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说明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行为的内生变量(政治安全性、官员利益敏感性、政府能力)和外生变量(社会环境、政府间竞争压力、上级政府推动),并分析了变量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必然影响其决策和行为,进而可能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与安全。但这种影响能否通过其他机制来缓和呢?以2003—2010年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政府为研究样本,探究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财政安全的影响,并考察媒体监督机制能否缓和这种影响。结果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财政安全显著负相关,官员晋升激励越大,地方财政安全程度越低。而媒体监督机制对这种影响有调节作用,媒体监督可以缓和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对财政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应该优化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避免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应该有效发挥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确保官员决策和行为符合中央政府的目标和意图。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剧烈变迁,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国外地方政府转型研究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提出了"地方政府企业化"的概念,以指代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在转型中普遍表现出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行为模式.并将之与企业化政府、企业家城市、城市经营、城市管治等概念进行辨析.最后通过与西方地方政府转型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将合作博弈引入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分析地方政府、企业及第三部门各自的目标函数和博弈资源,构建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主体合作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获得合作收益,各主体基于各自目标函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引致了博弈,并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利益二元化的特征,在权衡自身利益、合作收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后不断调整策略;为确保良好的治理效果,提出从监督、信任、利益分配、信息披露与共享四个方面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李云 《企业导报》2012,(21):13-14
在分权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绩目标和官员晋升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除了考虑资产保值增值之外,在特定情况下还要考虑地方政府治理的政治绩效实现,这种考虑很可能会对单纯的企业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地方国有企业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笔者拟就地方政府的外部治理中某些行政手段对地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多任务代理下地方政府行为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出发,分析了在“经济人”假设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受激励机制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地方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科教文卫等支出;地方政府从追求“社会合意”型向追求“中央合意”型转变。地方政府的这一行为取向影响到公共品供给效率,以致带来某些公共品提供不足而某些公共品供给过度等后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征地中地方政府的行为,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博弈的焦点集中在地方政府间,由于部门间的利益交叉和政绩的攀比,使地方政府贪婪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滥用征地权,相互问展开恶性竞争.因此,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高效、合理的部门间协调监督机制以及优化政绩评估体系,是实现地方政府间在土...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刺激经济举措的出台,许多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由扩张的行为。本文从国有企业的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权衡角度出发,分析国有资本扩张的自身因素以及地方政府推动因素,认为产业问发展不平衡以及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导致国有企业兼并扩张的风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刺激经济举措的出台,许多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由扩张的行为。本文从国有企业的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权衡角度出发,分析国有资本扩张的自身因素以及地方政府推动因素,认为产业问发展不平衡以及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导致国有企业兼并扩张的风潮。  相似文献   

10.
中央和地方以税种为基础的分税制、政企不分、寻租活动以及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是地方政府产生地方保护倾向的重要原因。使用霍泰林空间竞争模型作为分析框架 ,尝试用一个包含三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两个地方政府进行非合作博弈 ,如果竞争充分激烈 ,地方保护会逐渐丧失意义。完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和政府行为监督机制、防止寻租行为、加大对落后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等是有效消除地方保护倾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执法部门的困境 自确立市场经济化改革目标以来,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就是经济主体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率,效率优先变成了效率至上。许多地方政府官员曲解和假借“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不惜牺牲劳动者的权益。一些地方的领导人漠视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权,放纵企业主的剥削行为,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监禁式劳动的行径。而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劳动执法部门因此陷入一种管理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房价,地方政府与经济人行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的行为值得认真分析,本文认为借助经济人假设能很好地分析地方政府表现出的房价助推行为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会认真对待.解决这一问题,也应该重视经济人行为逻辑,进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竞争视角,从公共品的提供、地方政府的负债经营、博弈论视角下的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债务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政府竞争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作用机制,充分阐述了自上而下的“标杆竞争”、政府追求财源行为的异化、预算软约束等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内在联系,并展望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旦 《经济界》2009,(3):87-90
2008年以来,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下滑迹象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暖市”优惠政策。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15.
董驰  郑嘉涵 《企业研究》2012,(8):136+141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地方政府界定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因子,探讨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揭示地方政府在园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园区经济政策制订实施的内在机制,为地方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日益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利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指标之一.本文在经典博弈模型分析基础上,引入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在对抗竞争和合作竞争中的不同决策和不同收益,探讨地方政府行为中出现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倾向,并对产生博弈行为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合作博弈"、谋求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企关系视角的房地产市场中政府寻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中政府寻租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通过房地产市场中政企关系这一视角,对房地产市场中政企关系与政府寻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追求双向利益的政企关系是导致政府寻租的主流,而且政企关系的强弱对政府寻租的规模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防治房地产市场政府寻租行为的政策建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管力度;强化房地产市场的反腐倡廉工作;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虑了地方政府和企业非物质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模型,深入分析博弈双方的决策过程,最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实现并推广农户清洁生产,就必须做好经济主体的利益协调工作,加强对农户清洁生产的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力度,优化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机制。地方政府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干预不同市场的方式达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目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在地方政府对农业清洁生产的要素市场行为模型的基础上,从劳动、土地及资金要素等角度出发,对生产要素制约下农户清洁生产方式受地方政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的内涵及其实施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我国地方官员的总效用函数,探讨了地方官员的综合利益。利用政治晋升负外部性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主要以经济产出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制度,必然导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的结果,最后有针对性总结了晋升锦标赛制度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