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贷"是一种借助网络野蛮生长的金融消费现象,在经营者资质、产品设计与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专业不规范现象,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网络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校园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平台监管、消费教育和重点打击等三种解决校园贷突出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校园贷"市场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的校园网贷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消费方式。"借贷便利、五秒极速到账""IPhone6 Plus 16G,月供274元""0利息,0手续费"等形式多样的校园贷颇具人气,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借贷平台满足消费需求。据悉,从2014年开始,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名校贷等多家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平台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在昆明理工大学就读的刘同学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网贷P2P平台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俘获了大批大学生消费者。发展过程中,校园P2P网贷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信用风险、担保风险、监管风险、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智的消费观念,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大学生自身方面:一是对自己的消费形成正确认同,二是明确自己的空间位置;学校教育方面:一是警惕各类校园P2P网贷平台在校园内的宣传,二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理财观,三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品位;家庭教育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提供合理范围内经济支持,二是对勤工俭学等实践行为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正>新学期开始,"开学经济"照旧火了起来。除了学习生活必备的"刚需",如何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再次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点评:近日,几家调研机构先后发布2016年大学生消费趋势报告。"三成以上学生生活费不够花,39%的学生身边有人使用校园贷,半数以上学生参与理财活动,高校连续多年成为金融诈骗重灾区",联系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裸条贷款"新闻,大学生如何管理钱包的问题不可小视。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以及监管的空白使得校园贷快速兴起。在低门槛,零首付的背后也伴随着高利率、高违约金等风险,造成了暴力催款、裸条放款等不良现象,极端事件频发,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在分析校园贷现状的基础上,帮助在校大学生充分了解"校园贷",树立理性的消费观,从而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更好地防范风险,同时呼吁社会各部门加强对于"校园贷"问题的重视,以及对"校园贷"中各贷款平台的监管,促进"校园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校园贷问题频发。半年来,经媒体曝光的大学生因"校园贷"出问题的案件就有13起,涉及大学生500余人,涉案金额超千万元。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指出,贷款平台应加强风险把控;也有心理学家认为,贷款消费理念已蔓延进高校,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防范风险,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点评:考虑到涉"校园贷"案件的受害者均为在校大学生,他们经济尚未独立,心理也比较脆弱,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几万元无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大学生郑德幸校园贷的悲剧个案进行了分析,从注重保护金融信息隐私权不受侵害、亟须树立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对个人信用的认知度三方面提出了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素养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校园贷有多种类型。不良校园贷具有欺骗大学生、泄露大学生隐私、助涨大学生高消费、荒废大学生学业和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危害,从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校园贷的危害、让大学生认清校园贷的本质、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和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走出经济困境等方面提出一些疏导建议,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  相似文献   

9.
由于一些非法校园网贷机构通过暴力催收、裸条贷款、高利贷等方式导致校园贷问题频发,银监部门已暂停校园网贷平台业务。同时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等合规的金融产品。本研究以云南省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问卷、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研究校园网贷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分析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寻求有效控制校园贷风险和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策略。以规范校园贷为契机,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大学生金融风险与诚信教育,共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同时也必将促进合规的校园贷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学生消费群体愈发强大,是互联网消费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银行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时代终结,学生资金来源被限制部分互联网平台为了吸引这群优质客户便推出了"校园贷",校园贷兴起并逐步风靡大学校园。而原本可以达成共赢的产品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和学生未成熟心理进行不正当的宣传与营销,导致校园悲剧不断演练。按理说校园贷产品设立初心是美好的,但是为何与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产生矛盾和困扰,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校园贷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校园贷乱象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众多行业巨头抓住时机在互联网发展各自的线上金融产品,而大学生消费分期存在巨大的利益,引来各路商人纷纷来分一杯羹,校园贷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在调查校园贷的危害过程中,提出校园贷的应对措施,其中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校园贷"目前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网上贷款的特殊名词,由于"校园贷"发展的不规范,恶性事件频频出现,给学校乃至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校园贷"的监管以及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的原因及影响,探索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消费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晁思宇  彭菲  赵金晨 《财会学习》2018,(20):185-186,18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P2P网贷行业应运而生.校园网贷的出现让一部分学生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不时传出有大学生因校园网贷债务缠身精神压力过大而选择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的新闻.这使校园网贷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该论文首先从大学生校园网贷的产生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入,接着介绍校园网贷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浅谈大学生校园网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结合调查问卷分析校园网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校园网贷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国家多部委下发通知,要求国有大行和商业银行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借贷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先后推出了相关的"校园贷"产品。国有大行和商业银行的涉足,将会使"校园贷"迎来规范化发展,更有利于校园金融市场长期的稳定和健康。"中银E贷·校园贷"金额高、期限长今年5月份,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通过为高校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两年,随着P2P的盛行,网络借贷公司开始走进校园,不少有贷款需求的大学生通过网贷分期贷款平台开启了他们的"信用人生"。走在昆明各大校园走访就能发现,"学生信用借贷""大学生分期消费咨询""免抵押、免担保"网贷平台广告随处可见。只要填写一份客户资料,在校大学生就可以立即申请到上万元贷款。看似不起眼的小广告好似鱼饵,一旦铺开,总有囊中羞涩等着用钱的学生找上门来。"帮助学生解决资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贷"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伴随而至的是各种问题,不断爆出的恶性案件更为社会所关注。本研究以高中生视角出发,利用暑期在河南四所高校和两所高中进行调查,初步了解了校园贷的知晓情况、基本形式、贷款学生基本情况、贷款用途等情况,力图对郑州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网络借贷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从金融监管和法制层面指出解决问题的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翟雅媛 《理财》2023,(4):10-13
<正>校园贷是指高校在读大学生经由互联网向各种信用借贷平台进行贷款的行为。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校园贷”早已不是新兴词汇,而已然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种趋势,大学生进行校园贷从而诱发的一系列违法违纪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恶性事件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解决大学生资金不足问题为目的的大学生网络贷款在各大校园里开始显露头角,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北京多所大学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北京大学生网贷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校园网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大学生由于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匮乏,在校园贷、套路贷等平台借钱而上当受骗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大学里开展投资理财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学习理财的必要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建议大学开设相关投资理财课程,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推广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贷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金融方式遭到巨大冲击。校园网贷作为一种新兴的贷款形式,在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网络贷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减轻了一定的资金压力。本文以双创环境为背景对大学生网贷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规范对策,以期网络贷款能合理有效服务于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