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涉汇企业汇率风险加大。运用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是涉汇企业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首要途径.为了解辖内银行汇率避险业务开展情况,我们选择了辖内外汇结算量较大的两家银行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端于汇率风险的出现。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改革培养了其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而衍生产品则成为企业进行汇率避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进出口企业培育了中国最初的衍生品市场。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诞生与发展的路径相似,真实的避险需求催生了国内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 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为了给银行与企业开辟更多的避险工具,央行出台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风险防范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更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银行如何在利用外汇远期市场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规避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汇率改革后银行发展外汇业务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大贤 《新理财》2011,(10):39-43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组合型汇率避险产品不断丰富,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及财务运作需求,准确了解这些产品的特征和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CFO们全面及时摆布企业资产,并力求取得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之后在越来越市场化的环境下,企业是否已经充分意识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否能够真正灵活运用汇率避险工具以防范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地应对汇率风险是摆在企业和金融部门面前一个迫切而又无法避免的问题。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盐城市中心支局对该市40户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1年多来,进出口企业由不理解到积极适应,由被动承受风险到主动防范,企业汇率避险意识普遍增强,避险工具的运用有所增加,避险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有所增强,显示出应对汇率风险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对汇率风险关注度的提高,企业对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重点考察了两类组合型汇率避险产品的运作模式及其对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的相关影响,并从加强对外债和银行综合头寸管理、鼓励银行合理创新产品和构建完善的汇率避险产品统计监测体系等方面,就规范汇率避险产品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形势愈加复杂多变,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边升值态势,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已经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加大,这需要外贸企业进一步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选对合适的避险产品和工具,提升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吴臻 《银行家》2011,(2):45-47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改重启后,各类经济主体避险意识显著增强,对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深入了解外汇指定银行避险产品现状,无锡市外汇管理局组织力量开展了相关调研。调查显示:无锡市外汇指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发展较为稳健,基本满足外向型企业避险需求,但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人民币汇率避险需求明显增加,银行也适时推出了部分新型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有效地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多样化财务运作的需求。然而,银行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在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套利成本收益等多个方面都对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汇率,曾经一度是中国人较少关心的话题。因为从亚洲金融风暴以后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较少考虑如何去规避汇率风险。而7.21汇率改革后,在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对多种货币的汇率富有更大弹性,汇率风险一夜间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汇率风险面前是不讲情面的,漠视汇率风险,不采用科学、专业化的避险工具,仅仅依靠自身对汇率走势进行盲目判断,将应收账款和在手合同暴露在汇率风险的敞口之下,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挽回的。  相似文献   

13.
吴国培  黄涛 《中国金融》2005,(19):36-37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出台后,我们对厦门市21家银行和上千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波动更为频繁,故对此表示谨慎和忧虑;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薄弱.避险工具相对匮乏,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潜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隐患。根据此次调查,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发展远期外汇市场的多项政策举措,我们认为应抓住改革契机,从增强市场避险意识、加快研发金融避险工具、营造涉外经济良好汇率避险环境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庆志 《中国外汇》2011,(21):86-87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商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业务开展情况,外汇局河南省分局组织开展了对辖内外汇指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的专项调研。调查发现,2010~2011年第一季度,河南省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整体的业务量是28.2亿美元,总量十分有限。这类业务主要集中在外汇业务量较大的银行。各银  相似文献   

15.
汇率市场化形势下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红 《南方金融》2007,(5):55-56,59
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本文介绍了结算方式、贸易融资和外汇衍生产品方面的避险工具,提出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汇率风险的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汇率弹性不断增加,外贸企业汇率避险诉求显著增加。利润较薄的小微企业尤其容易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规避汇率风险对小微企业保持稳健经营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汇率避险面临“意识弱”“成本高”“流程繁”等痛点,文章从银行代客外汇衍生品部门实务视角,探讨提出“强化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宣导”等措施建议,协助企业提升汇率避险能力、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为帮助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更好地进行外币理财、更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人民银行相继推出了各种外币理财与汇率避险工具。外汇指定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掉期等业务,实质上是代替企业承担了汇率风险,而银行却在自身避险工具方面比较欠缺。为了了解近一年来吉林省各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外币理财与避险方面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与教训,为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宏观决策,指导银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吉林省分局开展了此项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汇率双向波动加大成为常态,在企业汇率中性理念深入推进中,汇率风险管理是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厘清浙江省汇率避险现状及问题的情况下,通过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汇率避险的实证情况,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地市自发的汇率避险需求差异较大,汇率波动是企业汇率避险的重要因素,信贷供给提升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外汇衍生品供给不足以及政策推动作用尚未显现。基于此,提出了加大汇率避险理念宣传、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汇率避险产品、提升汇率避险服务质量等四方面政策建议,合力“几家抬”优势,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水平。  相似文献   

19.
黄术生 《中国外汇》2006,(12):57-57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汇率风险成为我国银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新汇率机制运行以来,江西省外汇理财和避险业务开展的情况怎样,为此我们对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企业运用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状况,并对影响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经过分析,本文指出,汇改以来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对汇率避险工具的需求强烈,但同时也存在避险手段运用不足、工具少、门槛高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加强避险工具的推广和研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