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更大程度上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视我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出发,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对可能产生的各类金融风险加强把握和控制,保持监管体制的优化和高效,相应地在监管策略上进行不断创新成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WTO规则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入世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提出的挑战,并进一步指出,在提高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效率的基础上,逐步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变,最终建立功能型监管体制,是入世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首先反思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然后剖析在WTO下所面临的金融监管的问题,探讨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取向,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与前瞻性金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佶 《经济师》2001,(5):155-156
所谓前瞻性监管 ,就是要求监管者顺应时势 ,先于被监管者而动制定规则 ,以此来约束被监管者的行为。中国即将加入WTO ,金融业务规则和环境也将发生变化 ,这要求我们深化改革 ,加强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等建设 ,完善监管手段 ,提高监管水平 ,迎接入世后的挑战。由此 ,笔者下面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监管构想。一、深化金融改革 ,重新构建金融监控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法律体系 ,增强监管有效性 ,创造公平竞争的大环境1、重新构建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 ,银行、外汇、证券、保险四大块分…  相似文献   

5.
冯英娟  尚欣 《技术经济》2002,21(12):38-39
一、加入WTO对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挑战1、中央银行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难度加大。中国在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越来越多的活跃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 ,成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新对象。众所周知 ,外资银行不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交易国际化、服务多元化、技术手段先进、金融创新能力强 ,而且还可以从国际市场引进品种繁多 ,操作复杂的新型金融工具。在国内长期习惯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进行银行监管的中央银行 ,在加入WTO后 ,如何按照国际惯例 ,如何对尚不熟悉的外资银行业务进行有效监管 ,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总之 ,大量…  相似文献   

6.
李玉梅 《经济师》2001,(8):155-155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加入WTO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和金融改革深化程度逐步提高。入世后,中国金融业必然要遵循国际金融监管的标准、方法,逐步形成一个统一、规范、公正、高效的金融体制。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WTO与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以后,要求我国金融监管逐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刚刚发布的巴塞尔核心原则对推进这一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的现状及世贸组织对中国金融监管的要求入手,分析中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借鉴巴塞尔协议,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建设问题,并提出完善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中国金融市场一旦开放,国内商业银行首当其冲受到外资银行冲击的就是中间业务。而由于中间业务综合性强,一个中间业务品种的推出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因此,商业银行全行上下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中国要求恢复与GATT的关系,13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去年就入世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9年11月5日下午3时50分,中美双方签署文件,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银行业方面,中国承诺,入世2年外资行可为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入世后5年全面开放。这一承诺势必会冲击我国的银行业,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的自我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将从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创新方面进行探讨。一、入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虽然按对等原则,在我国逐步放松对外资行的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之后,我国银行业也可以进入其他国家享…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中国加入WTO这一现实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机制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入世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传统的金融体系将面临金融市场开放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金融合作、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全能银行、金融并购、资产重组、跨国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如何适应国际潮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构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历史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营思路下,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自办公司)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但由于银行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对于中国金融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而言,将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生产力层面上,国家之间的竞争莫不归根于经济实力的交锋,金融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活跃程度决定了金融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加入WTO的经济金融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中国未能加入 W T O 表明本身的经济金融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但中国不能单纯为了加入 W T O 的千年回合谈判过多丧失了国家的经济利益。中国加入 W T O 后引入的国际市场规范有利于推动国内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实现制度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国不应低估国外金融服务业对国内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形成的整体组合冲击影响,而适时成立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创新促进委员会则有助于改善现行分业监管制度下的政策协调能力和提高国内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加入WTO后我国金融集中监管体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监管组织机构和体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多元"或者"双线多头"的监管模式,这一金融监管模式的特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拥有对银行机构的监督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监管机构共同履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5.
16.
加入WTO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推进,加入WTO对我国证券市场提出了什么要求,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又当如何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值得业界及理论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监管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金融监管在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实现金融对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0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监管也面临看一些新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如何通过创新与发展来实现金融监管对金融业的强力支持,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冯慰荣  叶森 《经济地理》2002,22(2):137-141
我国加入WTO,总体上将给浦东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有利因素,同时也会给浦东带来一系列挑战。本文将就入世后可能给浦东的金融服务业、电信服务业、医药工业、房地产业等产业部门带来的影响作一剖析,并就浦东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维金  何强 《经济师》2000,(9):93-93
我国加入 WTO后 ,金融对外开放将进入崭新阶段 ,金融业将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融合。面对新形势 ,央行要加强金融监管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加强学习、增强金融监管能力加入 WTO后 ,我国金融业的组织机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外资金融机构将逐步增多 ,商业银行新的业务领域将逐步拓宽 ;其经营活动与国际金融活动紧密相连 ,从而使金融监管的对象和内容大量增加 ,因此 ,要加强学习 ,不仅要学习好党和国家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 ,学习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 ,而且要学习国际金融知识 ,了解外国金融发展历史 ,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国…  相似文献   

20.
如何化解加入WTO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舒宛 《经济师》2000,(2):91-91,105
中国已经加快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步伐,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开放成为国外对我国加入WTO的重要筹码。银行业的开放也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将在国内国际经济舞台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为了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我国的银行业必须认清形势,奋起直追,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为加入WTO积极做好准备。一、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1、与国内银行争资金来源。外资银行只要进入中国,就必定想方设法寻找资金来源,因为没有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