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经验证明,要振兴农村,富裕农民,必须使农民中的大多数人,从农田中转移出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即非农产业。我国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子是,兴办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企业以及小城镇建设。但是怎样又快又好地走这条路子,特别是大多数乡镇企业基础薄弱的地方和贫困的地方,如何起步,从哪里突破?近年来家庭和联户企业的出现给人们提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进入一个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新阶段,希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不现实农民增收的希望不在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不能高估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3.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我省今年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省委书记回良玉提出“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发展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今年已经过半,农民增收情况如何?笔者深入省农林厅建立的农业和农村情况联系点,对如皋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搬经和两岸两镇的20户农户。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构了农业的微观基础,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然而,经济政策做为一种无形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用是逐步递减的。农用生产要素的涨价和供给结构及量的制约,农村流通渠道中阻以及农民提价所得好处转移到中间环节——流通领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必然使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加之在非农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就业的机会增多,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领域日益扩大。由于比较利益机制的作用,农民投资必然选择产出附加值高的产业,农业生产要素投向非农化就会成为一种趋势,从而出现非农产业发达地区农业萎缩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农用生产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 ,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 ,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 ,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对新时期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尤为重要。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 兼业性。我国绝大部分已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脱离农业 ,他们或者离土不离乡 ,或者离乡不离土。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我国转入非农产业的农民 ,有 86 4 %没有退出承包地 ,只有 1 3 6%完全转出或部分转…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又少的国家里,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更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江苏省吴江市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和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新兴小城镇的建设又使农村剩余劳力大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力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从吴江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看,到2000年,在全市33.22万个农村劳力中,一产劳力9.72万人,占29.26%,二产劳力17.4万人,占52.38%,三产劳力6.1万人,占 18.36%,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为3710元,占70%。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土地·公平·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公平·效率清华大学文学院秦晖过去人们常说: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如今中国不仅二、三产业比重已远远超过了农业,就是对“农村”、“农民”而言非农产业产值也已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即种植业。“土里刨食”和“食为...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山东省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报告王渭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如何使我国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高效益的产业,如何推进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山东省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  相似文献   

10.
张克勇  黄宇 《农村经济》2002,(10):57-58
中国加入WTO正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农民进入市场困难、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权益易受分割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如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也是引导农民应对WTO和实施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客观需要。一、分散的小农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 ,客观上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已经弱化。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确立后 ,在原生产大…  相似文献   

11.
世人瞩目的农村改革已经进行十年整。十年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成了继农业联产承包制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二者共同推动着我国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为解决我国农业数亿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市场经济在我国农村如何实现?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中介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社来精心、全面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并为农民生产与生活服务。 一、为什么要由农村合作社来全面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一)从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农民不能自发地进入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经济组织来组织和引导 考察我国农村、农业、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历史和现状不难看出,在我国各层的决策中,农民没有自己的忠实的、完整的代言人;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国家没有哪一个部门能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的必然性我国农业从内向型农业向外向型农业转化,是我国农村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也是减少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摩擦、进而最终克服二元经济结构的必要条件。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由于存在着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从事非农产业的比较利益要优于农业,因而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便自发地流入非农产业。然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农村启动的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迄今为止 ,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却严重滞后 ,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当前 ,中国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由增加供给转变为提高效益 ,传统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 ,农村和农业发展对资金要素的依赖程度日趋增强。然而现实表明 :由于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功能不全、农村合作金融明显缺位 ,农村金融抑制正变得更加严重 ,农村非农产业和农民获得金融服务极为困难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金融抑制日益…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农民就是从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从事自己熟悉的非农产业,从小作坊起家,慢慢办起了自己的小企业,通过资金的积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为了农民企业家。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农业的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趋向,把这些企业家的目光又吸引到了乡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  相似文献   

16.
山区农村劳动力具有如下特点:劳力资源丰富,但剩余劳力相对偏少。劳力耐劳度强,但文化技术素质弱。农村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度低,劳动力利用很不充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强,农业劳力转移难度大。根据山区农村劳力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我认为山区农业劳力转移应当选择内外结合而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道路。这就是:在生产力现有水平下的农业剩余劳力首先要投入农(林、牧、渔)业内涵扩大再生产,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同时积极向非农产业(工商运建服等)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力主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框框,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上做文章,在加快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这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宏观调控仍需强化 1993年,是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一年,是粮食经营和价格全面放开的一年。在加速农村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半年多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积极贯彻实施,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有效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地区一度出现的非农产业开发热,农业冷的倾向有所抑制。特别是对减轻农民负担已取得共识,全国上下基本上形成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气候,多数地方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解决云南农民增收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近期和当前情况看,应把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重点来抓,用畜牧业串起农村致富产业链,把畜牧业建设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20.
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按汇率计算,已达到1000美元。按购买力计算大约为3000—4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众多学者综合上述四项指标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未来二十年。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得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难得的机遇;如果继续将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外。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化和尖锐化,也使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