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笔 《大众商务》2008,(7):34-35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的“鑫满亮”擦鞋行,在挣小钱中,却一不小心成了北方璀璨明珠大庆油田同行业的佼佼者。老板林静峰,涉足擦鞋、修鞋行业仅3年,就靠一流的服务,满意的质量,创新的技术,把小生意做大,发展了11家连锁店,并创下百万身家……  相似文献   

2.
守摊与守道     
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黄宏、巩汉林演的小品《鞋钉》耐人寻味。汽车交易中心老板为买三个挂营业执照的钉子,找到修鞋师傅。面对50元以至上百元买三个鞋钉的诱惑,修鞋师傅不动心,给那位以“有钱能使鬼推磨”为信条的老板一次灵魂触动。小品以“要想守住你的摊,先要守住你的道”为结束语,发人深省。发展市场经济,自然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提倡“什么效益好就搞什么”。但“君子爱财,取之  相似文献   

3.
今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民无需再为修鞋、修伞等琐事而四处寻寻觅觅了。日前.记者从上海市容环境卫生行业2007年便民利民措施发布会了解到.“五一”前,一份《城市设摊导则》将出炉,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4.
事件     
最寒冷的马拉松,自动售货机可卖房卖车,“鞋子车”亮相厦门,蚯蚓也成“宠物”,空中早餐,“单身派”,  相似文献   

5.
财富测试     
从脱鞋方法测试你的理财观晚上下班以后,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在屋内脱下了鞋子。你脱鞋子的方法,会是以下哪一种呢?A、就是再累也要把鞋子整齐地放到鞋架上。B、随意地脱在地上,不管它是怎么放的。C、鞋带也不解,就直接"咚""咚"两声把鞋子踢掉。  相似文献   

6.
吴小咏  王华 《新智慧》2006,(5):45-46
汪小姐每月拿着三四千元的工资。从不像别人那样动辄花上千元买一件衣服,可每到月底还是闹“钱荒”。虽然苦恼。但一见到低价折扣、优惠大促销.她仍然手痒痒。上个月刚买了两双鞋子,但看到商店里的打折广告。她就迈不动步子了,最后开心地花228元买了一双原价600元的鞋子;见到首饰店里一对做工精美的耳坠打对折。她马上毫不犹豫地掏钱,虽然自己没有穿耳洞……最后,家里堆积的衣物多了。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少了。  相似文献   

7.
林莉 《大众商务》2008,(6):40-40
2006年,在英国伦敦市南的一条大街上,新开了一家叫“罗毕”的鞋店。这里的鞋子款式丰富,质量也不错,但是这条街上的鞋店实在太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这家鞋店的生意一直很平淡。  相似文献   

8.
孔瑶瑶 《新智慧》2007,(7):60-60
在Shoe IQ网站上,有人贴出“你的男友是什么类型的鞋”的帖子,其内容出自一部名为《完美的鞋》的小说,小说主人公秉承了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的择偶观,用鞋子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男人作了一番私密而又妙趣横生的解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鱿鱼与鞋子 冢八郎是日本的一名制鞋商。他对鞋“情有独钟”,十分注意捕捉市场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 冢八郎的鞋厂主要生产运动鞋,所以冢八郎注意接近运动员和爱好运动的人,以听取他们对运动鞋的改进意见。有一次,他听到一些运动员对运动鞋有些不满意,主要是抱怨运动鞋容易打滑,拼抢蹦跳中,鞋子一滑,说不定就是一大跤。  相似文献   

10.
浪漫捆绑风     
假如你是对鞋子敏感的人,那么接下来就会发现,在众多的鞋子当中,有一种特殊的款式,特别受到巴黎女人的青睐,不管是包鞋、露趾鞋还是凉鞋,那种附有长长的鞋带、可以捆绑在小腿或是脚踝上的款式总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鞋子与人们的居家、工作、旅行等生活内容息息相关、它是时代的生活方式与文化面貌的反映。本文以鞋子的发展历程展开叙述,强调鞋子是服装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设计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代,美国一家鞋厂派出推销员到太平洋某岛推销鞋子,发现岛上人不穿鞋,便瞄准其潜在消费者,经过诱导和经营,唤醒了沉睡的鞋子市场,赢得可观利润。由此可见,开发潜在市场不失为竞争取胜的高明之举。企业要掌握市场竞争优势,重要的一点是迎合“上帝”的心理需求,发掘“上帝”心中的潜在市场,让企业名称和产品在其心中占优先位置。在经营策略上,变传统的“我跟‘上帝’走”为“让‘上帝’跟我走”。首先,诱导消费,培养市场,赢得潜在消费者。通过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如培训顾客、主办一系列吸引顾客参与的活  相似文献   

13.
又到了总结新一年春运的时候了。各运输企业都照旧“大捞了一把”。公路、民航春运时除了整天忙的焦头烂额,从强化服务上“捞”了一把,这种捞法挺让人心服,毕竟他们认真的付出了。只是铁路部门每年利用春运“大捞”的这一把实在让人感到不那么光彩。  相似文献   

14.
空间 《大众商务》2006,(1):38-39
四川大学.一辆黄色跑车,一位女老板,一个修鞋木箱。 这一幕,出现在了四川大学的校园,让全国千千万万的就业大学生惊恐万分。 果真,现在的大学生要沦落到去擦皮鞋? 深圳福田人才市场,人头攒动,沙丁鱼罐头似的要挤炸整个招聘现场。 这一幕.让每一个去深圳谋职的人脊背发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的"鑫满亮"擦鞋行,在挣小钱中,却一不小心成了北方璀璨明珠大庆油田同行业的佼佼者。老板林静峰,涉足擦鞋、修鞋行业仅3年,就靠一流的服务,满意的质量,创新的技术,把小生意做大,发展了11家连锁店,并创下百万身家……  相似文献   

16.
陈尚荣 《新智慧》2002,(4X):53-54
谈判大师尼尔伦伯格说:“谈判是合作的利己主义。”保护自己,吃掉对方乃是“天经地义”,只不过在谈判中“吃”掉对方还要考虑“合作”的前提,这就不能不顾及对方的利益,不能“硬吃”,不能把对方“吃”得片甲不留,而要让对方被“吃”得既痛心又无可奈何,最后还要在协议上“心悦诚服”地签字,这种“吃”法,叫“智取”。在谈判中有一种“吃”掉对方的谋略叫“扮猪吃虎”,就是把自己装扮成貌似愚蠢、可怜、软弱的“猪”而却能不知不觉地吃掉对方貌似聪明、强大、气势汹汹的“虎”。  相似文献   

17.
论儒学史上的“中”“和”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是儒学中两个重要范畴。《中庸》首次赋予“中”“和”以道德本体属性,朱熹则建设了一个以“中”“和”体用为核心、以“二分”为原则的意义系统,已发未发、动静寂感等均被统摄于此系统下。刘宗周反其义而言之,以慎独为宗,主张存发一机、中和一性,再度贯通“中”“和”、体用、已发未发,使“中”“和”浑融一体。王夫之则重释“中”“和”、体用概念,把前人之“中”“和”均视为“体”,把“体”引发的道德实践与施行视为“用”。表面上,王夫之与前人只是“中”“和”体用观念的不同,而实际上,王夫之的“中和说”实为儒学内的自我解构。这种解构或可从一定角度显见宋明理学到清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侯珍 《新智慧》2008,(3):I0008
侯宝林是最反感别人当面叫他“侯宝林儿”的。这一“儿化韵”在他看来“轻蔑”的意味更多于“亲昵”。而且是与“小”、“贱”一类侮辱性的含义相关,甚至还表现出把相声这种艺术仍然当做“玩意儿”、把他这样的“艺术家”仍然当作“说相声的”或“臭说相声的”错误看法。每每遇到这类情况,他那极好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使自己与对方都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嘉青松”(嘉山、青浦、松江)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报道,在上海一些主流媒体的显著版面上,频频出现。这些消息表明,“嘉青松”“经济特区”的目的在于把上海建成现代制造业中心。而“嘉青松”“经济特区”也就是“173计划”内容,也叫“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区”。  相似文献   

20.
海燕 《大众商务》2010,(3):20-21
行行状元这句话似乎一点都不假。就连修鞋这种很多人觉得修门槛低,小打小闹赚不了大钱的事情,如今只要你肯琢磨,就能做到月入近万。不信,看本文为大家讲述的老鞋匠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