规定一至四级工伤伤残人员养老保险费缴费截止时间。我们作为企业破产清算人员,在执行《工伤保险条例》和计算工伤职工待遇时,很难确定,能否按人民法院裁定企业破产日作为缴费截止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13,(7):64-64
主持人:有的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间,因劳动合同到期未及时续订等原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伤职工因此要求单位支付此期间的双倍工资。有观点认为,停工留薪期是履行劳动关系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其间并不需要劳动者亲自履行工作职责,应视为中止履行劳动关系。《工伤保险条例》也明确了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因此,停工留薪期属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例外。《工伤保险条例》已规定了工伤职工可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再让用人单位承担双倍工资,有失公允。这种情况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