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数字技术掀起了各行业数字化革新浪潮。内部审计数字化在内部审计发展中不可或缺。本文以DJ汽车集团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为案例,对其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效果,从审计绩效4E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根据权数计算出综合转型的分值,通过对比转型前后的指标分值,得出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效果的综合评价,以期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塑造与培养,是内部审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定位研究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能力要素法与功能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素质、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等6个方面、43个评价指标,分析构建外汇管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评价的双层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明确遴选评价的重点。以此为基础,搭建审计人员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遴选匹配模型,并分别针对不考虑和考虑特定审计项目两种情况对模型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证明外汇管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最后,结合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结果,提出未来应根据政策、工作重心等变化保持对评价指标的动态更新和指标权重的优化调整,根据审计职责差异实施分层遴选,强化科技赋能提升评价效率,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交流等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基于研究增加组织价值的内部审计量化指标模型,通过内部审计的职责所规、性质所在、组织所需和环境所定分析内部审计对增加组织价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量化指标模型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步骤,从治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对象四个领域分类确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并采用几何平均值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符合程度,最终达到量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实施,揭开了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的序幕。在新的内部审计项目程序实施过程中,收集和分析项目背景资料成为审前准备的必备步骤。但在审计工作量大、时间短、步骤多的情况下,部分审计人员往往忽视了项目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有的审计人员为完成具体审计方案甚至到审计现场去弥补这一过程,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为引导、督促内审人员尽快走上规范化审计轨道,有必要对该项工作的作用、内容、途径和应遵循的原则加以研究。一、收集和分析项目背景资料的作用1、为编制科学的具体审计方案提供依据。《审计  相似文献   

5.
高一文 《现代金融》2012,(11):36-37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根据职业化的内部审计特征制定标准,明确发展方向。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要注重健全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实施内部审计职业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将形成企业与内审人员“双赢”的局面,强化内审核心职能。  相似文献   

6.
立足“三化”建设 推进内部审计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中国化、科学化建设,是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创新,努力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作用的有效途经。一、职业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看待,并按职业化标准加以要求。内部审计职业化是稳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提高内部审计水平的基础,是内部审计保持活力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绩效审计的评价对象广泛,各行业、各种项目都有可能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项目中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多样,甚至连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都有可能用到,评价标准千变万化,缺少权威评价体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是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绩效审计项目还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审计依据不充分,评价内容难以客观、全面。本文通过对绩效审计常用指标体系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指标之间的关系,着重探索如何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汪黎 《财政监督》2014,(12):61-64
绩效审计的评价对象广泛.各行业、各种项目都有可能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项目中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多样.甚至连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都有可能用到,评价标准千变万化,缺少权威评价体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是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绩效审计项目还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审计依据不充分.评价内容难以客观、全面。本文通过对绩效审计常用指标体系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指标之间的关系,着重探索如何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汪黎 《财政监督》2015,(2):61-64
绩效审计评价对象广泛,各个行业、各种项目都有可能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项目中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多样,甚至连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都有可能用到,评价标准千变万化,缺少权威评价体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是现阶段开展绩效审计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绩效审计项目还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审计依据不充分,评价内容难以客观、全面。本文通过对绩效审计常用指标体系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指标之间的关系,着重探索如何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一条为规范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指由具备职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以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同时参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内部审计52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第三条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目标是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因此,本文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然后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审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单人参与评价带有个人偏好性,给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性信息的多人参与评价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方法,有效丰富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陈斌 《云南金融》2012,(5X):19-19
本文在研究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审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单人参与评价带有个人偏好性,给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性信息的多人参与评价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方法,有效丰富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回顾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剖析了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国际上内部审计成了一种成熟的职业,内部审计职业化成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目标之一。本文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界定、人民银行内审职业化实现的基础及人民银行实现内审职业化的路径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如何尽快实现人民银行内审职业化。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切入点,在构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层次分析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利于实现对内部审计质量的量化考核,对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从发布至今,经历了11年的时间,它的发布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建立了统一的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促进了内部审计组织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更为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对策包括健全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翟瑞军 《理财》2004,(6):9-11
现代审计已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为制度基础审计,并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因此审计人员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步骤和进行测试和评价,才能恰当地利用测评结果,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专业化,其关键是审计人员专家化,即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内审职业化一是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人员交流渠道;二是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审计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三是拓展多种形式培训及后续教育渠道,尽快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四是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核心审计人员。做到这四点,才能落实审计人员专家化,尽早完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