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览     
《金融博览》2016,(4):54-55
01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年内最多加息两次3月16日,美联储发布了3月份议息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25%至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并未就下次何时加息给出承诺,声明称加息取决于实际和预期经济状况,并重申加息过程将是缓慢的。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大幅调低了联邦基金利率中值。按照美联储最新预期,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分别为0.9%、1.9%、3%,去年12月的预期分别为1.4%、2.4%、  相似文献   

2.
本期关注美元加息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3月2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这是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的首次加息。至此,美联储已经连续第15次加息,是2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加息周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的声明中称,未来或许进  相似文献   

3.
黄小斌 《银行家》2005,(8):102-103
2005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再度提高25个基点,达到3.25%,这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30日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同时,美联储将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重贴现率也调高25个基点,至4.25%。联储在这次加息后的声明,几乎与5月份一模一样, 只是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加乐观。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将坚持其货币政策维持于“适当”的水平,并继续引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继续其加息的步伐,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刺激性”的,通过这些表述,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不会很快停止加息的步伐。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1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发表的声明偏鹰派,导致美股出现调整,对于A股和港股短期的走势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美联储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并暗示3月加息,在加息后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同时,美联储声明称资产购买将在3月初结束,此后就会适当地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也表示,不排除在每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5.
>>美联储维持2%利率不变。美联储8月5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不变,同时没有发出其有意在9月份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的信号。面对金融行业中新的压力以及消费支出走软的迹象,美联储上调了其对经济增长风险的评估。但该机构同时表示,尽管近来油价有所回落,仍认为通胀风险处于高位。在美联储的声明中,6月份会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6,(2):8-9
美联储加息即将走到终点警惕通胀灵活货币政策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去年12月会议后的一份会议记录显示,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小步加息的长跑运动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份近日才露面的会议记录,实际上记录的是美联储上个月的会议内容,当时美联储的政策制订者们认为:要保证通货膨胀压力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美联储需要“考虑长远的、慎重的政策稳定性”。不过,未来的任何政策举动将依赖于收入数据的情况,并且,大多数美联储成员现在认为,如果实施下一步的紧缩措施,需要的力度也应该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7.
<正>从紧缩政策进程来看,美联储已经步入加息周期后半场,市场关注重点由通胀压力逐渐转向衰退预期。宏观环境和交易逻辑的演变为全球外汇市场走势带来了新的变化,美元等货币表现可能偏弱,人民币、日元有望升值。美联储紧缩政策出现边际转向美联储首次放慢加息步伐。在2022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FOMC全体官员一致投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至4.25%-4.50%。相较于美联储6月至11月期间连续四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此次加息50个基点成为启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第一次放缓加息节奏的政策调整。从政策沿革来看,  相似文献   

8.
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并释放出明年可能加快加息步伐的政策信号。鉴于美联储加息的政策信号和步调节奏具有重大外部影响,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此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6年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0.5%提高至0.5%~0.75%,这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相比2015年底的首次加息,美联储二次加息意味着对美国经济回暖的确认,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联储后期加息步伐或加快,并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宁留甫 《中国外汇》2013,(19):17-19
美联储未必是"有意愚弄"市场,其"按兵不动"主要源于财政拖累、经济复苏尚不够稳健和本部门"私利"的存在这三个牵制因素。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00,美联储在结束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每月采购850亿美元资产的量化宽松(QE)政策不变。美联储重申,只要失业率高于6.5%,一至两年预估通胀不超过2.5%,且较长期通胀预期没有上扬趋势,就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区间。这一声明让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这次会议上开启退出QE进程的市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初以来,美联储正式启动加息周期。本文剖析了美联储历史上六次加息周期的背景及特征、本轮加息特殊性及市场反应,研究了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提升,美联储持续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压力增大,本文深入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联储加息不仅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影响,还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形势。本文在回顾美联储加息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以福建省长乐市为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涉外主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剖析美联储加息背景下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美联储快速加息策略与美联储及时引导市场预期转向、果断处置金融风险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美联储在与财政部的政策协调、启动缩表时机等方面的表现不利于通胀的快速回落。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政府推出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经济快速复苏,通胀水平持续上升。为了避免经济过热,抑制高通胀,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始加息。此后,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加息幅度高达525个基点,加息速度和加息幅度均创过去40年以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5%至0.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时隔一年后再度加息,且对未来的预期比市场预估还鹰派. 靴子落地,一阵寒意席卷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紧跟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中国会不会加息及何时加息这个问题,成了市场上关注讨论的焦点.对于央行来讲,当下加息与否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但从最近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看,笔者认为,中国央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加息这种大招,因为主动加息意味着刺破泡沫.  相似文献   

15.
国际动态     
美联储连续第11次加息提高0·25个基点达3·7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5%提高到3·75%。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11次以相同幅度提息。美联储发表简短声明说,“卡特里娜”飓风对整体经济的近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调升.5%-0.75%,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宣称2017年可能加息3次.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经济金融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至0.50%~0.75%。国际货币应声暴跌。此次美联储加息是预料之中,不过有些新的信息,比如美国就业状况、通胀水平、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数字显示出,未来加息步伐可能会加快。这一点对市场影响比较大。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减税并提振美国制造业,这也让外界认为,美联储将加快加息步伐。据BBC报道,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对2017年加息次数的预估中值从之前的两次上调至3次,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符合市场主流预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此次加息,美联储虽然只上调了25个基点,但标志着美国退出量化宽  相似文献   

19.
近期,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各项统计数据表现优异,客观上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提供了契机.2017年以来美联储已进行了两次加息,并在最近一次的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中表示,如果经济发展基本符合预期,2017年将开始实施资产负债表正常化计划,即通常所说的“缩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小幅提高短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升25个基点,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调高利率.由于近期国际外汇市场的焦点集中在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测上,市场准备实际早已基本到位,因此对此次加息政策的出台,整个金融市场反应平和,市场价格平稳过渡.但美联储加息本身对国际经济具有积极稳定的意义,必将对汇市和其它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