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经营的稳定器,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参保主体少、经营主体缺、政策、法规不健全.面对诸多障碍,政府及相关主体应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则、险种、实施和监管等多方面努力创新,加快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业保险(在日本称"农业共济")开始于1947年,渔业保险开始于1937年,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运行机制。日本的农业共济属于互助保险范畴。农业保险的险种日本农业保险的险种几乎涵盖了日本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保险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农作物共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山区农业和保险部门紧密协作,在传统种养殖业5大类18个险种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又推出了18个新险种,有效化解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面临的各种风险,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山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保险业在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后,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是相对于其他成熟的保险险种来说,农业保险却出现逐渐萎缩的现象,这和现行的农村保险模式具有很大关系。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以及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的启示,认为要建立多重点、多渠道、高层次的保险制度,在确立保险机制和选择保险模式的进程中,要注重人才培养,创新保险技术、政策支持和增加财力,为实现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民基础性产业,农业发展状况关系到14亿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更容易使其遭受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让农户面临巨大损失,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与社会性在推动农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增加财政补贴、加大农业保险与金融的融合等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基于灾情数据的评估方法对全国及31个省份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农作物灾害风险的概率密度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年均损失率,并据此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省份平均每年的农业因灾损失率都在10%以上,全国农业因灾年均损失率为12.9%;(2)干旱和洪涝是导致我国农业损失的两个主要险种,分别占到总损失的51%和27%;(3)我国自然灾害各险种的高风险区均相对集中,建议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区域灾损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金山区农业农村和保险部门紧密协作,立足金山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推出了40余个农业农村保险险种,有效应对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助力了金山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模式路径。金山区农业保险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农业保险保农业的业务范围,拓展了农业保险的服务边界,由保农业风险向保“三农”风险延伸,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与正向激励转变,已成为产业发展、农民帮扶与农村治理的重要助手。  相似文献   

8.
2010年泰州市海陵区开展了水稻、能繁母猪、奶牛、高效设施农业等险种保险工作,全区主要种植业和养殖业险种投保面均达100%,全区5亩以上连片钢架蔬菜大棚全部实现投保,完成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任务完成率居全市首位。  相似文献   

9.
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灾害救济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农业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保险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前我国少数省份曾试办过农业保险,比如乌江耕牛保险会、北碚家畜保险社等,也成立了中国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但规模很小。建国后,农业保险的发展跌宕起伏,大致经历了50年代的兴起和停办期、80年代的恢复试办期和90年代的持续萎缩期,到20世纪末,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还经验农业保险业务,险种由最多时的近百个下降至不足30个。我国农业保险的艰难探索,虽然传播了了经验,但总体而言是不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颖 《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0):59-6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 ,同时又是一个弱质产业。我国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抗灾能力弱 ,客观上需要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 ,农业保险正是有效的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手段 ,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政策。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自 1 982年人保公司作为国家保险公司 ,积极试办农业保险以来 ,业务迅速拓展到除西藏以外 30个省、市、自治区 ,开办了 1 0 0多个险种。1 982~ 1 994年 1 3年间 ,农业保险共收入保费 32 7778万元 ,支付赔款 35 31 76万元 ,对于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农业保…  相似文献   

11.
陈新文 《山西农经》2020,(9):41-41,45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和国家林草局4部门2019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保险提高标准,增加险种,扩大覆盖面,加强推进小麦、稻谷、玉米保险覆盖率,支持各地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助力农户奔小康。  相似文献   

12.
法国安盟保险集团成都分公司农业保险经营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平  张伦方 《农村经济》2006,(12):128-129
本文介绍了法国安盟保险集团成都分公司农村保险的经营情况,认为该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险种单一,未能实现混业经营。同时,文中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保障农业、农村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支持外资保险公司开发我国农业、农村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13.
农业灾害保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灾害保险是公认的风险最大的险种,国际上真正做得好的不多。农业灾害保险在我国已经存在了23年,但却没有一如人们期望的那样走上起步、发展、壮大的路子,反而日益萎缩,陷入“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境地。农业灾害保险是否可行,怎样进行农业灾害保险,现行的农业灾害保险有什么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农业收入保险是农业保险发展新的方向,它能更为全面地适应农户风险保障需求,更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满足新型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因此未来收入保险将是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在发展农业收入保险过程中,需要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设计定价以及后续运营中多方面考虑,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推广及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助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多种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等方式实现特色农业。通过概述三仓镇的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当地的实践调研经验,提出以下发展路径:完善契约关系与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支撑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农业生产流程;加快当地的信息平台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合理规划农地资源,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明确,在现有的水稻、玉米、小麦等14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的基础上,将糖料作物纳人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并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  相似文献   

17.
正陈先志认为,随着山区产业振兴的加速推进,特色农业品种的多元化发展及休闲农旅等新型业态的增加,特色农业保险险种不足,全产业链覆盖面不够,已不能满足风险保障需求的需要。他建议,首先要扩大保险品种,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开发创新,扩大保险范围,丰富保险内容,在继续实施茶叶等13个特色农业品种保险的基础上,支持新增设施铁皮石斛、灵芝、黄精、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模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模式选择庹国柱我国农业保险的试验,随着试验主力军中保(集团)公司的商业化进程,近年来跌入低谷,业务大范围萎缩,经营在多数地区陷入困境,开展的险种,承保的农作物面积和畜禽数量大幅度减少。尽管尝到甜头的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愿望空前强烈,但大...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广西出台201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产品,加快满足农民风险保障需求,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拓宽农险服务领域,新增中央补贴险种水稻制种、玉米、花生、油菜,丰富和完善农险产品体系。二是稳步提高保障能力,除公益林外,对水稻、甘蔗、马铃薯、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商品林等7个中央补贴险种的保额提高10%~33%;同时,香蕉、柑橘、桑蚕、对虾、牡蛎及肉牛等地方特色险种的保额也都有所提高,风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降低费率水平,减轻农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保险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以来,太仓市作为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县(市)之一,立足农业,面向"三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独具匠心,勇于创新,稳健推进,不断完善,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三农"保险发展之路。成为江苏开办农业保险以来,推出并实施险种最多、覆盖范围最广、保险金额最大、农民受益最丰的县市之一。太仓由农业保险向"三农"保险拓展的实践,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