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作为监管部门来说,拿出一个统一的指导意见出来规范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还是可行的。目前正值上市公司一年一度的利润分配季节。作为"例牌菜"的高送转今年再次被上市公司大批量送出。据统计,截止一月末,就有近百家公司推出了高送转预案。而且今年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比例也大幅走高,不少公司推出了  相似文献   

2.
皮海洲 《理财》2015,(4):11
又到上市公司一年一度的利润分配季节,为“例牌菜”的高送转今年再次被上市公司大批量送出。截至1月末,就有近百家公司推出了高送转预案。而且今年上市公司送转股的比例也大幅走高,不少公司推出了10股送转20股的高送转预案。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高送转是陷阱还是馅饼,关系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板块不同送转比例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所有股票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前后,均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但并不存在显著的板块差异;累计超额收益主要产生于高送转预案披露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给普通投资者的大概率不是馅饼,而是陷阱。本文结论为监管层出台相关规范高送转行为和内部人减持行为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告别2017,走向2018,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也随之拉开了大幕。而伴随着年报的披露,上市公司的高送转也成了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选择。曾经,这是一个倍受市场追捧的题材。作为上市公司业绩浪的主角,高送转题材是市场追逐的焦点。高送转题材股,少则上涨30%、50%,多则股价翻番甚至翻几倍。投资者如果能够抓住高送转题材的股票,基本上就可以将一年的收益全部赚回来。但从去年4月份起,市场的风  相似文献   

5.
王紫 《中国金融家》2012,(4):123-124
在A股市场上,“高送转”(即每10股送转5股以上)往往被投资者理解为重大利好,是股价上涨一支有效的催化剂。每年一季度,正值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高峰,也是高送转概念股活跃之时。据多位券商研究员统计,近十年来,年报高送转股票在前半年均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面对高额利益的诱惑,追逐高送转概念股几乎成为众多投资者在一季度的炒作惯例。但纵观今年的高送转行情,记者发现与往年却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近来,高送转个股成为市场持续的热点。3月份将有3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其中33家仍存在是否有高送转的悬念,投资者对于业绩行情的把握仍可按高送转和业绩超预期两条主线展开。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利用"高送转"达到减持目的,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乱象"之一。本文以2010-2015年推出"高送转"方案并且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高送转"对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财务业绩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在发生大股东减持的全部上市公司中,相较于未"高送转"的公司,"高送转"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比例更高;(2)"高送转"强度越大,大股东减持规模越大;(3)好的财务业绩状况可以抑制"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之间的正向关系,相反的,差的财务业绩状况则会加剧二者的正向关系。在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后,发现现金收益负向调节"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规模的关系,应计收益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披露,高送转的大戏也接连上演.备受投资者追捧的高送转,在其光鲜的背后却暗藏着陷阱.该文以今年“分红第一股”的东方国信为例,具体分析了到底是谁从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行为中获得超额收益,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万牍 《理财》2008,(4):57-58
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工作近期已正式拉开帷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年度经营业绩的同时,也在高度关注着公司年度利润的分配方案。而配合着一年一度的年报行情。A股市场上盛传着有部分上市公司年度利润要"高送转"的传闻。个别机构甚至还煞有介事地筛选出了市场上具有"高送转"的题材股,这样一来,导致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异动。有不少中小投资  相似文献   

10.
高送转仅仅只是会计项目之间的一种转换,对企业的基本面等没有任何改善,但近年来的高送转股票频繁成为证券市场上炒作对象,送转公告发布后经常产生大幅累计超额收益.本文以2015年和2016年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各阶段时间节点的超额收益进行分类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事件期内确实存在较为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并通过多项logistic方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构建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到送转时间、送转比例、换手率和公司净利润增速是超额收益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A股市场中,高送转公司在年报推出前后的市场表现总是让人惊叹。我国现有的融资结构、缺乏长期投资理念、不合理的投资者结构条件下,不论是在弱市市道,还是在涨升环境中,通过投资高送转公司而获得盈利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我国特殊的市场结构和融资环境使企业更愿意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冲动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高送转公司而获得丰厚收益的机会,投资者喜欢股票分红的偏好与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进而扩大再融资规模两者之间在A股市场上实现了有效的良性互动。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前后关注有业绩支撵的高送转股,将获得确定性的盈利机会。  相似文献   

12.
名博议论     
《金融博览》2011,(9):12
皮海洲: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存"四大猫腻"截止到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中报披露完毕。有87家公司推出了利润分配方案,其中,推出高派现的公司,主要以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主。面对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高派现,人们很容易联系到这是对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实行送股、转增股经常被视为一种"好消息","高送转"的股票尤其受到市场的亲睐。从理论上讲,无论是送股还是公积金转增股本,都只是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科目进行调整,既不影响现金流量,也不增加股东的财富,所以高送转并不对上市公司的价值产生本质的影响。但是高送转概念的炒作每年都会如约而来且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本文将依托"高送转"概念设计投资策略,以期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4.
沈正阳 《证券导刊》2010,(47):23-23
数据显示,对于高送转个股的最佳投资时间窗口在年报披露前30个交易日至年报披露后15个交易日。因此说,高送转个股更需要提前布局,而深度挖掘具有高送转预期的个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海燕 《理财》2011,(4):45
每到年报如火如荼披露之时,高送转概念都会成为市场热点之一。今年与往年却有所不同,虽然也有一些高送转股一度崛起,但"见光死"之多,实属罕见。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中掘金高送转概念,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行情脉搏,不可盲目出击,需掌握以下策略:提前潜伏怎样才能避免在投资高送转概念时成为最后的接棒者呢?笔者认为,散户之所以容易成为最后的接棒者,一是因为散户没有信息优势,二是因为每年炒作高送转概念具体的侧重点不同,散户有时候很难把握变化的节奏。总的来说,今年的主题是"三高一新"。"新"是指次新股,今年次新股送转特  相似文献   

16.
谢德仁  崔宸瑜  廖珂 《金融研究》2016,437(11):158-173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有决策权的内部人股票减持和公司“高送转”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在较好解决因果互逆的内生性问题和修正内部人减持的变量度量误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内部人有意识地通过高送转进行市值管理以增大其减持收益,即“高送转”是内部人减持的“谋定后动”,且内部人的这一自利动机对公司的送转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实证发现有助于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高送转”的深层动因,同时也为监管层治理“高送转”乱象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验上市公司定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高送转预案的2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10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高送转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高送转公告效应,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前后股票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会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提前获得有关高送转的内幕信息并提前买入,并以此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吴苗苗 《会计师》2011,(9):10-11
<正>伴随着2009年年报的陆续披露,2010年早春时节,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成为各大媒体、报刊的"明星","高送转"和"高成长"两高特征成为聚焦点。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多数实行每10股转送10股以上的高送股政策,一时市场上出现热炒"高送转"题材股的现象。时至2011年春天,"高送转"最终几人欢喜、几人忧呢?神话破灭,创业板股价集体跳水,拖累主板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当大多数小散户们损失达到20%  相似文献   

19.
魏刚 《证券导刊》2012,(3):26-27
在A股市场上股票股利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有着重要的影响,高送转往往被理解为利好,优质上市公司更是在送转实施后屡屡上演“填权”行情。每年一季度,市场都有追捧高送转概念股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至2015年的中国的股市经历了一波牛市,牛市中借年报进行高送转,进行市值管理成为2014年年报公布时期的一大热点。2014年年报期间上司公司10送10,10送20不是少数。那么将时间发生期前移,通过业绩预告进行选股,然后持有至年报正式公告日是否会有超额收益呢?这样的超额收益是只有牛市时才有,还是每年都有呢?围绕这样的问题,我们展开了探究。上交所和深交所都规定了上司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