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女士30岁,在外贸公司工作,月收入7000元;丈夫刘先生32岁,在外企工作,月收入9000元;女儿今年3岁。  相似文献   

2.
庆晨  罗罗 《新智慧》2007,(3):55-55
刘先生,29岁,企业白领,月收入4000元,另外有一些金额不等的额外收入;张小姐,27岁,公务员,月收入2000元。家庭储蓄共5万元。这对夫妻每月的理财方式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韩米  李兰 《新智慧》2007,(1):53-53
三十而“理” 付先生,32岁,事业单位中层,月薪3000元;付太太月收入2000元。两人所在单位均投保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险,年终奖另计。小孩1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人物:李小姐,36岁,没有小孩。收支方面。李小姐和先生的月收入大约为2万元,每月日常生活费用支出为5000元,每年旅游支出至少5.5万元。  相似文献   

5.
《新智慧》2008,(8)
理财案例: 邵女士,32岁,五口之家,小孩8岁。邵女士家住杭州郊区,有两套房子。都用来出租,租金年收入为12万元,另外工资年收入为12万元。月开销为5000元。目前,邵女士买了44万元的基金、10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有2万元的货币、2万元的备用金以及每月基金定投900元。请问:理财配置是否合理。需不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6.
宗学哲 《大众商务》2006,(12):61-61
赵女士今年40岁,是一所市级医院的医生,先生在某中专学校当考师,目前,他们的家庭月收入为5000元,两人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今年正在初中一年级,现有家庭积蓄32万元,主要为国债12万元(即将到期),定期存款12万元(存入不久),  相似文献   

7.
今年24岁的金洪成,目前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韩资服装公司工作。虽然工作不久,他却拿着每个月8000元的高薪,而且还有个怪怪的头衔——“降温师”,  相似文献   

8.
华章  何何 《新智慧》2007,(4):50-50
8年理财生活,我的经验就是尽早买保险、别冲动购房、让基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我认为自己最英明的一项理财规划就是在刚工作3个月就买了保险,那时我23岁,月收入仅在2500至3000元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暴大有越刮越猛之势,如何开源节流应对危机,成了时下上班族中的热门话题。我们来看一位28岁的小职员仇晓啸的超级省钱术:28岁的他月收入只有1500元,但他5年来却养房、恋爱、娱乐、存钱样样不误,小日子过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10.
张虎林 《大众商务》2006,(8S):24-25
一位11岁男孩购买玩具,一次就花掉8000余元。他还经常请同学吃西餐、玩电子游戏,雇人帮自己做作业,不到3个月就将2万多元“压岁钱”挥霍一空。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加强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迫在眉睫![编按]  相似文献   

11.
行家  涛华 《新智慧》2006,(11):51-52
吴小姐是公务员,月收入3000元;她的未婚夫是工程师,月收入5000元。两人每年年终还可以得到10000元的奖金。目前,两人有活期存款3万元,定期存款5万元,国债投资2万元。另外,双方父母各自为他们准备了6万元的购房款,一共是12万元,两人准备购置一套价值50万元两室一厅的婚房。  相似文献   

12.
凌枫 《大众商务》2003,(1):50-51
24岁的夏云在一家私企工作,月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丈夫月收入4000元左右,俩人暂时还没有要孩子的打算。尽管只是比较浪漫的“两人世界”,但是夏云的家庭开支却很不合理,每月  相似文献   

13.
第一位:马太太简介:会计,个人月收入1500元,家庭月收入4000元快乐理财:炒股、买彩票乐趣多多我家比较传统,孩子上大学,每月需要600元生活费,我还要拿出1000元作为定期储蓄,拿到薪水后,我先把这两项分列出来。  相似文献   

14.
韩莹 《新智慧》2005,(4):21-21
吴先生,30岁,广州某广告公司业务经理,年薪8万元; 韩女士,26岁,广州某时尚媒体编辑,年薪6万元。  相似文献   

15.
forexgps  阿六 《新智慧》2007,(4):47-47
26岁的林女士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月薪约2500元,年终奖3000元左右;丈夫28岁,月薪3500元,年终奖1万元,夫妻俩的单位均购买了基本社保,没有任何其他商业保险。半年前购买了一套价值约40万元的商品房,加上新居装修以及结婚的花费,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并欠父母5万元。商品房月供约2000元,供期10年,家庭开支每月约2500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原来我在银行工作时,29岁的小张是我的一位老客户,他是一家网络公司的主管,妻子是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夫妻俩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天小张拿了已经到期的四张各10万元的定期储蓄存单来办理转存业务,我们接过存单看了一下,四张存单都是二年期的,除一张刚在前天到期外,其他三张都已经超期一个多月了。这三张存单因为超期的时间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二年期的银行储蓄存款年利率是2.25%,为此小张损失利息382.50元,扣除20%的利息税,小张实际损失306元。  相似文献   

17.
小茜今年26岁,每月工资2300元,每月花销约500元,有单位社保(但不知如何利用),男友今年30岁,每月工资7000元,无社保,每月需交付父母2000元做养老生活费,另外交房租1000元,每月开销800元。他们有一辆小汽车上下班,油费加停车费每月约2000元,买车后几乎没有积蓄,只有银行存款1万多元,另有2万元股票。两人准备明年年初结婚,想知道如何理财,才能一两年内在广州买房,并能养育孩子。  相似文献   

18.
物价上涨,工薪家庭该如何理财,才能找到“以钱生钱”的办法呢?案例:王丽丽今年36岁,是一家超市的部门主管,丈夫是一家企业的车间主任,两个人的月收入部在2000元左右。他们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但从去年开始,随着物价的步步攀升,王丽丽感觉钱越来越不经花了,  相似文献   

19.
刘女士今年43岁,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办公室工作,每月收入1000元,有3万元的大病保险;先生今年53岁,在一家合资企业做管理工作,年收入十万元,单位有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商业保险,两年后也将办理内退手续;儿子在外地读大学一年级。刘女士的家庭可以算的上是典型的“空巢族”,他们现有一套80多平方的住房,存款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20.
高靓 《新智慧》2008,(12):97
“家庭年循环存款法”是我在处理家庭存款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存款方法。记得自己20多岁刚工作的时候,每个月都攒不下钱来,所以有意识地去银行办500元以下的小额度存款。一旦有消费欲望和冲动的时候,由于银行取钱需要排队,提前支取的程序也较为繁琐,所以达到了“积少成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