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信息苑     
《江南论坛》2001,(11):26-26
本刊参与举办吴文化问题研讨会本刊讯11月9日,由本刊与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无锡日报社等十个单位发起举办的“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先进城市”研讨会在泰伯陵所在地锡山区鸿声镇举行,来自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会议,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龙到会并讲话。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就深入研究发掘吴地文化,打好吴文化牌,提升无锡城市文化品位,使无锡早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和建议。本刊记者无锡市社科联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联本刊讯无锡市社科联近几年来在社会科学的普及、宣传…  相似文献   

2.
石雨 《江南论坛》2009,(11):59-61
无锡吴文化研究迄今为止,已有近30年的时间。回顾这一过程,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状况,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评价泰伯奔吴功绩时,说法完全是一致的:泰伯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文化和耕作技术,改变了江南落后,蛮荒的面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观点,当然是以往史学界传统的黄河流域文化中心论巨大影响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吴文化,顾名思义是吴地区域文化。吴地是以太湖流城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一般称之为江南地区。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从吴文化地理区位看,无锡处于其中心位置。自泰伯奔吴奠基,开创吴文化,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吴文化与中华大地上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泰伯奔吴,建勾吴国,是开创江南文明的标志。泰伯的至德、开拓精神,它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融化在吴地百姓的人文脉络中。三千多年来,在吴文化母系孕育下,它深厚形成的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值得珍视和研究的吴地文化3200年前的泰伯自中原南奔吴地,使中原文化和江南土著文化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性融合。这一融合的结果,不仅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度——句吴,也创造出一种具有无限活力和雄厚后发力量的新文化——吴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文化成为推动吴地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公元前473年古吴国为越所灭,句吴虽消失于地理版图,但作为文化形态的"吴"却并未消亡。吴文化不仅绵延千年,不断得到传承扬  相似文献   

6.
陈振康 《江南论坛》2014,(11):57-58
正三千多年前,太伯、仲雍从周原奔荆蛮(现无锡梅村一带),建立勾吴国,开创了吴文化。在这之前的文化,称之先吴文化。由于在文献记载对此几乎是一片空白,对先吴文化的研究,我们倚重于考古学的研究。在考古学,先吴文化是湖熟文化。在笔者的《先吴文化探析》中,对先吴湖熟文化已作了论述,指明"作为吴文化的前驱,湖熟文化应即先吴文化",并对湖熟文化遗址的特点与分布、湖熟文化时代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0,(3):I0007-I0007
2010年2月22目(正月初九),无锡新区第八届泰伯文化节在梅村街道梅里古都至德广场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节,融入了诸多新的元素,绽放出别样的色彩:一是从“经贸文化节”到“文化节”的嬗变。本届文化节将原“泰伯经贸文化节”更名为“泰伯文化节”,淡化经贸气息,添加文化元素,举办了吴文化与梅里古都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二是从“追求时尚”到“凸现传统”的回归。“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2009年7月,  相似文献   

8.
吴氏源流     
史有吴国,后有吴地、吴文化。吴地经济、文化的崛起,都可追溯到吴地始祖泰伯。 远在3200年前,岐山(现陕西岐山县)周部落有一位首领周太王,生有三子,名泰伯、仲雍、季历。太王曾说:“兴王业者,其在昌乎!”昌,就是季历的儿子,后为周文王。当时,王者都传位给长子,泰伯是当  相似文献   

9.
吴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无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合力推动下,吴文化的研究广泛推进,吴文化的历史资源得到深入发掘,吴文化的精神不断得到彰显和弘扬,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吴地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无锡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深化对吴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吴文化,对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吴文化在吴地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发展吴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吴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相似文献   

10.
余雷  剑平 《江南论坛》2004,(2):16-16
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的20集电视连续剧《德润江南》,即将在无锡梅村泰伯庙举行开机仪式.  相似文献   

11.
一、无锡是人文荟萃之地从《史记》记载的泰伯奔吴,到如今三千二百多年历史,无锡地区出了许多名人。市地方志办公室最近作过一次统计,无锡市(包括宜兴、江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点影响的人物,大致有7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某些领域的奠基人或开拓性人物。例如,在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创新,是吴文化的精粹。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末年,吴地先祖泰伯谦让高位,越过重峦阔水,自周原千里奔吴。吴人对他的高尚品质十分赞赏,"义而归者"有千余家。泰伯建都于今无锡梅里,建筑城郭作为藩屏,穿凿沟渠以防旱涝;崇尚正义,治以周礼。而又不拘旧礼,入乡随俗,断发文身,使"周道"与当地的体治相适应,建立"勾吴",创造了新型的吴文化。泰伯当政,"数年之间,人民殷富,教化大治,东南礼乐实始  相似文献   

13.
陈国柱 《江南论坛》2003,(11):53-53
吴国从泰伯于公元前12世纪在梅里立国,至公元前473年亡国,前后经历了六百余年。在这期间,吴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吴文化精神领域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四种精神:一是开拓创新精神。泰伯、仲雍放弃周国王子的地位,跋涉数千里,到江南的开拓经营,对华夏民族的融合、形成及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影响的意义上来看,所谓"文化软实力",其实即是一种文化吸引人的魅力。一种文化因其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价值理想,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因而被广泛认同与接受,不仅世代相传,而且还成为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资源和精神凭借。从此意义上来审视,吴文化富有这种魅力。概而言之,其体现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礼让精神。这种精神在吴地最为显著的实践者是吴泰伯。  相似文献   

15.
“凡是能够引起旅游者兴趣的,就叫旅游资源”.鸿山已沉沉静睡了几十年,长期以来,鸿山以松散性的自然状态接待游客未加管理和利用,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宝藏深山初被识”.随着社会的发展,鸿山前人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因而开发鸿山旅游风景区有历史的、时代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一、开发鸿山旅游风景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历史的反思与时代的呼唤历史往往跟人开玩笑:泰伯偕弟仲雍三让皇位奔梅里(今梅村、鸿声一带)断发纹身,开拓江南,使这一带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海内外闻名遐迩,可吴文化公园却建在堰桥.无  相似文献   

16.
邹丽敏 《江南论坛》2003,(12):41-42
“吴文化”从3000多年前在无锡梅里诞生,泰伯仲雍的“断发文身,植桑织帛”标明“吴文化”的起点不但追求温饱生活,而且提出了明志立身,摆脱蒙昧。追求人文精神的需求。而这一显著有别于中华其他古文化的特点,确定了“吴文化”的辉煌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的变迁,“吴文化”从小小的梅里诞生,发展成为吴地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朱永新 《江南论坛》2002,(10):32-33
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智慧结晶,是我们苏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背景。对吴文化进行保护、整合、改造,不断赋予其与时俱进的现代价值,将成为新时期打造“文化苏州”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8.
吴所 《江南论坛》2007,(7):44-44
日前,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与无锡吴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在无锡吴文化公园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泰伯奔吴的研讨会上,有人提出泰伯为什么要奔吴,而不奔齐,也不奔楚或其它什么地方?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试从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周初泰伯奔吴,德播天下,是中华道德文化的渊源,其生平事迹和道德思想被后人弘扬为至德文化。吴地积淀深厚的至德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