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尽快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根本出路和核心动力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之一,在地方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加强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对于解决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尽快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根本出路和核心动力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之一,在地方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加强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对于解决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属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晋中市三大产业轻重比例失调,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利用程度低下、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资源型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已成为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融纵横》2011,(12):34-37,48
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课题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从研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入手,运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背景下,科学选择金融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优化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经济转型与金融创新路径选择: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开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开展分层金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县域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1—2014年河南省科技金融结合的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整体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投入效率都有待提高,应在扩大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资源要素的管理,提高科技金融投入的综合效能。下一步,要着力在科技金融投入方式、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三方面实现创新,促进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七台河市作为黑龙江省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炭产量的减少、煤炭行业的不景气,七台河市出现主导产业衰退,接替产业发展乏力,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探究金融支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路径,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金融与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然而其联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基于新发展理念,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创新发展、普惠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经济增长五个维度。从理论层面分析金融与科技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率等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亟须提升;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放大了开放经济、绿色经济、普惠经济、创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此,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举措,以进一步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机制,提升金融与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薛荣 《甘肃金融》2022,(10):66-68
本文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金融科技发展与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紧盯国内金融科技发展,坚定数字化转型策略,立足地方经济民生实际,金融科技与经济金融发展同频共振,严守金融科技伦理等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慧 《青海金融》2011,(6):13-16
经济决定金融。面对当前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传统金融体系需要变革已有的制度和服务理念,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在系统回顾、评述国内外低碳经济金融创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剖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超 《中国金融》2013,(13):38-40
把"双轮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作为金融工作的重要立足点,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和文化金融工作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发展知识经济、提升首都经济发展潜力所做出的战略性决策,也是当前与未来首都经济转型升级的显著特征。对此,中  相似文献   

12.
2022年伊始,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从中我们看到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驱动金融变革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目的是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风险投资市场不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仍面临一定的金融约束。而日本在上述方面都积累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实践经验。我国应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优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构建差异化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推动科创金融模式与产品创新;完善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丰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拓宽风险投资来源及退出渠道,完善风险投资的配套政策制度;重塑融资担保体系治理机制,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明 《河北金融》2020,(2):24-26,40
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发展,创新驱动必将取代传统的资源驱动来促进经济增长,而科技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与金融结合、协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如何建立健全银行信贷与科技创新的对接机制是当前地方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通过对银行信贷与科技创新对接现状以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优化地方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金融支持山西省煤炭产业低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作为全国煤炭基地,肩负能源供给与转型发展的双重任务。地方经济加快恢复增长的同时,煤炭产业超重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显。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是煤炭产业低碳、集约、多元化循环发展。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对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支持功能,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银行面临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转型与创新势在必行,发展金融科技是其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存在着信息科技组织能力弱、资金投入小、金融科技新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因此,中小银行应寻求“外脑”、加强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金融科技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产业的转型,决定着现代金融的转型,我国金融业发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国内金融业需要及时跟进,把握产业转型升级脉络,找准金融服务创新转型的切入点,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及时高效服务的同时,实现金融自身的新发展和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任重道远。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金融创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日前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绿色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分论坛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绿色金融论坛今年是第二次举办,由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银行、金融时报社和贵阳市政府金融办承办,贵阳银行和贵阳农村商  相似文献   

19.
杨农 《银行家》2022,(9):20-22
<正>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浪潮蓬勃兴起,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驱动力量,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满足疫情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日益成为各国、各地区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本文从全球视角出发,围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网络平台金融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吕焜昱 《中国外资》2023,(14):63-65
<正>金融创新是在原有金融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工具、服务与机构,以实现金融结构的改进,形成金融集聚作用。通过金融的创新能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我国经济也步入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由以往的看重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看重经济发展质量。由此,“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开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