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与银行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双方权利、义务的配置情况是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程度与实际效果如何的一个关键问题。河北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发展历程表明,银行与高校之间的权利、义务配置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要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公正、合理配置高校与银行的权利、义务,平衡双方权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金贷款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银行,高校三者协同帮助贫困高校生的银行贷款,是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政策自出台以来,推行过程十分坎坷。国家助学贷款呆账坏账率屡屡居高不下,给各个银行带来的风险以及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助学贷款风险成因以及防范措施,帮助银行更好地规避风险,从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等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行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政策,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贷款政策、实施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新政策、新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风险,提高了银行为贫困生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助学贷款这项下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各相关部门,如学校、银行等也在新政策、新机制的指引下,加强了助学贷款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一些固有顽疾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诸如贷后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国家为资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出的重要政策,是集政策、福利、教育、金融于一体的复杂混合工具,其利益主体涉及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大群体,从理论上讲,国家助学贷款是使各相关利益群体受益的好政策,但由于各利益方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对风险评价和利益评价的角度不同,甚至有相反的看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滞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本文将以国家助学贷款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困境及原因,以期为国家助学贷款更加合理有效的实施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处境尴尬的深层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于开展助学贷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风险大于收益.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助学贷款一定程度上还属于道义和政策行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国家助学贷款虽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如财政贴息、免交营业税、呆坏账核销等,但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均由银行自行筹措,还贷风险由银行独自承担.这种没有信用等级评价的信用行为,风险自然大于收益.其次,贷后管理无章可循,追索成本过高.再次,很多地方由于财政收入方面的原因,国家助学贷款缺少财政贴息等相应政策的支持,同样制约了助学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普遍信用体系的缺失,作为政策的信用性定位与中标银行的商业化运作,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风险防范的制度性缺陷,导致较高的系统性偿还违约风险。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与社会保险制度整合运行,化信用贷款为担保贷款,变事后被动追缴为主动扣除的风险规避制度创新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积累与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其向人力资本转化,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实现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个人融资的手段之一,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渐渐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接受。近年来,我国在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学生贷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学生贷款工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8年底,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约64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而到了2005年底,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3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资金短缺、教育不公等问题。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怎样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家助学贷款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一剂良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信用贷款,它属于金融机构的普通商业性贷款业务,贷款合同是由银行和借款学生签署,没有任何附属担保的合同。就该合同而言,银行承担很大的风险,最直接的风险就是面临贷款学生的违约风险。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关系到如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政策目标。既要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又要兼顾银行的合理赢利要求,是国家助学贷款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控制和防范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已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finds that loans sold to 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s (CLOs) underperform matched unsecuritized loans originated by the same bank. We find that banks put less weight on the hard information on borrower risk available to them when they set interest rates on the loans they sell to CLOs, and that they retain less skin in the game on these loans, suggesting that lax underwriting standards contributed to the worse performance of securitized loans. We also find that the median non‐CLO syndicate participant retains a lower stake in securitized loans when compared to loans that are not securitized, suggesting that these investors, like lead banks, expected securitized loans to perform worse.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揭示当前银行开展个贷业务存在的风险点,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检测等方面,提出银行开展个贷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年初以来,大连市票据市场交易活跃,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增加较多,贴现、转贴现业务同比增长较快,票据融资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同比明显提升。票据业务近期发展较快,既有该项业务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也是当前流动性充裕和银企双方经营调整与博弈的结果。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从统计角度体现票据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不放松票据真实性审核力度,以及完善银行票据业务内控机制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文章就进一步规范和推动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已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形成与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立法始于2OO9年,2O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业务经营和审慎监管等规定予以修改。为保障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我国应当提升立法位阶,制定《消费金融公司条例》,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风险的内部控制,规范金融监管制度,强化借款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5.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其传导效果依赖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基于我国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低这一现实状况,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博弈,结果表明,在紧缩的政策下,并不是银行"惜贷",而是企业"惜借"而转向民间渠道,信贷渠道对于投资的调控力度大大减弱;相反,在扩张政策下,中小企业都"抢贷",信贷渠道对于投资的扩张效应就大大增强。这样就造成了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扭曲,导致货币政策易放难收。本文继而对2008年至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进行观测,结果与理论相符。最后,本文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对乌鲁木齐县200户种植大户资金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户资金借贷发生率、借贷金额、借贷渠道、借贷方式及借贷用途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县种植大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估计种植大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借贷可得性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博弈方法,基于农村小额信贷供求双方经济利益的视角,在农户自愿还贷的框架下,讨论银行自愿贷款所需条件,以寻求影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因素。研究发现,只有通过降低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等举措才能从本源上解决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绿色信贷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导资金流入促进环保的企业及机构,并从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及时抽离,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绿色信贷实质上是政府、银行、企业、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一种博弈关系,要使绿色信贷真正做到循环经济的有力助手,必须要加快绿色信贷建设,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毕业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英语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对课程设置、社会需求、自我英语水平的认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评价.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最薄弱,亟待加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和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加强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学生的跨文化综合素质.以期本文提供的数据及分析能为大学英语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呈现出“重城轻乡”的二元制结构特点,在这种经济结构背景下的城乡个人信贷政策却没有实行差别化,这是造成我国农村个人信贷业务难以推进的主要障碍。目前银行在针对个人办理贷款时都有一些硬性条件,包括面临风险时贷款利率会适当上浮,个人贷款期限以年为单位,要求借款人一定时间内支出与收入比不得超过50%,这些政策和限制性条件对农户贷款并不适用,在为农户办理贷款时应适用新的信贷政策,使其更贴近农户的实际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