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口流动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很多人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持否定的态度。与此相反,本文从迁移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的增加,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有利于迁出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率达9.74%,人口流动率达12.33%。人口的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以女性为多,且迁移流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人口。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按城市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增人口数量,低于农村人口外出迁移数,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人口顺利迁移流动,需要相应的配套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人口流动呈日趋活跃态势。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使人口流动的区域和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总体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化迁移流动趋势越来越强;第二,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集中的人口又主要选择迁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春运期间长春市与省外城市的人口迁移数据,结合GIS空间表达、自然断裂法、等级钟等方法,分析长春市人口流动的层级特征、空间格局、时序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春运期间其他城市与长春市间的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高层级城市的组成遵循拉文斯坦的经济律,低层级城市的空间布局遵循距离律。②长春春运人口流动高度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区域,其中长春人口联系的重点区域集中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且分布形态呈现出金字塔式层级分布结构。③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存在差异,节前迁移城市集中化,节后迁移城市多样化和分散化。④经济律和距离律在人口迁移中起核心作用,而地理认同、适应性及部分特殊城市的特殊职能对迁移方向也存在明显影响。⑤长春市承担吉林省人口流出的门户功能。⑥百度迁徙数据在人口流动研究中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但仍然存在偏向和缺乏个体信息等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6.
人口迁移流动对于城镇劳动力供给和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均有显著影响。农村迁移劳动力与城镇居民就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不大。城-城迁移人口对迁入地人口的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均无明显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一体化逐步演变为省际之间的分割,再次走向大经济区之间的分割和区内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借助农民工的迁移流动来实现的,因而在本质上依旧是分割的。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人口迁移流动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但人们关于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在概念界定和统计口径上还有一定程度的混乱,如把人口迁移仅仅局限于完成了户口迁移的那一部分人,而将没有完成户口迁移手续的所有移动人口全部称之为“流动人口”;把城市、城镇功能性的短期驻留或过境人口与无固定户口的就业型、定居性的常住人口也统称为“流动人口”等。在我国迁移与流动的统计、调查及研究中,较普遍采用的关于人口迁移的定义为,发生在国内不同省区或县(市、市辖区)之间的,各类改变户口登记常住地的人口移动,以及发生在各经济类型地区之…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户籍迁移人口的结构与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人口的数量规模、内部结构和来源去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章利用1990年、2000年第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经济数据,通过自行汇总统计,对我国的非户籍迁移人口流向和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在对迁移人口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模过大的非户籍迁移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人口曲线流动与迁移是外来人口普遍现象2008年底,长三角两省一市户籍人口大约1.3亿,各城市外来人口合计3千多万。这些流动着的外来人口中来自长三角内部的占到总量的40%以上(其中20%左右属于省内流动)。这些三千万外来人口除了企业家、跨地就读学生、白领外,很大一部分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农民工,他们在长三角各地外来人口中的比重占到四分之三左右。与企业家主动选择的流动相比,农民工很多时候是盲目流动和被动流动,  相似文献   

10.
从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先奇 《生产力研究》1998,(6):78-80,83
本文通过对西方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中国国情的分析比较认为,只要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差距,只要城市实际收入高于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迁移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规律;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分析,主张顺应劳动力流动的客观规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国外"流动人口"的概念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流动人口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含义。对这种人口的流动,国际上更通用的称法是"迁移人口"(Migrant Population)。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对"迁移人口"的定义。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编写的《多语种人口学辞典》(Multilingual Demographic Dictionary),"迁移"是指"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常住址的改变,并常跨越行政边界。这种常住址的改变可以是长期的,半长期的,甚至是短期的"。联合国迁移人口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12.
民国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曾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正常进程被打断。事变后移民的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构成)、地域分布、移民的定居率、迁移过程等方面与事变之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事变前,关内向东北的人口迁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性质属于中国人口自发的国内转移,是中华民族自身的客观调节运动。事变后,关内与东北间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即进入东北地区的关内人口,不再是自由流入谋生,而是被作为“苦力”招骗而来,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关内劳动力的强制性掠夺。  相似文献   

13.
人口的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两大方面多个具体因素的影响,而正是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与差异成为了地区间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彭一娟 《城市建设》2010,(7):439-440
本文通过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原因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欧美及日韩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迁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中国在面对人口问题和本国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引导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并且使他们真正的实现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促进我们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通过分析FDI区域差异情况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显示出FDI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中西部数量相对较少,而省际迁移人口也主要迁往沿海一带省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迁出人口多,而迁入人口极少。通过这些FDI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为国家人口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流动不可否认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盐由之路,是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应保持农村人口的适度流动,并采取必要的改革与相关措施,消除消极影响,最终使农村人口流动能够真正地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拉文斯坦移民法则与我国人口的梯级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解读了拉文斯坦移民法则,在对我国移民历史进行追溯的基础上,认为人口迁移的非经济理性因素占据我国移民历史的主要部分,从人口流动及迁移现象与移民法则的差异出发,解释了农民工收入回流和房地产涨升的相关原因,总结出我国人口梯级迁移的特点,并提出了人口迁移宏观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鑫  左晓安 《新经济》2023,(4):81-93
本文利用广东省2000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VAR模型分别构建模型对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了相关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定量分析中,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显著双向影响,且经济规模与人口流动的相关性高于经济结构;在VAR模型中,经过协整分析,发现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存在唯一的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分析了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规模及经济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强弱。研究揭示,广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发挥两者的联动作用,实现人才吸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人口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市化人口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应用实例李新运,张晓青,吴玉林(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近20多年来,人们先后建立了多个城市化人口动态模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考虑城乡人口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Keyfitz模型,处理城乡人口自然增长和双向迁移的R...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变大,基于对优越生活向往的本性,人口逐渐向大城市流动,同时也由短期流动向长时间的迁移转变。生产力的转移导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很大的分层,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速度飞速提升,从而使得更多的人才涌向城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发展缓慢的城市难以留住人才,发展更加艰难。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人力资本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拟通过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