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玉环 《时代经贸》2007,(8Z):170-171,173
货币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利率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选择合适的中介目标;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监管效果,缩短政策时滞,这些都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需要探讨的是,中央银行调控的政策意图如何有效地传导并实现货币,信货的预期调控目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无法有效传导的表现,分析了传导机制失败的原因,并指出央行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长期我国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稳步、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巧妙、逐步地抽回市场多年积累的流动性,在近期按照市场原则,相机抉择,确确实实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配合政府其他部门的政策手段,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鑫 《经济师》2004,(6):215-216
文章从货币政策概念出发 ,阐述了货币政策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着重研究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如何进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货币政策操作程序这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涵义、特征和研究目标,并探讨了其对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进历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为超额准备金程序.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利率,货币政策措施之频繁、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经济金融的运行结果看,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物价温和上涨,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比较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但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投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资本市场》2000,(4):16-22
<正> 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93年1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改革进展缓慢,贷款指令性计划(规模控制)是主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不动;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可以向当地商业银行分行贷款;存贷款利率严格管制;现金发行严格计划;人民币汇率双轨制。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作为监测目标,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执行情况。1998年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的贷款规模控制,央行宏观调控转为主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并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央行政府连续两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下,经过形势已有所好转,宏观调控也有一定成数,但通货紧缩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善。这我们可以通过1999年货币信贷的执行情况和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有鉴于此,2000年以货币政策,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和新的规则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放松利率管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准备金制度;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机制;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3,(12):42-45,49
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是十分低效的,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同时利率管制造成了我国金融资产间利率结构的形成机制极不合理,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分割且发展不平衡,股票市场规模偏小,且自身又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学术界引起了关于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广泛讨论。从理论上阐释了股市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股市不具备财富效应,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存在严重阻滞。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利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两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以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第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了其经济调控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波动;而在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第二阶段,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作用有限,但经济波动却比第一阶段小得多。因此,中国应在坚持间接调控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鲁 《经济研究导刊》2009,(32):116-118
货币政策是否影响股票市场,对该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中央银行是否有能力以及如何干预股票市场。通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供应量是股市流通市值的Granger原因;(2)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市场,但影响力有限。这些结论对于货币当局调控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985-2007年之间的年度数据,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中央银行量化其政策目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数量化有利于降低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同时,研究结果证明央行公开其数量化政策目标要比达到该目标更为有效,明晰的货币政策目标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有利于引导公众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有效实施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维护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文章选择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经济原理和国际教训的分析入手,运用SVAR模型进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巴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冲击的程度与两国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避免美国的不利冲击,需要推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本走向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的三大特征是 :利率的市场化、信贷管理的科学化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  相似文献   

18.
易纲 《资本市场》1999,(10):6-11
<正>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在从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达到稳定币值的目标,有些中央银行主要以调控利率为工具(比如美国);有些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中国在过去和现在都一直采用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在9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步由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为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必须对货币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就是货币政策具有真实效应,能够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货币政策能够在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政策行业投资效应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使用月度数据,建立19个行业的VAR系统,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从行业层面分别分析了各行业投资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程度和各行业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下投资变化程度的大小.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各个行业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有10个行业的投资对紧缩性政策的反应大于扩张性政策,8个行业则相反,1个行业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