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物价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我国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同比涨幅先升后降,预计CPI全年上涨5.5%,PPI上涨6.4%。展望2012年,总需求放缓、粮食丰收、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翘尾因素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但劳动力成本上升、高货币存量及负利率刺激投资、通胀预期增强和资源价格改革逐步推进等因素将支撑物价涨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2年CPI和PPI涨幅将有所收窄,分别上涨4%和4.5%。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我国物价温和上涨,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小幅回落,1-11月累计同比上涨2.7%。预计全年CPI上涨2.6%,PPI下降1.7%。展望2013年,国内外经济复苏乏力、粮食丰收、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和翘尾因素减弱等将抑制物价涨幅;但宽松的货币环境、猪肉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等因素将推高物价涨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预计2013年CPI上涨3.0%,PPI上涨0.5%。物价调控的重点是资源价格改革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2013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稳步收窄。1-11月,CPI同比上涨2.6%,PPI同比下降2.0%,预计2013年全年CPI上涨2.6%,PPI下降2.0%。展望2014年,国内经济增速稳中略降、产能过剩、输入性通胀压力较轻和粮食丰收等将抑制物价涨幅;但通胀预期增强、蔬菜和猪肉价格回升、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环境稳中偏松和翘尾因素增加将支撑价格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2014年CPI上涨3.2%,PPI下降0.5%。2014年物价调控工作的重点应着重管理通胀预期,稳定农产品供给,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执行中性略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1—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同比上涨2.3%,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生产领域通缩迹象明显,PPI同比下降1.9%,预计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3%,PPT同比下降1.7%。未来一段时期,总需求放缓、通胀预期减弱、猪肉价格低位运行和粮食丰收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但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蔬菜价格的大年特征和翘尾因素提高将支撑价格涨幅。初步预计,下半年CPI同比上涨2.6%,全年上涨2。5%,下半年PPI下降0.7%,全年下降1.2%。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国内物价一直在快速上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2月6日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左右,将成为1997年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的一年。尤其是7月份上涨了5.31%,不仅超过了央行设定的5%警戒线,而且也是1997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更是比2003年CPI的1.2%平均涨幅高出3倍以上。2004年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力量主要是三个:  相似文献   

6.
《商》2013,(9Z):11-11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物价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2.6%,环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从孤立的数据来看,8月CPI符合市场预期,虽然鲜菜、猪肉、蛋类、粮食等食品价格是推动8月CPI上涨的核心原因,但同时也存在交通和通信、服务价格保持稳定甚至下行等平抑上涨因素,再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所以综合而言,8月CPI上涨幅度较为有限。8月PPI降幅收窄、持续底部回升可被视为积极信号——同比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收窄.而环比连降5个月后出现上涨,这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已经到了一个盈亏平衡点,进而推动其价格进一步上涨,说明稳增长政策持续见效,中国经济出现企稳态势。势  相似文献   

7.
张前荣 《中国物价》2014,(10):13-15
2014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1-8月CPI同比上涨2.2%,PPI同比下降1.6%,PPIRM同比下降1.8%。未来一个时期,需求放缓、通胀预期减弱、翘尾因素降低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但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猪肉价格上涨将支撑物价涨幅。初步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上涨2.0%,全年上涨2.1%;四季度PPI下降1.5%,全年下降1.6%。今年后期物价调控重点应是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淘汰落后产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涛 《中国市场》2014,(3):25-32
2013年前11个月CPI涨幅相对温和,同比上涨2.6%;PPI降幅有所缩小,同比下跌2%。2014年受要素成本刚性上涨、猪肉价格周期性回升的推动,物价上行压力将有所加大;但由于需求微幅回暖、货币流动性中性略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降低了物价走势大幅反弹的概率。预计2014年CPI同比稳步上行,涨幅为3.2%左右;PPI跌幅继续收窄、缓慢转正,同比约为-1%。宏观政策应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以价格杠杆促转型,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健全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发挥改革和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全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9.
刘涛 《中国市场》2013,(31):18-26
2013年上半年CPI涨幅相对温和,同比上涨2.4%;PPI则持续低迷,同比下跌2.2%。预计下半年需求回升力度偏弱、货币流动性趋于中性使得物价走势不会出现明显反弹,但要素成本刚性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宽幅震荡以及资源价格改革推进,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食品价格季节性波动有可能增大CPI短期上涨压力。预计全年CPI走势总体平稳,同比上涨2.6%左右;PPI降幅逐步收窄,同比约为-1.8%。宏观政策应坚持长短期相结合,进一步改善流动性管理,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更为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倒逼机制等,从而为稳增长、调结构打开政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数字     
3.2% 1O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创下8个月以来新高,专家分析,年内物价还将温和上涨,但物价年前不会起跳摸高,完成全年35%的调控目标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6月,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运行,CPI上涨1.7%,PPI上涨7.7%。地缘政治拉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猪肉价格趋稳、疫情多发频发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等因素将推升物价涨幅;宏观需求偏弱、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综合考虑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下半年CPI上涨2.6%左右,全年上涨2.2%左右;下半年PPI上涨3.2%左右,全年上涨5.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张前荣 《中国物价》2022,(12):23-26
2022年以来,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者价格高位回落,1-10月CPI上涨2.0%,PPI上涨5.2%,预计全年CPI上涨2.1%,PPI上涨4.2%。展望2023年,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宏观需求回升、货币环境宽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支撑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落、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通胀预期减弱、保供稳价政策积极有力等因素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综合考虑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初步判断2023年CPI上涨2.0%,PPI下降1.0%。建议将2023年物价调控目标定为3.0%,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猪肉市场稳价工作,保障大宗商品供给充足,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前物价形势特征及变化趋势 从这几个月CPI变化的趋势来看,今年的物价形势趋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大。但从绝对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与2004年全年3.9%且该年年中连续3个月以上超过5%相比还有较长一段距离,因此近期对CPI上涨既要高度关注但又不必过于紧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11,(8):18-18
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6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三年来新高。对于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未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保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  相似文献   

15.
质疑CPI     
物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价问题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自2003年3季度以来,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声一片,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节节攀升,这种涨势在今年也没有明显下降。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更降至了1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走高,同比上涨5.8%。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市场的普遍质疑。而CPI的统计中没有包含房价上涨的因素,被市场和部分专家认为是CPI失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CPI涨幅从3月份的3.3%扩大为11月份的6.9%,物价持续上涨,一方面表明货币流动性加剧、经济有过热趋向,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持续高涨的物价使居民储蓄存款缩水的程度不断加深,对低收入者的生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诸建芳 《新财富》2010,(2):26-26
近期全球和国内经济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们将2010年的物价指数预测值上调。CPI由原来的2.6%上调至3.2%,PPI由原来的3.5%上调至5.1%。2010年PPI将先上升后逐步下降,PPI的高点在二季度,全年平均为5.1%。从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来看,翘尾因素导致PPI上升2.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导致PPI上升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1月份,反映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j%,上涨幅度很小;但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1~11月份累计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9%。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数字 7月份CPI上涨6.5% 2011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相似文献   

20.
刘建伟 《中国物价》2006,(11):23-27
2002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出现了新一轮的温和上涨。与以往价格上涨态势不同的是,此轮价格上涨呈现CPI与PPI价格走势相对独立的态势,对此理论界、管理部门将其描述为“传导机制出现了问题”。目前,本轮价格上涨已接近尾声,CPI、PPI价格均在低位运行,值此之时我们对我国目前价格传导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供社会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