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现金流量表项目编制的日益完善,现金流量信息作为投资价值参考指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在判断与投资价值的相关性时,其与传统的会计盈余指标相比,究竟是谁与投资价值的关系更强?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中国沪深两市部分上市公司近三年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为数据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二者与投资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二者均与投资价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且现金流量可以在会计盈余基础上提供增量解释。依据实证研究数据,推定了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与投资价值之间线性关系的存在,并指出了文章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现行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整体的价值相关性提高。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都有增量价值相关性且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高于每股净资产,利润表信息仍然强于资产负债表信息;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高于历史成本,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高红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4):33-33
公允价值是一种具有明显呵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加之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应用仃较严格的限制。2001年1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公布了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的准则草案和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企业价值创造与现金流量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选取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采掘业、大型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两个行业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与现金流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与其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旧会计准则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每股净资产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本次会计准则的改革是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建设与完善。文章运用价值模型,以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为样本,分析了2006年年报中分别按新旧准则要求下披露的净资产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旧会计准则下每股净资产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新会计准则下提供的每股净资产数据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明显优于旧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被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通常认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集中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及如何对其进行防治,本文则就管理当局是否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的分析。最后提出加快会计准则建设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系统,从而缩小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8.
9.
10.
文章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产权理论、公司治理与产权理论的关系,归纳出公允价值会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公允价值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研究了不同信息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股票定价,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准则制定研究的重要方面。2006年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按照新旧准则编制两份年报提供的数据,文章采用Ohlson模型分析了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股票定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环境对公允价值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允价值对股票定价的增量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设置虚拟变量的价格模型研究方法,经过对我国沪深A股1991~2003年8169个样本企业/年观测值的研究发现,我国主营业务利润的可持续性及预测能力无论是对未来1年还是对未来6年均高于非主营业务利润,但我国资本市场在早期不仅不能识别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利润,反而偏好于非主营业务利润,但自2001年起.我国资本市场对这种错误的定价模式进行了纠正.2001~2003年我国主营业务利润的价值相关性高于非主营业务利润,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正走向成熟,而且也说明我国资本市场正向有效性较高的成熟资本市场靠拢。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创造的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沪市非金融类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EVA作为样本公司价值创造结果的评价指标,以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以及可持续成长率作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EVA〉0和EVA〈0的样本公司的成长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只有体现企业内在成长潜力的可持续成长率指标与样本公司的价值创造结果显著相关,即价值创造型上市公司与价值损害型上市公司真实的成长性差异体现于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负债融资和市场份额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份额与负债水平正相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负债水平能提升企业价值,且负债水平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曲线呈U型;销售预期对企业价值具有调节作用,且高销售预期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检视台湾地区第三十五号公报之公布实施与提列资产价值减损(2004年度及2005第一季)之增额信息内涵与对财务报表保守性与攸关性之影响。目前全球之会计准则皆朝向符合保守质量特性并提高财报之价值攸关而努力,由于台湾地区第三十五号公报2006年才强制实施、目前相关研究尚付之阙如,因此本研究以1991年-2005年台湾上市公司为样本,检测三十五号公报之信息内涵与价值攸关,以提供相关政策之制定参考。首先,信息内涵之检测结果显示,资产价值减损信息加入Ohlson Model前后之解释能力提升,代表资产价值减损确实具有增额信息内涵,而以事件研究法讨论对投资者之影响、累积异常报酬为负,显示投资者对资产价值减损为负面之反应,惟并不显着,且并不存在产业间差异。其次,本研究检测三十五号公报之制定与财务报告保守性之关联,实证结果表示台湾地区之会计原则确实逐年趋于保守,尤其自2001年起即呈现负向的盈余市价比率关系,其中2004年更因资产提列价值减损之效应而使盈余市价比更为下滑。因此本研究认为实行三十五号资产价值减损公报后,将使盈余/账面价值更加保守,具有正面之政策意涵。最后,本研究检视三十五号公报之实行是否能提高台湾地区财报之价值攸关性,结果发现,随时间经过台湾地区上市公司之财报攸关性逐年下降,但下降的幅度逐年递减,此表示台湾地区致力于财报规范的努力仍有一定之成果,而Ohlson Model加入减损因子前后之解释能力亦提高1.6%,因此本研究认为三十五号公报之实施确实提供相当程度之攸关性,具正面之意义。 相似文献
17.
IPO公司盈余预测精确性之实证研究--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的一个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一系列误差衡量标准,比较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之间盈余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H股和红筹股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比香港本地企业的预测预测更为精确。在用横截面模型解释精确性变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统计回归结果的解释力较强。本文的偏见和理性检验表明,对于增长模型而言,IPO公司的盈余预测是无偏的,并且其制定过程也是显得比较理性,盈余预测与IPO公司的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经济问题。本文收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运用行为心理学著名的“锚定效应”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文章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级别与以Z值多元判别模型算出的公司Z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用Z值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信品质的一些特点:整体资信品质良好,但波动性很大;资信品质在公司上市最初2年较稳定,此后将会大幅度下降;信用品质变化与公司行业风险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