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地方新型金融业态的飞速发展,我国以金融监督管理局为特色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已初露端倪,其在弥补"一行两会"监管空隙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型金融业态监管不足、央地监管界限较为模糊、地方"发展经济"与"加强监管"在短期内存在着目标冲突、地方监管效能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必须持续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通过强化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的立法、构建多层次的监管协调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地方监管能力建设等路径,不断克服地方金融监管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地方金融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地方金融组织不断增加和新型金融业态迅速发展,地方性金融风险逐渐暴露,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的紧迫性日益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探索与潜在问题,发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在理顺监管职责、健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问责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和实施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两大职责,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3.
代贝 《北方金融》2023,(12):62-65
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地方金融监管已成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保障地方金融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地方金融组织统计有助于刻画企业监管画像,推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本文分析了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组织统计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当前影响地方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组织形成合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地方金融组织统计助力地方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金融作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引发不稳定因素,滋生金融违法行为,从而导致地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我国当前的"一行三会"垂直监管模式,容易出现中央政府监管难以到位的"盲区"或"真空",在地方性、小微金融监管方面,监管主体责权不清,经济政策各异,碎片化倾向明显,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金融体系日益复杂化和业务交叉化,很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本文研究央—地金融监管合作问题、考察央—地金融监管合作模式的内在运行机理,进一步丰富发展金融监管理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指出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地方金融监管局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新型金融组织和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实现"规制统一"、厘清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做到"权责明晰"、理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实现"安全高效"、加强协作和中央对地方的业务指导,实现"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6.
采用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全面透析福建民间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现状与问题,建议从建立民间金融地方监管规范制度、搭建民间金融地方监管平台载体着手,致力于地方监管创新体系的构建,重点提出构建民间金融地方监管创新体系,以期能对福建民间金融地方监管有所启发,促进福建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明的方向,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地方金融组织步入"强监管"时代.在当前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任务吃重和风险处置压力加大背景下,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快顶层地方金融监管系统法治建设,依法依规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分工,在行政权力清单框架下,强化地方金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各级金融监管机构的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监管权责不对等、监管机构履职受限、监管归口管理难以落实、沟通机制有待完善、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空白、缺乏处理风险事件的长效机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建议: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管机构分工协作,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健全金融风险事件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典 《河北金融》2020,(1):61-63
随着地方金融快速发展和各种新型金融业务出现,地方金融监管的职能日益重要。然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地方与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监管协调问题,地方金融发展与监管之间存在矛盾,这都不利于监管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在地方金融监管框架中要明确自身定位,积极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建议从共享监管信息、重视监管实施、关注金融机构行为与文化等方面入手,推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使得地方往往成为金融活力与创造力迸发之地,但同时也使其成为金融监管薄弱之地,易诱发金融风险隐患。而通过多元主体、多元规范、多元机制的合作治理模式,形成中央金融监管主体与地方金融监管主体、行政监管与自我监管良性互动的合作治理格局,赋权于地方政府(包括市县层级行政主体)乃至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各取优长亦是为彼此赋能,如此才能构建精准有效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与金融问题推动金融监管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变革了金融监管框架。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新常态下依然奉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模式。近年来,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金融业创新融合与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效率明显降低,凸显出监管的各种问题。本文基于反思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分析新常态分业转向混业的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金融科技正深刻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监管沙盒"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的测试工具,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能有效地把控金融科技创新所隐含的风险。中国特色监管沙盒法律制度构建应基于现有"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制框架,与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及法律制度相衔接,在监管主体、监管思维、测试申请主体及权利保障、测试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制。  相似文献   

13.
金虎斌  王璐 《征信》2023,(12):79-86
金融科技的跨界特征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在制度上与技术上提出了双重挑战。提出金融科技风险“双螺旋”生成机理,廓清了金融科技风险沿着“行业+区域”进行传导的双重路径,从而锁定了金融科技风险高发的地方性非传统金融领域。双层监管框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博弈,是导致金融科技风险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格局下,监管制度的横向安排更加完善,但在纵向安排上还必须加强中央与地方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上的多重协调,才能真正弥补监管漏洞,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各主要国家已将金融科技视为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印度金融科技产业的兴起得益于印度政府的多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支持,包括"数字印度"战略和"废钞运动"等。但是,由于金融科技的跨界化、去中介、分布式等特征,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滞后于金融科技发展,监管能力无法匹配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为了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和防控新型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印度储备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保险监管和发展局相继推出了面向各行业的"监管沙盒"机制,致力于实现金融科技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健全金融监管等目标。印度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机制对于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监管沙盒"制度完善和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坤 《时代金融》2008,(8):12-14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成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构成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模式。但是随着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国内金融业由原来的分业经营模式逐渐朝综合化经营模式发展我国以金融机构作为监管对象的分业监管体制,在金融机构向综合经营方式发展时,立刻就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多头监管、监管真空、监管成本高、风险控制力不够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应及时构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实现金融监管和金融业同步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是金融监管从严从紧的一年。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获得实质性进展;"一行三会"密集发文、新规不断,重拳整治金融乱象;国务院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监管协调性进一步加强。展望2018年,我国改革开放步入40华诞,强监管态势料将持续,为商业银行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主基调。金融监管从严的三大动因据统计,2017年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20余个,实施行政处  相似文献   

17.
林光平 《南方金融》2006,(12):34-36
2003年银监会分设,正式确立了我国金融领域分业监管的体系架构,但目前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分业监管效率低下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对重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设计了重构金融监管体系的三种模式:“新央行”模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模式和“一行三会”模式;在对三种模式利弊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央行”模式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前,金融科技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优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流程,还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拓展了金融交易的边界,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变革。但金融科技存在许多技术上及机制上的风险,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势在必行。而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和重点技术,众多发达国家以"区块链+监管"的思想构建"法链"监管模式,以创建一种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更好的实现金融监管目标。本文从金融科技监管工具和金融科技产品监管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了我国"法链"建设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金融科技发展的成熟度状况制定了阶梯性的"法链"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表现为金融机构风险、影子银行风险、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其诱致原因是金融法制环境建设滞后,多领域存在监管真空或监管政出多门,而且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监管职责模糊不清,权责不对等,监管效率和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我国亟需从国家层面加强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加快金融立法进程,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统一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增强风险隐患预警,适时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有效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边界,尽快建立权责明确,权力相统一的金融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施倩 《财政监督》2011,(17):66-67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金融监管的弊端暴露无疑,促进了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创新。国际金融监管呈现了新的趋势,美国和英国等国率先明晰金融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等监管价值,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缓冲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护了我国金融安全和稳定。然而,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迫切需要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